核工业建设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易发生安全事故,节假日前后,思想不稳定,应抓紧安全教育。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安全教育。 (七)安全教育培训的形式 根据各自的特点,因地制宜,多形式、全方位进行,如:建立安全教育室,举办多层次安全培训班、安全课、安全知识讲座、报告会,进行图片和典型事故照片展示,放映电视教育片,举办以安全生产为内容的书画展,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出版黑板报、墙报,编印安全月简报等,还可以给职工家属发送安全宣传作品,动员职工家属进行安全生产监督,安全教育必须有及时性、针对性,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措施,在公司形成一种安全生产氛围。 (八)安全教育培训的管理 分公司人力资源部全面负责对全体员工的教育培训,安排取证换证日程,并对安全培训结构汇编存档,以及收集各项目部人力资源信息并存档。 三、安全检查制度 (一)安全检查的标准 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并作为安全检查考 核标准。 (二)安全检查的意义 通过检查,可以发现施工现场中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采取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保障安全生产。 利用安全检查,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标准。 安全检查也是一项群众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可以增强领导和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责任感和自觉性。 可以促进互相学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取长补短。 可以了解全公司的安全生产状况,为加强安全管理提供信息与依据。 (三)安全 生产检查的内容 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主要是根据施工对象的特点、检查的项目,采取相应的标准。 它主要包括检查思想认识、制度落实,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查现场布置,查施工用电,查机械设备,查安全生产设施,查操作行为,查劳保用品使用,查生活设施,查持证上岗情况等等。 (四)安全生产检查的形式 项目部、班组经常性的安全检查 项目部安全员对工地进行巡回安全生产检查,班组进行班前、班后安全检查。 定期安全检查 分公司每月组织一次安全检查,由分公司经理或安全副经理组织安全技术部有关人员对各在建项目部进行一次例行安全检查。 项目部每半月组织一次安全检查,由项目经理或副经理会同技术负责人员、安全员、施工员、分队长、班组长等参加。 每次安全生产检查后,要认真做好记录,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按三定原则落实整改。 专业性安全大检查 由分公司总工程师带头会同各有关专业人员对各项(如物料提升机、脚手架,施工用电,塔吊,压力容器,通风除尘等)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进行单项有针对性的检查。 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 如冬季、夏季、雨季、风季等可能给施工带来危害而组织的安全检查。 节假日,特别是重大节日,如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前后 防止职工思想不集中,纪律松懈,而造成安全事故,此类检查由公司领导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 施工现场还要经常组织自检、互检和交接检查。 ( 1)自检,班组作业前后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工作程序进行检查,随时随地消除安全隐患。 ( 2)互检,班组之间进行安全检查评比,可以相互监督,共同遵守。 ( 3)交接检查,上道工艺、工序完工后,必须达到安全标准,才能交付下道工序进行施工,如脚手架、模板、基坑支护等。 四、事故隐患整改制度 事故隐患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作业人员伤亡的不安全因素,特别是易造成高空坠落 、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物体打击、电击、坍塌等事故的安全隐患。 对安全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除了要进行登记外,还应向项目部发出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单,以引起项目负责人的足够重视。 对于有即发性事故危险的重大隐患,检查人员应责令项目负责人立即停止施工或者局部停止施工。 对于查出的重大隐患不能立即整改完毕的,在隐患没有消除前,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项目负责人在接到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后,要立即研究整改方案,进行“三定”(即定人、定期限、定措施),立即进行整改。 整改完毕后,项目部应及时通知安全检查部 门派人员进行复查,经复查整改合格后,进行销案,如果整改不合格,项目部必须重新进行整改。 五、作业安全规定 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应当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办公、生活区应与作业区分开,并保持安全距离,不得在尚未竣工的建筑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施工现场入口,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基坑边等危险部位,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要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于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模板工程、起重 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要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要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对该方案进行论证,然后按专家论证意见实施。 项目工程技术负责人应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做出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 作业人员应经过安全教育,未经安全教育培训,不得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特种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证后方能上岗作业。 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按国家规定标准发放,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特种劳动 防护用品必须三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生产许可证)齐全,易燃易爆场所作业人员禁止发放、使用化纤防护用品。 不得擅自拆除或移动施工现场安全标志、警告牌、安全防护措 施等设施,如因施工确需拆动的,须报施工负责人同意。 在城市规划区施工作业,须对现场实行封闭管理,保证文明施工,施工总平面布置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包括道路交通,消防措施,大宗材料堆放,机械设备的摆放,易烯易爆物品的布置等。 施工现场执行门卫制度,严格现场准入制度,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人员不准进入施工现场进行作业,与施工无关的闲杂人员一律不准进入施 工现场。 危险作业和大件吊装应设置隔离区,并设专人看护,设置“禁止入内”、“注意落物”、“正在吊装”等醒目安全标志。 1上下交叉作业和有危险的出入口应有防护棚或其他隔离设施,2 米以上悬空作业须系安全带,距地面 3 米以上作业要有防护栏杆或挡板,高层建筑应在第二层设置一道固定安全网,以后每升高 10 米设置一道固定网,最后设置一道随施工进度提升的安全网。 1龙门架提升机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安装,安装好后应由工程技术人员、安全员等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龙门架提升机的各种安全装置应经常进行检查、维修保养,操作 人员须经专业培训取得上岗证,严禁无证操作,严禁载人升降。 1塔吊、人货电梯使用前要报请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期间必须按期进行维修保养。 1机械设备入场前要经过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工地使用,机座要安装稳固。 转动的危险部位要有防护装置,接地良好,有漏电保护装置。 1机械设备不得带病运转和超负荷作业,发现问题应停机检查, 不得在运转中修理。 1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要经过专门的培训,要熟知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符合“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的要求 ,配电箱、开关箱的设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两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分段保护的功能,配电箱、开关箱必须有防雨措施。 1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的开关箱,必须实行“一机一闸”制,严禁用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二台或二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1配电箱、开关箱中导线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置在箱体的下底面,严禁设置在箱体的上顶面、背面、后面或箱门处。 配电箱、开关箱内严禁挂接其他临时用电设备,不准放置其他任何杂物。 隧道、人防工程、有高温导电灰尘或 灯具离地高度小于 米的作业场所,照明电压应不大于 36V,在特别潮湿的场所,导电良好的地面,锅炉或金属容器内工作的照明电压不得大于 12V。 六、高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高处作业应遵守《高处作业分级》( GB/T360893)和《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的规定。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时,应根据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工程开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未经落实时不得进行施工。 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 、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要一一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 建筑登高架设作业人员(如架子工、塔式起重机安装拆除等)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考试,取得合格证后再持证上岗。 对高处作业人员必须定期(一次 /年)进行体格检查。 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精神病或癫痫等病的人员不得安排从事高空作业。 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如衣着要灵便,脚下要穿软底防滑鞋,头戴安全帽,腰系安全带。 高处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 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应堆放平稳 ,不可置放在临边或洞口附近,也不可妨碍通行和装卸;对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应随时清扫干净;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拆卸下来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 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各作业场所内,凡有坠落可能的任何物件,都要一律先行拆除或加以固定,以防跌落伤人。 1施工过程中若发现高处作业的安全设施的缺陷或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1所有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任何人不得毁损或擅自移位和拆除,确因工作需要而暂时拆除或移位的,都必须报经施工 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并在工作完毕后即进行复原。 1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 凡水、冰、霜、雪均应及时清除。 遇六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 1高耸建筑物的施工中,应按要求设置可靠的避雷装置。 1对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设施应经常进行检查,如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1洞口、临边、悬空及交叉作业的安全防护,必须严格按 JGJ8091规范要求,落实防护措施。 七、电气安全管理 制度 为了加强用电管理,确保施工现场供用电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使施工现场供用电设施的设计、施工、运行及维护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建立和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用电单位应建立、健全用电管理机构,组织好运行、维护专业班组,明确管理机构与专业班组的职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用电单位应建立、健全供用电设施的运行及维护操作规程;运行及维护人员必须学习这些操作规程,熟悉本单位的供电系统。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必须执行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操作规程。 用电设施的运行及维护人员必须具备下 列条件: ( 1)经医生检查无妨碍从事电气工作的病症。 ( 2)掌握必要的电气知识,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 ( 3)掌握触电解救法和人工呼吸法。 用电单位的运行及维护人员,必须学习和熟悉《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93)及《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xx)的有关规定,并应每年考试一次。 因故间断工作连续 3 个月以上者,必须重新学习本规范,并经考试合格方可恢复电气工作。 严格执行安全用电规范,凡一切属于电气维修、安装工作,必须由电工来操作,严禁非电工进行电工作业。 电气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电工安全操作规程,对电气设备、工具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试验,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并建立检修、维修记录。 凡不合格的电气设备、工具应禁止使用。 电气人员严禁带电操作,线路上禁止带负荷接线,正确使用电工器具。 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做接地或接零保护,在总配电箱、开关箱内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实行两级漏电保护。 电气设备所用保险丝(片)禁止用其它金属丝(片)代替,并且需要与设备容量相匹配。 1施工现场内严禁使用塑料线,所用绝缘导线型号及截面必须符合临电设计。 1新参加工作 的维护电工、临时工、实习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在正式电工带领下,方可参加指定的工作。 1变电所(配电所)值班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 1)熟悉本变电所(配电所)的系统、运行方式及电气设备性能。 ( 2)持证上岗,掌握运行操作技术。 ( 3)能认真执行本单位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