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阜康市20xx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doc50页)内容摘要:

t,天然项目区概况 11 气 18667万 m3。 现有火电站 3座,水电站 4座,总装机容量 kw,年发电量 47629 万 kw h,并和自治区联网 ,35kv 变电站 5 座,电力供应充足,农牧区通电入户率达 100%。 交通、电信条件:阜 康市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北方,相距 57km。 吐乌 大高等级公路横穿全市, 216 国道纵贯市境,阜彩公路和石油坂行路途经饲草饲料地项目区,市、乡、村三级公路四通八达,乌(乌鲁木齐) — 甘(甘河子)专线铁路横贯全境,交通十分便利。 程控电话网络遍布全市,直拨全国及世界各地,通讯快捷便利,是国家 123工程农村达标县市。 土地利用现状:全市土地总面积 万亩,其中山区 万亩,占 %;平原 ,占 %;沙漠 ,占%。 土地利用现状为:农用地 ,天然草地 亩,林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冰川 ,其它土地 ,农垦团场占地。 项目实施区概况 项目区涉及全市 6 个乡镇 72个村 (详见附表 1) , 万亩耕地, 万人口,人均 亩地, 项目实施区社会经济基本状况(详见附表 2)。 自 2020 年国家退耕还林项目实施以来,共完成退耕地 4681亩,退耕人口 2942人,退耕人口人均耕地减少 ,有 89人为缺粮人口。 退耕还林区域多在灌区下游,农田基本建设水平较低,农田水利配套设 施不完善农田土壤肥力低,地块较零散,灌溉水利用率低,大多属中低产田。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2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 1)阜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一类事业单位,法人代表、中心主任苑凤超。 阜康市农业局是阜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级行政主管部门。 阜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位于阜康市准噶尔路219号,中心技术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共有员工 24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达到 23人,其中高级农艺师 4人,农艺师 11人,助理农艺师 5人,技术员 3 人;具有本科学历 9 人,大专学历 14 人。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设植保植检室、园艺栽 培室、土壤肥料室、检测培训室、办公室 5个职能科室,主要负责全市农作物栽培、土壤改良、科学施肥、旱作节水农业、有害生物防治、农药安全使用等重大技术以及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承担全市农业植物检疫管理和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工作;组织全市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动态和农田墒情与旱情监测预报;承担农作物种子、土壤、肥料质量监督检验工作;指导种植业技术推广工作;承担种植业有关项目实施、信息发布与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对引进或实验、示范的先进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农资,尽快地以无偿的方式向农户推广,使科技成果尽快地 转化为农业生产力,为提高本市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实际收入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2) 能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近几年先后参与实施了国家小麦“ 554”高产攻关项目、自治区科技厅招标项目“三工河流域无公害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新疆部分优势中药材规范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3 化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与自治区农科院合作完成“设施农业成果转化”项目、“绿色蔬菜、瓜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等,并顺利通过项目验收。 今年又与自治区农科院合作拟申报科技厅的“蔬菜优质高产滴灌水肥高效调控综合技术研究示范”。 及财务状况 阜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有固定资产近 106 万元。 1)办公条件:阜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有办公面积 600平方米,有:办公室、土壤肥料化验室、防治药械室、植保植检检测室、会议室等。 2)培训条件:台式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相机、 VCD机、电视机、资料柜、桌椅、黑板、植物标本、病虫害及天敌标本和各类植保机械。 3)实验室条件:阜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实验室面积 80平方米,有恒温培养箱、解剖镜、高压锅、冰柜、精密分析天平、干燥箱及实验室所需的其它仪器。 4)目前单位经费运转正常,并坚持专款专用, 按季度进行财务公开制度,单位没有债务。 工程布局及建设规模 14 项目建设原则及设计依据 建设思路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远近结合,综合整治的原则,立足退耕后农户现有的口粮田,配套完善田路渠网,培肥地力,加强监控。 通过建设,合理配置土肥水资源,在不增加灌溉用水的基础上,通过提高水肥利用率,将中低产基本口粮田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基本口粮田。 在区域布局上,结合退耕户中缺粮人口分布情况,以退耕还林村为基本单元,规划各项建设内容,落实基本口粮田建设规模,非退耕还林村不能纳入建设范围。 通过项目实施 项目区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退耕农户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退耕还林地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建设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 依据《规划》,结合阜康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各区域不同的特点,合理布局,重点突出,综合整治,稳步推进。 2)坚持以人为本,体现退耕农户意愿的原则。 要切实维护退耕农户在项目实施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行项目公示制度,确保农民满意。 3)坚持国家支持与退耕农户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 在国家帮助下,积极动员退耕农户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增加其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4) 坚持利用现有基础,集中建设的原则。 项目区应 选择水土工程布局及建设规模 15 资源、地形等自然条件适合的连片地块集中建设。 在建设内容上,立足现有的基本口粮田,通过完善口粮田基础设施、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粮田质量监控信息管理等综合措施,促进基本口粮田内在质量的有效提升,使中低产基本口粮田转变为高产稳产基本口粮田,发挥国家投资整体效益。 5)坚持工程建设与技术措施并重的原则。 项目建设要充分体现综合措施的集成与创新。 工程与技术是基本口粮田建设的两个重要措施。 工程建设重点在于改善田间基础条件,技术手段重点在于培肥地力。 在建设中,既要重视相关基 础设施的建设,又不能忽视技术手段的推广运用。 1)国家五部委 《关于新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的批复》(发改农经 [2020]2971 号);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 20202020年)》; 3)《新疆 2020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4)《阜康市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 5)《阜康市“十一五”土地建设利用规划》 6) 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DJ252— 2020)、《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 99);《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18— 2020);《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工程布局及建设规模 16 ( SL211— 98);《水利建筑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SL72— 94);《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标准》( SLJ705— 81);《水工砼结构设计规范》( SL/T191— 96);《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SL/T225— 98);《水闸设计规范》( SL265— 2020);《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SDJ30288);《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SL103—95);《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T50363— 2020);《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SL207— 98)。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sl/T15395。 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稿》 工程布局及建设规模 17 工程布局及建设规模 1)以退耕村为基本单元规划建设耕地面积 4681 亩,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在我市六个乡镇选择 9 个项目点集中实施田间工程建设,涵盖面积 3985 亩,其中滋泥泉子镇实施加压滴灌 1450 亩(东泉村 600 亩、南泉村 300 亩、岌岌梁村 550 亩),上户沟乡实施加压滴灌 280 亩,三工河乡实施加压滴灌 550 亩 ,水磨沟乡实施加压滴灌 455 亩,九运街镇规划 60U 型防渗灌渠 1220 米、覆盖耕地面积500 亩,城关镇规划 60U 型防渗灌渠 650 米(头工南村)、农田道路12500 平方米(头工村),覆盖耕地面积 750 亩。 2)田间基础设施建设: 以条田为单元,条田面积 150— 200亩,达到渠道防渗、桥涵闸配套、灌排畅通。 采取小畦灌、滴灌等先进的田间节水灌溉措施,提高水肥利用率。 建设布局、内容及规模附表 3。 项目 贯彻“用养结合”的方针,全面实施“增”(增施有机肥)、“提”(提高水分和养分利用率)、“改”(改良土壤) 、“防”(防止土壤退化)、“轮”(轮作倒茬)等主导措施,重点推广有机培肥、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及合理轮作等主导技术。 工程布局在退耕还林项目区内,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 4681亩。 增施有机肥 7000吨,其中城关镇增施 1150 吨,九运街镇增施 750 吨,滋泥泉子镇增施3050 吨,上户沟乡增施 180 吨,三工河乡增施 1040 吨,水磨沟乡工程布局及建设规模 18 增施 830吨。 秸秆还田 1000吨,其中城关镇 160吨,九运街镇 110吨,滋泥泉子镇 420吨,上户沟乡 30吨,三工河乡 150吨,水磨沟乡 130吨。 实行合理的轮作倒茬制度,推行以小麦 番 茄、小麦 打瓜、小麦 玉米等为主的轮作倒茬制度,通过平整土地、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伏耕晒垡、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粮食作物连作不超过 3 年。 布局及建设内容规模见附表 3。 建立土壤动态监测点,对项目区基本农田土壤地力实施动态监测;开展以农牧民为对象的种植、田间管理、经营管理等技能技术培训。 项目建设土壤动态监测中心点 1个,培训农牧民 3000人次。 工程方案设计 19 7 工程方案设计 总体建设方案: 基本口粮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重点进行口粮田渠道防渗、田间 桥涵闸、田间道路、田间灌排设施等的标准化建设,形成具有抗旱防涝、保护生态、提高效率、高产稳产的基本口粮田。 本着工程建设相对集中,提高投资资金利用效率,便于项目工程建设管理的原则,工程布局在项目实施单元区外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好的地块实施,根据各个项目实施单元实际情况,实施以农田防渗渠道、低压管道滴灌、农田道路以及配套桥涵闸建设。 灌溉设施建设 水土平衡分析 项目实施区为基本口粮田,只是对原有农田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提高水的利用率,实现节本增效,不会出现水土不平衡现象,因此不做水土平衡分 析。 农田防渗渠道设计 对以土渠为斗农渠灌溉的项目区,为减少水资源流失,工程设计主要以斗农渠防渗及其渠系建筑物进行,项目区建设在已有基础上只设斗农渠两级渠道。 a)渠道设计 1)渠道设计流量确定 根据项目区灌溉制度、灌溉面积以及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等工程方案设计 20 确定渠道设计流量。 ①农渠设计流量 农渠设计流量按灌水定额计算: Q 农田净 =mA/864000T, Q 农净 = Q 农田净 /η田, Q 农设 = Q 农净 /η农 式中: Q 农田净, Q 农净, Q 农设 —— 农渠田间净流量,农渠净流量和毛流量, m3/s。 m—— 条田的灌水 定额,一般取作物最大灌水定额, m3/s。 A—— 条田面积亩; T—— 条田灌水时间天; η田,η农 —— 田间水利用系数和农渠渠道水利用系数,本项目实施后分别为 (农渠为土渠)。 本项目条田面积为 100400 亩不等, T 取 2 天,灌水定额取 60 m3/亩。 ②斗渠设计流量 根据规划,斗渠控制的农渠采用轮灌方式进行灌溉。 斗渠的流量则主要根据其控制的农渠数来确定。 即: Q 斗设 = KQ 农设 /η斗 式中: Q 斗设 —— 斗渠设计流量( m3/s) K—— 斗渠同时控制的农渠数,项目区斗渠控制农渠数小于 4 条,取 K=1。 Q 农毛 —— 农渠设计流量( m3/s); 工程方案设计 21 η斗 —— 斗渠的渠系水利用系数。 由于本项目区内,每条斗渠设置农渠不一,控制面积并不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