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内容摘要:

30%新建建筑采用可再生能源。 加强对高耗能建筑的审计和监管,稳步推进节能监管平台建设。 到 2020年,全市建筑设计和施工 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 100%,城镇新型墙体材料使用率达 98%以上。 (十九)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 优化交通运输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 推动交通运输的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节能低碳的智能高效交通系统,加快轨道交通运输规划建设,逐步提高地面公交出行分担率。 以国家甩挂运输试点工作为契机,大力发展公路甩挂运输。 严格执行车辆燃料消耗量限额标准,对实载率低于 70%的客车线路不得新增运力。 加快内河水运发展,推广节能环保型运输船舶。 加快淘汰高排放车辆,争取淘汰 2020年以前注册的营运“ 黄标车”。 争取出台高排放机动车限行政策,划定低排放区域。 全面提升车用成品油质量,力争 2020年底前全面供应 IV车用汽油和IV车用柴油。 加强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 加快建设机动车环保监管平台和机动车氮氧化物总量减排统计、监测、考核平台。 探索重点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总量控制试点,优化机动车保有结构。 (二十)促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 加大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质能推广应用力度,扶持 50个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推广农村经济适用型太阳能热水器。 完善全市农村节能技术改造措施,开展全市农村建筑节能示范工作。 加快 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和渔船设备,打造海洋生态系统节能减排示范区和节能渔业示范基地。 推动养殖废弃物的肥料化和沼气化处理,鼓励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有机肥生产利用工程。 到 2020年,全市8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固体废弃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 加大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管力度,实施“以奖促治”,对符合有关条件、推行资源化利用和全过程污染治理的养殖场(小区)按规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对未实现达标排放的养殖场(小区),责令限期治理。 (二十一)推动商业和民用节能。 在酒店、零售等旅游和商贸服务业开展节 能减排行动,建立商贸酒店能耗统计平台,逐步推行重点商贸酒店能源利用情况网上季报制度。 加快设施节能改造,严格用能管理,引导消费行为。 宾馆、商厦、写字楼、机场、车站等要严格执行夏季、冬季空调温度设置标准。 积极推广高效节能家电、照明产品,鼓励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支持乘用公共交通工具,提倡绿色出行。 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限制过度包装,抑制不合理消费。 (二十二)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减排。 建立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平台,全面实施公共机构能耗定期报送制度。 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大力推进节能工作,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 单位创建活动,力争实施建筑节能标准改造的公共机构建筑占比达 30%以上。 推进节能型示范学校建设,构建校园能耗实时监控平台,实现学生人均综合能耗指标下降 15%。 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严格用车油耗定额管理,提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比例。 建立完善公共机构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和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加强能耗监测平台和节能监管体系建设。 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二十三)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建设。 组织实施循环经济相关规划,从区域、园区、企业三个层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重点推进国家和省循环经济试点、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省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建设和示范作用,加快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 (二十四)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扩大清洁生产审核范围,积极培育清洁生产审核人才队伍。 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工业园和产业基地清洁生产审核。 对污染物排放超标或者超总量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或者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二十五)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加快资源 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为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工艺)、电厂(机组)的认定工作。 鼓励企业加大对“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继续组织推荐认定省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 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 鼓励开展垃圾焚烧发电和供热、填埋气体发电、海洋疏浚泥和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鼓励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 (二十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实施 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 加快重点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 到 2020年,实现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30%。 加强城乡生活节水,推广应用节水器具。 推广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大力开展海水淡化,推动重点行业直接利用海水。 积极开展再生水回用工作,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回用工程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 加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力度,到 2020年,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50%。 加强垃圾渗滤液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七、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 (二十七)加快 节能减排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 实施“低碳技术创新与示范”重大科技专项,加大对节能减排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加快制订完善重点领域节能关键技术路线图,推广应用成熟的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优化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资源环境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 支持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组织开展火电厂脱硫脱硝技术、机动车尾气控制技术、城镇污水脱氮除磷处理技术、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