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0731施耐德综合布线投标方案内容摘要:

16 随着 目前有些项目中水平子系统也有采用六类屏蔽系统、 超六类系统、 光纤到桌面系统的。 楼层配线间 楼层配线间是水平系统电缆端接的场所,也是主干系统电缆端接的场所;由大楼主配线架、楼层分配线架、跳线、转换插座等组成。 在此提供了与其他子系统连接的手段,使整个布线系统与其连接的设备和器件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调整 楼层配线间 的交接则可安排或重新安排线路路由、因而传输线路能够延伸到建筑物内部各个工作区。 是综合布线系统灵活性的集中体 现。 用户可以在 楼层配线间 中更改、增加、交接、扩展线缆。 用于改变线缆路由。 楼层配线间的材料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进行分别计算,包括用于端接数据部分的水平子系统的材料计算、用于端接语音部分的水平子系统的材料计算、用于端接数据部分的垂直子系统的材料计算、用于端接语音部分的垂直子系统的材料计算。 在 楼层配线间 会用到大量的 铜 缆、光缆终结产品,包括各类配线架,如常用的 六类非屏蔽 24口铜缆配线架、 六类屏蔽 24口铜缆配线架、 SC/LC接头的 24口光缆配线架、 端接 25对、 50对 100对大对数电缆的 50/100/200对 110型配线架 ,同时与之相配套的理线产品 、机架机规柜和跳线。 材料清单的 计算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 通过水平线缆的数量确定配线架的数量  通过水平线缆的用途确定配线架的类型  通过配线架的数量确定理线架数量  通过配线架的类型确定理线架类型 铜缆配线架可以六类屏蔽式、也有六类非屏蔽式;既有固定 24口是式的,也有可以自由组合式的;既有普通插拔式、也有每个端口带有防尘门的;既有普通纸质标签、也有电子标签;既有 IDC带印刷线路板的,也有模块卡接式的; 既有单色管理的、也有色彩管理式的。 每一种各有特色,但有一点,符合性能标准、端接 方便快捷、充分符合 TIA/EIA606A管理规范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以下为可能使用的产品视图: 17 光纤配线架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安装方式 既有墙挂式、也有 机架式;在机柜里面安装的既有固定式、也有抽拉式;按接口方式可以分为 12口、 24口、 48口、 96口;按连接方式可以分为 FC、 ST、 SC、 LC、 MRMJ等。 以下为可能使用的产品视图: 在楼层配线间,用于语音用途的水平系统过来的线缆端接方式可以同于数据系统的端接方式,主干过来的语音系统的线缆一般为大对数电缆,端接方式采用采用110型 50、 100、 200对配 线架相对比较方便。 以下为可能使用的产品视图: 垂直主干子系统 垂直主干子系统 是建筑中将网络连成一体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是楼层网络和大楼骨干网络连接 的重要手段。 该子系统 采用分层星型拓扑结构,每个楼层配线间均需采用垂直主干线缆连接到大楼主设备间。 当 垂直主干采用 2 50、 100对大对数线缆时,每条2 50、 100对大对数线缆对于某个楼层而言是不可再分的单位。 当垂直主干采用光纤时 , 1 24芯光纤时,对于某个楼层而言也是不可再分的单位。 无论铜缆还是光纤系统, 垂直主干线缆和水平系统线缆之间的连接 需要通过楼层管理间的跳线来实现。 主干线缆,不允许存在两个以上的连接器。 双绞线主干线缆的两端需要端接,不需要管理和变更。 垂直主干线缆可以按实际计划周期安装,并允许分二期、三期工程扩充。 以下为某大楼各楼层主干系统,采用光纤、大对数电缆的具体材料清单: 该 系统设计中,数据主干系统,可以采用 6芯多模、万兆多模光纤、单模光纤、室内光缆,以支持数据信息的传输。 而语音主干系统,可以采用采用 5类、 3类大对非屏蔽电缆,支持语音信息的传输。 以下为可能使用的产品视图: 18 设备 间 与进线间 设备间子系统是大楼中数据、语音垂直 主干线缆终接的场所;也是建筑群来的线缆进入建筑物终接的场所;更是各种数据语音主机设备及保护设施的安装场所。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鉴于多方面的原因,设备间子系统设在建筑物中部或在建筑物的一、二层,位置不应远离电梯,而且为以后的扩展留有余地,不建议在顶层或地下室。 建议建筑群来的线缆进入建筑物时应有相应的过流、过压保护设施。 建筑群主干电缆和光缆、公用网和专用网电缆、光缆及天线馈线等室外缆线进入建筑物时,应在进线间成端转换成室内电缆、光缆,并在缆线的终端处可由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设置入口设施,入口设施中的配线设备 应按引入的电、光缆容量配置。 电信业务经营者在进线间设置安装的入口配线设备应与 BD或 CD之间敷设相应的连接电缆、光缆,实现路由互通。 缆线类型与容量应与配线设备相一致。 接入业务及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缆线接入的需求,并应留有 2~ 4孔的余量。 进线间应满足缆线的敷设路由、成端位置及数量、光缆的 盘长空间和缆线的弯曲半径、充气维护设备、配线设备安装所需要的场地空间和面积。 进线间的大小应按进线间的进局管道最终容量及入口设 施的最终容量设计。 同时应考虑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安装入口设施等设备的面积。 进线间宜靠近外墙和在地下设置 ,以便于缆线引入。 在大楼设备间主要用到大量的铜缆、光缆终结产品,包括各类配线架,如常用的端接 25对、 50对 、 100对大对数电缆的 50/100/200对 110型配线架,同时与之相配套的理线产品、机架机规柜和跳线。 同时会 用 到 SC/LC接头的 12口、 24口 、48口、 96口 光缆配线架 ,理线架、光纤尾纤以及耦合器。 材料清单的计算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 通过 主干 线缆的数量确定配线架的数量  通过 主干 线缆的用途确定配线架的类型  通过配线架的数量确定理线架数量  通过配线架的类型确定理线架类型 19 来自建筑群的进线间的光缆的 端接材料的计算完全同于以上材料的计算,来自建筑群的进线间大对数电缆的端接材料的计算完全同于以上材料的计算。 建筑群子系统 当学校、部队、政府机关、大院的建筑物之间有语音、数据、图象等相联的需要时,由二个及以上建筑物的数据、电话、视频系统电缆组成建筑群子系统。 主要由室外铜缆和光缆组成。 可能的路由:架空电缆、直埋电缆、地下管道。 但随着城市的发展,目前在综合布线系统中主要采用地下管道的方式。 建筑群子系统介质选择原则: 楼和楼之间在二公里以内、传输介质为室外光纤、可采用埋入地下或架空 (4M以上 )方式、需要 避开动力线、注意光纤弯曲半径。 目前在建造群子系统中广泛使用的产品为室外多模光缆、室外单模光缆; 多模光缆又可细分为 OM1, OM2,OM3。 单模光缆又可细分为普通单模光缆和零水峰单模光缆;从芯数上可以分为 6芯、 12芯、 24芯、 36芯, 48芯以及 96芯等。 从铠装样式上可以分为无铠、轻铠和铠装,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中心束结构和松套管结构。 以下为一些光缆产品的图片: 五、 布线系统项目的施工与管理 对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项目而言 ,施耐德电气有一个非常重 要的理念是,项目品质体现由四个方面来决定的,这包括:合理的设计,线缆、连接件质量 , 安装的工艺和质量 , 布线系统的路由环境影响。 20 保证项目品质的另一个重要的步骤是成立项目的保障小组,例如: 有了正确思想和配备合理的人员,然后组织项目的实施。 一个综合布线项目实施的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项目实施要按照 TIA/EIA 569A《商业建筑物电信通道和空间标准》进行,方案具体步骤包括:  工程项目的现场勘察  布线工程的设计、规划与管理  桥架、管道的铺设  主干、水平电缆铺设  主配线架和各楼层分配线架端接 21  各楼 层信息插座及其它附件安装  电缆端接和连通测试  电缆标记,每个信息点的认证测试  编写综合布线工程的文件档案  提供给相关部门一套布线工程文件档案 水平子系统的布线施工 水平布线子系统的缆线是综合布线系统中的分支部分,具有面广、量大,具体情况较多,而且环境复杂等特点,遍及智能化建筑中所有角落。 其缆线敷设方式有预埋、明敷管路和槽道等几种,安装方法又有在天花板 (或吊顶 )内、地板下和墙壁中以及它们三种混合组合方式。 在缆线敷设中应按此三种方式的各自不同要求进行施工。 缆线在天花板或吊顶内一般装设槽道。 在槽道中敷设缆 线应采用人工牵引,单根大对数的电缆可直接牵引 不需拉绳。 敷设多根 4对小对数缆线时,应组成缆束,采用拉绳牵引敷设。 牵引速度要慢,不宜猛拉紧拽,以防止缆线外护套发生被磨、刮、蹭、拖等损伤。 缆线在地板下布线方法较多,保护支撑装置也有不同,应根据其特点和要求进行施工。 除敷设在管路或线槽内,路由已固定的情况外,选择路由应短捷平直、位置稳定和便于维护检修。 缆线路由和位置应尽量远离电力、热力、给水和输气等管线。 牵引方法与在天花板内敷设的情况基本相同。 缆线在墙壁内敷设均为短距离段落,当新建的智能化建筑中有预埋 管槽时,这种敷设方法比较隐蔽美观、安全稳定。 一般采用拉线牵引缆线的施工方法。 如已建成的建筑物中没有暗敷管槽时,只能采用明敷线槽或将缆线直接敷设,在施工中应尽量把缆线固定在隐蔽的装饰线下或不易被碰触的地方,以保证缆线安全。 水平子系统完成由楼层配线间到工作区信息出口线路连接的功能。 采用走吊顶的轻型装配式电缆桥架的方案 ,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型建筑物 ,为水平线系统提供机械保护和支持。 缆线敷设注意事项  分类标示 表识系统要具有逻辑性,  布放张力 要小于  1 根 4 对双绞线电缆,拉力为 100N(10kg);  n 根 4 对双绞线电缆,拉力为 n 50+50(n)。  25 对大电缆,拉力《 40kg,速度不宜超过 15m/min。  施工半径  非屏蔽 4 对双绞线缆为电缆外径的 4倍,施工中为 8倍。  屏蔽弯曲半径为电缆外径的 6~ 10 倍。  主干电缆的弯曲为电缆外径的 10倍。  配线架侧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 ~ ,工作区为 10~ 30cm。 根据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112020,综合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如下: 22 垂直主干子系统的布线施工 垂直主 干子系统 ,是由一连串通过竖井垂直对准的接线间组成的,它的走线设计分为两部分。 主干的垂直部分 垂直部分的作用是提供弱电井内垂直干缆的通道。 这部分采用预留电缆井方式,在每层楼的弱电井中留出专为综合布线大对数电缆通过的长方形地面孔,电缆井的位置设在靠近支电缆的墙壁附近,但又不妨碍端接配线架的地方。 在预留有电缆井一侧的墙面上 ,还应安装电缆爬架或线槽,爬架或线槽的横档上开一排小孔,大对数电缆用紧固绳绑在上面,用于固定和承重,如果附近有电梯等大型干扰源,则应使用封闭的金属线槽为垂直干缆提供非屏蔽保护。 主干的水平通 道部分 水平通道部分的作用是,提供垂直干缆从主设备间到所在楼层的弱电井的通路,这部分也应采用走吊顶的轻型装配式槽形电缆桥架的方案,用来安放和引导电缆,可以对电缆起到机械保护的作用,同时还提供了一个防火的,为垂直干缆提供密封,坚固的空间使线缆可以安全地延伸到目的地,其选材算法与水平子系统设计部分的线槽算法一致。 且若一根线管连续有两个 90 度的拐角时,应在一处加过线盒,以便拉线时不破坏线缆。 与垂直部分一样,水平通道部分也必须保留一定的空间余量,以确保在今后系统扩充时不致需要安装新的管线。 缆线敷设注意事项  确认主 干路由中采用的缆线规格、型号、数量、起讫段落以及安装位置,并对缆线进行标示,以便敷设时对号入坐。  采用由建筑物的高层向低层下垂敷设,拉力不宜过大,应小于缆线允许张力的 80%。 要防止拖、蹭、刮、磨等损伤,缆线布放完毕后,在各个楼层以及相隔一定间距的位置设置加固点,将主干缆线绑扎牢固,以便连接。  主干缆线如在槽道中敷设,应平齐顺直、排列有序,尽量不重叠或交叉。 缆线在槽道内每间隔 应固定绑扎在支架上,以保持整齐美观。 在遭道内的缆线不得超出槽道,以免影响槽道加盖。 类别 与综合布线接近状况 最 小 间 距(mm) 380V电力电缆% 2kVA 与缆线平行敷设 130 有 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