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q040514建筑用碎石、卵石检验指导书内容摘要:

验结果,填入报告表中检测结果栏。 试验流程 核实样品→缩分→试样制备→称取试样→泡水→淘洗烘至恒重→称量→记录→计算→判定 泥块含量 所采用的仪器设备 9 (1)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 105177。 5)℃; (2) 天平:称量 10kg,感量 1g; (3) 方孔筛:孔径为 及 筛各一只; (4) 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 (5) 搪瓷盘、毛刷等。 试样制备 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表 规定的数量,放在烘箱中于( 105177。 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小于 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试验步骤 (1)称取按表 规定数量的试样一份,精确到 1g。 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上表面。 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 24h。 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 筛上,用水淘洗,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2)保留下来的试样小心地从筛中取出,装入搪瓷盘后,放在烘箱中于( 105177。 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到 1g。 泥块含量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 G1G2 Qb= 100 G1 Qb—— 泥块含量, %; G1—— 筛筛余试样的质量, g; G2—— 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 g。 泥块含量试验结果判定 10 以两 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 %,填入报告表中检测结果栏,对照表 ,判定合格或不合格。 泥块含量试验流程 核实样品→缩分→试样制备→过筛称取试样→泡水、淘洗、烘至恒重→称量→记录→计算→判定 针片状颗粒含量 所采用的仪器设备 ( 1)针状规准仪与片状规准仪 ( 2) 台秤:称量 10kg,感量 1g; ( 3)方孔筛:孔径为 , ,, , ,及。 试 样制备 按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表 ,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所需试样数量 表 最大粒径, mm 最少试样质量, kg 称取按表 ,精确到 1g。 然后按表。 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的粒级划分及相应的规准仪孔宽 或间距 表 石子粒级 (mm) 片状规准仪 相对应的孔宽 (mm) 针状规准仪 相对应的间距 (mm) 试验步骤 11 (1)按表 ,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应间距者,为针状颗料;颗粒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 上相应孔宽者,为片状颗粒。 称出其总质量,精确至 1g。 (2)石子粒径大于 ,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应符合表。 大于 表 石子粒级 (mm) 检验片状颗粒的卡尺卡口设定宽度 (mm) 检验针状颗粒的卡尺卡口设定宽度 (mm) 针片状颗粒含量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1%: G2 Qc =—— 100 G1 式中 : Qc—— 针、片状颗粒含量, %; G1—— 试样的质量, g; G2—— 试样中所含针片状颗粒的总质量, g。 试验结果判定 将试验计算所得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填入报告表中检测结果栏,对照表 ,判定合格或不合格。 针、片状颗粒总含量试验程序 核实样品→室内风干、缩分→试样制备→称量→用规准仪或卡尺鉴定针、片状颗粒→称量→记录→计算→判定 坚固性 12 试剂和材料: (1) 10%氯化钡溶液; (2) 硫酸钠饱和溶液; (3)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 105177。 5)℃; (4) 台秤:称量 10kg,感量 10g; (5) 天平:称量 1kg,感量 1g; (6) 三脚网篮:用金属丝制成 ,网篮直径为 100mm,高为 150mm,网的孔径 2mm3mm; (7) 方孔筛: 孔径为 、 、 、 、 、 、 、 、 、 90mm; (8) 容器:瓷缸,容积不小于 50L; (9) 密度计; (10) 玻璃棒、搪瓷盘、毛刷等。 硫酸钠溶液的配制及试样的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硫酸钠溶液的配制:在 1L水中(水温 30℃左右),加入无水硫酸钠 350g,或结晶硫酸钠 750g,边加入边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并饱和。 然后冷却至 20℃ 25℃,在此温度下静置 48h, 即为试验溶液,其密度应为。 (2)试样的制备:将试样缩分至可满足表 ,用水淋洗干净,放在 烘箱中于( 105177。 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 ,然后进行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