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灭火系统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⑧系统组件、管道材料及管道附件的检验报告、试验报告和出厂合格证。 c、竣工验收应包括下列场所和设备: 16 ①防护区和贮瓶间。 ②系统设备和灭火剂输送管道。 ③与气体灭火系统联动的有关设备。 ④有关的安全设施。 d、竣工验收完成后,应按本规范附录 E 的规定提出竣工验收报告。 竣工验收报告的表格形式可按气体灭火系统的结构形式和防护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e、气体灭火系统验收合格后,应将气体灭火系统恢复到正 常工作状态。 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防护区和贮瓶间验收 a、防护区的划分、用途、位置、开口、通风、几何尺寸、环境温度及可燃物的种类与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 b、防护区下列安全设施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①防护区的蔬散通道、疏散提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装置。 ②防护区内和入口处的声光报警装置、入口处的安全标志。 ③无窗或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和地下防护区的排气装置。 ④门窗设有密封条的防护区的泄压装置 ⑤专用 的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c、贮瓶间的位置、通道、耐火等级、度急照明装置及地下储瓶间机械排风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17 设备验收 a、灭火剂贮存容器的数量、型号和规格,位置与固定方式,油漆和标志,灭火剂的充装量和贮存压力,以及灭火剂贮存容器的安装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 b、灭火剂贮存容器内的充装量,应按实际安装的灭火剂贮存容器总数 (不足 5 个的按 5 个计 )的 20%进行称重抽查。 卤代烷灭火剂贮存容器内的贮存压力应逐个检查。 c、集流管的材料、规格、 连接方式、布置和集流管上泄压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第 3 章的有关规定。 d、阀驱动装置的数量、型号、规格和标志,安装位置和固定方法,气动驱动装置中驱动气瓶的介质名称和充装压力,以及气动管道的规格、布置;连接方式和固定 ?应符合设汁要求和规范的有关规定。 e、选择阀的数量、型号、规格、位置、固定和标志及其安装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第 3 章的有关规定。 f、设备的手动操作处,均应有标明对应防护区名称的耐久标志。 手动操作装置均应有加铅封的安全销或防护罩。 g、灭火剂输送管道的布置与连接方式、支架 和吊架的位置及间距、穿过建筑构件及其变形缝的处理、各管段和附件的型号和规格以及防瘸处理和油漆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有关规定。 系统功能验收 a、系统功能验收时,虚进行下列试验 ①按防护区的总数(不足 5 个按 5 个计)的 20%进行模拟启动试验。 18 ②按防护区总数 (不足 10 个按 10 个计 )的 10%进行模拟喷气试验。 b、模拟自动启动试验时,应先关断有关灭火剂贮存容器上的驱动器,安上柑适应的指示灯泡、压力表或其他相应装置,再使被试防护区的火灾探测器接受模拟火灾信号。 试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指示灯泡显示正常或压力表测定的气压足以驱动容器阀和选择阀的要求。 ②有关的声、光报警装置均能发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正常信号 ③有关的联动设备动作正确,符合设计要求。 c、模拟喷气试验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d、当模拟喷气试验结果达不到本规范第 条的规定时,功能检验为不合格,应在排除故障后对全部防护区进行模拟喷气试验。 维护管理 a、气体灭火系统应由经过专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的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和维护。 b、气体灭火系统投入使用时,应具备下列文件资料: ①规范所规定的全部技术资料和竣工验收 报告。 ②系统的操作规程。 ③系统的检查、维护记录图表。 c、应按规定对气体灭火系统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 d、每月应对气体灭火系统进行两次检查,检查内容及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9 ①对灭火剂贮存容器、选择阀、掖体单向阀、高压软管、集流管、阀驱动装置、管网与喷嘴等全部系统组件进行外观检查。 系统组件应无碰撞变形及其他机械性损伤,表面应无锈蚀,保护涂层应完好,铭牌应清晰,手动操作装置的防护罩 +铅封和安全标志应完整。 ②卤代烷灭火剂贮存容器内的 压力,不应小于设计贮存压力的90%。 ③气动驱动装置的气动源的压力,不应小于设计压力的 90%。 e、每年应对气体灭火系统进行两次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和要求除按月检规定的检查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防护区的开口情况、防护区的用途及可燃物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应符合设计规定。 ②灭火剂贮瓶间设备、灭火剂输送管道和支、吊架的固定,应无松动。 ③高压软管,应无变形、裂纹及老化;必要时,应按规范规定,对每根高压软管进行水压强度试验和气压严密性试验。 ④各喷嘴孔口,应无堵塞。 ⑤对 灭火剂贮存容器逐个进行称重检查,灭火剂净重不应小于设计量的 95%。 ⑥灭火剂的输送管道有损伤与堵塞现象,则应按规范的规定,对其进行严密性试验和吹扫。 ⑦按规范规定,对每个防护区进行一次模拟自动启动试验,如有不合格项目,则应对相关防护区进行一次模拟和喷气试验。 20 施工总平面布置 详见施工平面图。 施工措施 一、相关单位协调配合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同总包单位、土建施工及其他电气施工单位的协调配合。 二、雨季、冬季施工及台风、炎热等气候条件下施工措施 在雨季、冬季 施工及台风、炎热等气候条件下要加强施工成品保护,并协调好施工进度及工人身体健康的关系。 三、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 设专人进行成品、半成品保护。 21 第四章 防渗漏措施及防止质量通病措施 墙面防渗漏措施 措施 所有窜过外墙的管道的周围,都要嵌填防水密封膏。 质量检查 外墙防水在施工中和施工后,均应进行认真的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完工后应进行淋水试验,试验方法是:用长 lm@25mm 的水管,表面钻 Imm 的孔,接通水源后,放在外墙最上部位,沿每条 立缝进行喷淋。 喷淋时间,无风天气为 2h,五、六级风时为 0. 5h 发现渗漏应查明原因和部位进行修补。 质量要求 外墙接缝部位不得有渗漏现象。 (2) 缝隙宽窄一致,外观平整光滑 ( 3) 防水材料与基层嵌填牢固,不开裂、不翘边,不流坠、不污染墙面。 ( 4) 采用嵌入法时宽厚比应一致,最小厚度不小于 10mm,采用刷涂法的涂层厚度不小于 2mm 压入法密封腻于厚度不小于 3mm。 防止质量通病的措施 在施工中和施工后,均应进行认真的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对 CO2灭火系统施工的通病加强防治。 22 第五章 施工进度控制措施 施工进度计划的动态控制 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是一个循环渐进式的动态控制过程,施工现场的条件和情况千变万化,项目经理部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与施工进度有关的各种信息,不断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一旦发现进度拖后,要分析原因,并系统分析队后续工作会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定调整措施,以保证项目最终按预定目标实现。 其进度动态控制循环图如下: 施工进度动态控制循环图 保证工期的管理措施 建立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配置高效项目管理层。 本 工程施工的 了解施工进度情况 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 对其它 有关计划的调整 新的施工进度计划 (经调整后的进度计划) 分析此偏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后续施工工序的影响 制定修改措施 施工进度数据的统计和调整 实际与计划的比较 确定是否产生进度拖延偏差 23 项目经理、工程技术人员、质检员、安全员等均由有丰富工程施工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并针对技术、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后勤保障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