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数控车床应用教案内容摘要:

教学后记 教案设计时注意了学习内容的逻辑性,学习内容层层深入,教学展开顺利,教学效果良 好;课堂中讨论内容的安排,活跃了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学生掌握程度良好,然须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巩固。 图 G94 的走刀轨迹 二、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复习及提问 提问上次课布置的题目。 引入: 内容: 逐步完成本次教学内容的讲授。 讨论: 新授内容应用和注意点 总结 总结本次授课主要内容。 作业及辅导: 布置下次提问的思考题,及课堂练习题。 对思考题、习题难点、要求进行辅导。 多媒体演示加工 一、引入: 用 G0 G0 G0 G94 端面加工方法比较,这些方法编程的 不方便性分析。 二、新课 端面加工 (如图 ) a、格式: G94 X(U)~ Z(W)~ F~; b、说明 C、编程示例 …… G72—— 端面粗车循环 . ⑴ G72 指令介绍和格式: 端面粗车循环指令的含义与 G7l 类似,不同之处是:它是先 Z 向引入切削深度,然后刀具平行于 X 轴方向切削,即从外径方向往轴心方向切削端面的粗车循环。 该循环方式适用于对长径比较小的盘类工件端面粗车。 和 G94 一样,对 93176。 外圆车刀,其端面切削刃为主切削刃。 其内部参数如图所示。 格式如下: G72 w (d) R (e) ; G72P(ns)Q(nf)U(u)W(w)F~ S~ T~; w (d) 循环每次的切削深度 (正值 ); R (e) 每次切削退刀量; P(ns) 精加工程序的开始循环程序 段的行号; Q(nf) 精加工程序的结束循环程序 段的行号; U(u) X 向精车预留量; W(w) Z 向精车预留量。 ⑵说明: (1) X、 Z 向精车预留量 u、 w 的正负判断同 G71所述。 (2) G72 不能用于加工端面内凹的形体。 (3) 精加工首刀进刀须有 Z 向动作。 (4) 循环起点的选择应在接近工件处,但要有一定安全间隙。 ⑶ G72 指令外形加工编程示例 O4012 (工件图例 如图所示 ) Nl0T0101; N20 S500 M3; N30 G72 ; N40 G72 P50 Q100 ; N50 G0 Z15.; N60 G1 X40. S800; 图端面粗车循环参数 图 G72 加工工件例图 N70 .; N80 Z5.; N90 R5; N100 G0 ; N110 G70 P50 Q100; N120 G28 X100. Z100.; N130 M30; 作业及辅导: 按要求对图示工件加工编程 (分别用 G7 G72 粗切外轮廓编程)。 要求: 零件图的加工内容和加工要求分析 分析图样可见,该零件的主要的加工内容和加工要求如下: ……………外圆面、端面及总长 加工方案: 工艺路线总结如下:  端面切削  用 G73 粗加工件外圆面。  用 G70 精加工工件外圆面。  切断并保证总长 刀具选择及切削参数的选择 ⑴刀具的选择 l 号刀: 900外圆车刀; 2 号刀 930菱形外圆车刀; 3 号刀:外切断刀 (3 ㎜ ); ⑵切削参数的选择 各工序刀具的切削参数见表。 ⑶外圆精加工路线 图 ⑷外圆精加工路线坐标簿 四、讨论两种方法编制的加工程序异、同点 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教 案 教师姓名:崔元刚 课题序号 6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2 授课形式 讲练 授课章节 名 称 任务 带倒角的槽加工及槽加工子程序的的应用 使用教具 多媒体仿真软件 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带倒角的槽加工编程应用 熟练槽加工子程序的的应用 掌握相应的编程计算 教学重点 指令格式、路线、应用、注意点 教学难点 相应的工艺、编程计算方法 补充内容 课外作业 完成相应的工艺 编程题 教学后记 教案设计时注意了学习内容的逻辑性,学习内容层层深入,教学展开顺利,教学效果良好;课堂中讨论内容的安排,活跃了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学生掌握程度良好,然须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巩固。 二、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复习及提问 提问上次课布置的题目。 引入: 新课内容: 逐步完成本次教学内容的讲授。 讨论: 新授内容应用和注意点 总结 总结本次授课主要内容。 作业及辅导: 布置下次提问的思考题,及课堂练习题。 对思考题、习题难点、要求进行辅导。 多媒体演示加工 引入: 用 G75 对外槽切削加工方法编程的局限性分析。 一、带倒角的槽加工编程应用 工件图如下 : 用 3 ㎜的切槽刀对带倒角的槽加工,如图 A 用 4 ㎜的切槽刀对带倒角的槽加工,如图 B 图 A 图 B (T03 切槽及切倒角 ,T03 刃宽为 3 ㎜ ) G21G40G54G97G99 T0300。 S600M03。 G00 T0303。 【 T03 运动到切槽的起点 】。 【 T03 从切槽的起点运动到切倒角的 Z 向起点 】。 【 T03 在 X 方向运动到切倒角的 X 向起点 】。 【 T03 切倒角 】 G01X32.。 【 T03 切倒角后 ,X 向退出 】 G28W0M0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