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机电技术应用示范专业建设材料-长春职教网内容摘要:

合,不利于培养 机电技术专门人才;课程门数较多,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实践技能的培养。 绝大多数毕业生的岗位是操作工,只有少数毕业生从事机电设备运行维修工作。 ( 1)师资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 专业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教师培养模式需要创新,尤其需要教师熟悉和掌握企业实际生产过程; ( 2) 课程结构不合理,理论性知识较多,对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不足,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要求脱节; ( 3)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要求存在巨大的差距,应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 4)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对学 习不感兴趣; ( 5)学校的实训教学设备与企业生产设备存在巨大差距。 (四)长春市机电技术应用领域在岗人员进修或培训需求情况 被调研的企业对于新加入企业的中职毕业生都进行安全教育和岗前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通常采取师带徒的方式。 绝大多数企业经常对在职员工进行岗位培训。 国有大企业更加注重对自己员工的培训提升,在我们调研过程中, 3 家国有企业都有明确的培训计划和明确的晋升途径。 相对而言,私营企业较少考虑员工培训工作。 (五) 长春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招聘渠道分析 长春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招聘渠道包括企业上门招 聘、学校推荐、人才市场招聘、熟人介绍等等,其中中职毕业生来源主要通过学校推荐参与企业顶岗实习,而且并不仅限于中职校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根据对几所开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中职校的调查,非机电专业(如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后从事机电设备操作的人数也有一定数量。 调研数据表明,企业现有机电技术人才中,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培养提高的占 %,而直接从学校招收的学生占 %,从社会招聘占 %。 这说明中职学校学历教育培养的从事机电岗位的人员还很难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 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在校期 间难以积累工艺经验,实际动手能力较差,难以满足企业对机电人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材料 14 才的要求。 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要进一步拓展办学功能,加强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培养人才,同时向企业职工提供在岗、转岗机电技术培训。 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材料 15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步伐,满足社会对机电类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我们以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为契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开展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查和研 究工作。 一、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的指导思想是: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长春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 》 为 指导 ,以长春市机电技术领域实用技能型人才需求为 导向 ,以本专业中职毕业生就业岗位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依据,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为契机,对长春市机电技术应用领域的现状、发展前景、岗位设置、人才需求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 ,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改革等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 调研采取了外请专家作专题报告、企业实地考察、学校和相关政府部门走访、发放问卷、电话咨询、网上查询、中职毕业生访谈、专家座谈等多种调查方法。 通过调研, 从宏观上把握行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现状,从微观上了解企业中适用本专业的各个岗位,掌握本专业各个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了解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教学改革内容,明确培养目标,提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改革和建设思路。 组成调研小组 组建由专业教师、文化基础课教师和教辅人员组成的专业调研组。 调研内容 机电技术应用领域发展趋势、人才结构现状、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能力及职业素养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就业去向等。 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材料 16 调研方式 书面问卷、个别面谈、电话访谈、座谈会、文献检索、网站查阅等 调研 范围 ( 1)通过分析企业现状和性质确定了具有代表性的走访对象,其中国有企业 4 家、中外合资企业 4 家、外资企业(德资) 1 家、民营企业 5 家、股份制企业 1 家,共计 15家企业。 ( 2)分析长春市中等职业教育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开设的现状, 重点走访调研了一所职业学校,并对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现状及发展进行研讨; ( 3)政府主管部门(长春市工信局)。 调研 对象 长春市政府 有关部门 、行业机电技术应用领域专家、生产企业的一线工人、技术人员、工段长、车间主任、营销人员以及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等。 调研分析过程 信息采集 —— 信息归纳 —— 信息分析 —— 改革建议 —— 专题论证 —— 信息补充 ——改革建议。 (三)调研过程 针对长春市 装备制造业 机电技术领域 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企业调查表”、“企业问卷”、 “毕业生问卷”。 通过与上述 15 家企业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人员的座谈、企业问卷调查、毕业生问卷调查,调研组掌握了大量行业信息和资料,得到了包括上述 15 家企业的职工人数、各类人员结构、岗位设置以及对中职学生的需求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了解了关于本专业中职毕业生应具备的人文素质、职业素养、适合其工作的岗位、岗位要求的专业技能以及中职学校目前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与实际需要等方面的信息。 调研组还实地调查了 ***校, 考察、听取该校专业教师的介绍, 调研组 获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资料,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通过对长春市工信局调研,我们掌 握了 装备制造 业的发展现状、企业人才需求、岗位设置、行业职前职后教育及培训方向等第一手资料,对我们进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帮助。 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材料 17 二、长春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一)长春市加工制造类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截至 2020年底,我市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 423862人,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247735人, 民营企业 103529 人, 外资企业 84632 人, 股份制企业 205728 人。 以汽车行业来看,吉林省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已达 473 户,其中整车制造企业 3 户,专用车制造企业 22户,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 434 户 ,加工制造类企业从业人员约为 万人。 对机电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上述各类加工制造业企业。 我们重点调查了加工制造类企业的相关数据。 据统计, 2020 年吉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 亿元,见图 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亿元,增长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亿元,增长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亿元,增长 %。 三产的结构比例为 12∶ 52∶ 3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3%、 67%和 30%。 第二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中,汽车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分 别实现增加值 亿元和 亿元。 近三年,长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见图 2。 “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汽车产业力争到 2020年,总产值达到 8000亿元,年均增长 15%;工业增加值 2020亿元,年均增长 %。 其中,整车产值达到 5400 亿元,年均增长 %,汽车零部件产值达到 2600 亿元,年均增长 %。 根据吉林省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长春市政府提出通过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产能扩张,将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产业。 到 2020 年,新增整车产能 100 万辆,新增发动机产能 100 万台、新增变速箱产 能 100 万台,新增专用车产能 10 万辆、新增汽车零部件产值 1000 亿元。 按照长春市 “十二五” 规划的要求,我市将 建成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和世界级轨道客车产业基地。 随着两个世界级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的启动,将为未来长春市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增添丰富的内涵。 随着长春市汽车和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升级和空间布局的最终实现,不仅为机械制造业人才的需求拓展了巨大市场和空间,也为新时期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二)长春市机电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材料 18 长春市机电技术应用领域目前从业人员的技术等级基本 情况 机电技术应用领域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包括 ,从业人数、技术等级、年龄结构、学历分布结构、工资收入等。 据统计,一汽集团从业人数近 3 年均保持在 13 万人左右,长春市轨道客车股份公司近 3 年均保持在 1 万多人, 长春市 加工制造类企业从业人员约为 万人。 目前生产企业机电技术应用领域从业人员的技术等级多为初、中级,占 %,其中操作工占初级工的 80%左右,而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 %。 这说明我市机电技术行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含量、自主研发能力亟待提高;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劳动生产率亟需提高。 一汽轿车 股份有限公司现有职工一万二千多人,一线工人一万多人,而高压运行电工只有 200 多人,在维修电钳工中占比低于 30%,目前维修电工人数缺口达数百人。 我市机电技术行业的发展急需 具有较高文化科学知识、年富力强、敬业乐业而又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他们不仅能熟练地运用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和技术,还能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解决一系列操作技术难题,适应批量生产的要求。 长春市机电技术应用领域从业人员年龄结构情况 目前长春市机电技术行业中,从业人员中操作工以中职毕业生为主,一般在 30 岁以下,占 %,其他岗位 40 岁 以上仅为 12%。 通过对个别用人单位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在过去的几年中,用人单位新进一线操作人员,以中职毕业生为主,而以往一线操作人员中受过正规职业教育的人较少,说明机电行业用人单位对新进人员的要求在提高,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应面向一线,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主要目标。 长春市机电技术应用领域从业人员学历结构情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从业人员中具有中职学历的人为 %,占一半以上,大专学历为 %,本科和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较少,说明具有中职学历的高技能人才最受用人单位欢迎。 本次调研中的 15 家企业,机电技 术类岗位的操作工大多数是中职毕业生。 由于企业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机电技术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逐渐发生了变化,以往是以操作生产设备为主,主要岗位是操作工,主要学习生产设备的操作,职业资格证书是车工证、钳工证、铣工证等,现在则是以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设备为主,职业资格证书是维修电工证、钳工证、电工证等。 长春市机电技术应用领域从业人员月工资收入情况 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材料 19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的月收入一般在 15002500 元之间,这与他们从事的工作多为一线操作人员有关,这一收入水平在长春市属于 中等水平,目前长春市企业人员人均月收入在 2500 元左右,如果在一汽集团工作,工资会达到 3000元,说明长春市机电行业技能型人才就业情况良好。 长春市机电技术应用领域 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分析 根据对长春市机电技术应用领域从业人员基本情况数据统计以及对企业的调查,长春市机电技术应用领域从业人员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 1)长春市机电技术应用领域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机械加工制造业、汽车装备制造业、机电产品制造业,而在 生物与医药工业 、 光电子信息工业 、 农副食品加工业、建材工业、能源工业所占比重较小 ,说明这些产业对人 才的吸纳能力有限。 ( 2)长春市机电技术应用领域从业人员中, 3/4 以上的人员没有技术职称,而中职毕业生具有被培养为技术人员的潜质,企业一般都把中职毕业生作为后备技术力量培养储备。 ( 3)长春市机电技术应用领域从业人员中, 30 岁及以下的从业人员所占比例较大,是一支年轻的队伍,有利于中职毕业生的就业。 ( 4)围绕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和世界级轨道客车产业基地的建设,长春市在“十二五”期间将加快完善和调整汽车装备制造业、轨道客车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和布局,集聚更多机电技术应用领域各类人才。 预计“十二五”期间 ,长春市汽车 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约 3 万人,年均 6000 人左右。 综上所述,长春市机电技术应用领域对中职毕业生将保持较高的需求。 (三)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 在制造类企业中,生产和设备维护等方面都需要 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的实用技能型人才,按照不同的工作任务分布在各个企业中。 本专业毕业生涉及的工作领域主要包括机电设备和自动化设备的操作、维护与维修,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的装配与调试,产品质量检测、生产现场管理(如班组长等)、产品售后服务等,其中机 电设备的操作、普通机械加工、电气维修、设备检测与维修、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材料 20 设备保养和维护、设备安装与调试岗位的人才需求较多,机电设备的改造、营销与服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