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内容摘要: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 1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西街口中心小学全体学生 地点:操场主讲:车自平 时间:2016 年 3 月 29 日地震是自然界 10 大灾害之一,也是损失最为严重的灾难,带给社会和人们的是破坏和毁灭。 目前,人类对地震的预报,仍然是一道尚未攻克的科学难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地震预报工作极为重视,我国地震工作者经过 30 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成功地预地震上,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特别是对学生防震抗震知识的积累,对学生防震抗震知识的培养。 防震减灾贯彻的是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重点抓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 一、震(大地的振动。 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 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 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 500 万次。 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 中心层是“蛋黄”间是“蛋清”层是“蛋壳”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 2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些前兆是真实的吗。 我们可以用它来作判断吗。 地震来临时一般是会有前兆的。 例如先来小地震再来大地震,地下电、磁、热和水等物质运动变化可能会影响到生物界的神经,从而产生了地震前兆,但这些前兆也不完全可靠。 从地震监测的角度来分析,如果监测网精度和广度足够的话,我们可以对这些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推断出是否有大地震来临。 但也有些地震是没有前兆的,发生地震的原理比较复杂。 二、学校防震知识桌椅摆放与窗户、外墙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外墙塌倒伤人,留出一定通道,便于紧急撤离,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能迅速撤离的方位;加固课桌、讲台,便于藏身避震;检查和加固教室的悬挂物;门窗玻璃贴上防震胶带,防止玻璃震碎伤人。 在熟悉学校周围地形、环境基础上,可进行防震演练活动,包括:室内一分钟紧急避震,震后迅速撤离教室的疏散演习,自救、互救练习等。 演练活动时间要短,疏散、撤离要快,才能达到避震效果好的要求。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注意避3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校)应经常在课堂宣导防震常识,并教导学生避难事宜,举行防震演习。 验室的橱柜及图书馆的书架应加以固定。 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 避免慌张地上下楼梯。 离建筑物。 留在座位上勿动,直至车辆停妥。 三、人们感觉震动到房屋开始倒塌,通常有十几秒钟的时间间隔。 经验告诉我们:震是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中的好办法,这处办法尤其适合处在楼房内或人多场所的人。 如果你住在平房,迅速跑到室外避震也是可取的。 但是,一定要迅速采取措施,不要犹豫,以免在犹豫中丧失生存的机遇。 下或会下时,要尽量蜷曲身体;趴下时要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 躲避时要低4头,并用手护住头部,有条件时,可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等顶在头上;要防止灰土、毒气等侵入口、鼻,条件允许最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全的地方是远离建筑物空地。 在室内,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 比如:楼房中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厨房、卫生间;家中牢固的桌下、床下、家具旁,内承重墙角;教室的讲台、书桌下;商场书店的结实柜台、室内立柱附近;影剧院的排椅下;工厂车间内的机床、大型设备附近等。 损的房屋是最危险的场所,一旦震动停止,要马上撤离。 如果是在家中遇到地震,在撤离前要灭掉明火,关掉煤气,切断电源,防止火灾发生。 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扼住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5避开人多的地方;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等一类结构复杂的构筑物;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