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课和评定。 为保证企业课程质量,学院还出台了前一门企业课程不合格不能进入下一门企业课程学习等规定。 ④ 企业全程 参与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校企共同合作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 一方面,从合作企业聘请专家、高级技师做湘菜烹饪与餐饮、酒店管理专业的兼职教师,同时还请他们参与制定师资培养规格和引进师资的方案;另一方面,湘菜烹饪与餐饮、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到上述企业轮岗和挂职锻炼,承包企业的部分实体或部分功能,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实战水平。 96 ⑤ 企业全程参与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建设 合作企业接纳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与学校一起制定出相关的实习管理办法,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学生在合作企业里一边工作,一边参加由企业技术骨干和管 理人员授课的企业课程学习,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 在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前,企业同实习成绩合格学生签订正式的用工合同,实现学生实习、就业一体化。 ⑥ 构建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长效机制 在“ 企业全程介入 2+1”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学生、学校可以实现共赢。 例如企业在全程参与 湘菜烹饪与餐饮、酒店管理专业及 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首先分包出了自己的部 分实体或功能,分散了经营的风险,增加了经营利润,提高了管理效益; 其次得到了符合自己要求的人才,同时也得到学校科研、培训各方面的智力支持;学生在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 作中,学到了企业文化、提高了操作技能、考取了上岗的证书,一毕业就直接在实习企业就业。 他们是“企业全程介入 2+1”模式中最大的受益者;学校在与企业深度合作中提高了师资水平,改善了师资结构,提高了教学水平、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增加了科研机会,还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企业全程介入 2+1”人才培养模式图示如下: 综上所述,“企业全程介入 2+1”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企业从学生入学到就业,全程参与教学和管理及考核,以最有效的途径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企业全程介入 2+1”人才培养模式图 97 才。 形成了重点建设专业大类, 主体专业办学特色明 显 旅游专业大类是我院重点建设的专业大类,湘菜、餐饮属于旅游大类,旅游涵盖 食 、住、行、娱、购、游,湘菜、餐饮属于“ 食 ”的范畴,其发展前景广阔。 湘菜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特色鲜明。 在人才培养上,依托本基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生产、经营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湘菜烹饪、餐饮管理专门人才。 在基地的建设规模上,每年招收 1000 名湘菜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及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和向社会提供 5000 人次的技术培训、认证。 学院对湘菜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的规划总体目标是:建成设备先进、技术一流的餐饮人才培养基 地,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同时向省内院校、企事业单位提供资源共享、培训认证、设备租赁、承接项目、技术支持等服务,为湘菜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学生提供仿真环境的实训条件,成为具有较大规模、配套齐全、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湘菜烹饪、餐饮管理专门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基地。 常规管理规范 ( 1) 有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和后勤管理制度 认真贯彻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教学基本文件齐全,管理制度健全。 先后出台了《关于制定(修订)课程教学大纲的原则意见》、《毕业设计或论文(含毕业 实习)工作规范》、《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章程》等包括教学管理规范、教学建设、教学运行、教学与科研、教学质量监控、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 2) 各项制度适应市场需求和职业教育规律 学院专门制定了实验(训 /习)管理规定、实训室管理规定和实践课评价体系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学校规章制度条款清楚,对实践教学的计划、实施、考核和评价等各环节均做了明确的规定。 针对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进行增删和修正,使学校教学规章制度逐渐完善,能满足对教学质量管理、学生管理和后勤管理的需要。 ( 3) 制度执行落实到位,效果良好 学院长期坚持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各职能部门都有具体的执行细则,确保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 毕业生高达 100%的就业率就是制度执行效果良好最好的体现,良好的办学效果和社会的认可也是制度落实到位最好的见证。 98 ( 4) 引入企业质量标准,实施模拟公司制改革,创新管理机制 为了提高湘菜烹饪与餐饮、酒店管理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管理水平,我们引入企业质量标准,实施模拟公司制改革,贯彻“管理企业化”的办学理念。 具体做法为:湘菜烹饪与餐饮、酒店管理专业师生全部融入以学生为中心创立的“湖南酒店餐饮咨询公司”进行业务运营,并按班级组建公司 ,实行“两块牌子(公司、班级)一套人马(员工、学生)”的运作方式。 各模拟公司分别与合作办学单位对接,岗位模拟合作企业进行设置,将企业岗位对应的技能要求、业务流程要求、行业技术标准等融入课程内容、实训环节和专业培养方案,实施管理企业化。 通过模拟公司制改革,实现专业的管理创新。 在合作企业的指导和支持下,“模拟公司制”改革实现三个“无缝对接”。 一是实现企业管理制度和学校管理制度的“无缝对接” 湘菜烹饪与餐饮、酒店管理专业师生全部融入以学生为中心创立的“湖南酒店餐饮咨询公司”,按班级组建公司,实行“两块牌子( 公司、班级)一套人马(员工、学生)”的运作方式。 学校借鉴企业的规章制度,制定出与企业管理制度相一致的“模拟公司”管理制度,按企业的管理方式对“模拟公司”加以管理。 二是实现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模拟公司制改革追求 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 相 一致,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 相 结合, 将校园氛围模拟变成企业氛围,集“理论学习 课堂与 实训操作 地点 ”于 一体 ,实现学习与实训的“无缝对接”,学生技能水平达到企业对人才的高要求。 三是实现学校人与企业人的“无缝对接” 模拟公司制使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得以改变。 学生既 是学校的学生,又是“模拟公司”的员工;教师既是学校的老师,又是“模拟公司”的管理者。 通过身份上的改变,使教师和学生的学识和技能得以互为相长。 (二) 形成面向市场的实习实训体系 构建“ 企业全程介入 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 通过与大型企业紧密合作,引入国际酒店行业标准,根据酒店岗位要求,整合原有课程、开发新课程,修订培养方案,制定与企业相应的课程评价标准,形成一个“企业全程介入 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向西南地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推广。 99 ( 1) 根据行业的要求和企业的需要,调整专业的培养方案 通过实地调研、企业专家论证、毕业生就业反馈等手段,掌握行业的要求和企业的需要,及时修订和调整专业培养方案。 ( 2) 根据行业的要求和企业的需要,优化、 整合 原有课程,开发新课程 根据合作企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岗位技术要求,对原有的 28 门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开发 4 门与企业需求紧密联系的新课程;重新修订 9 门专业核心课程, 7 门专业支持课的教学大纲;建设 5 门学院级精品课程,其中 1 门成为 省级精 品课程, 1 门达到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水平。 ( 3) 根据行业的要求和企业的需要,改革课程评价体系 对湘菜烹饪与餐饮、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进 行评价,一方面可以确定课程达到目标的程度,另一方面可提供反馈,为课程的进一步完善与改进提供必要的依据。 我们将对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使之适应社会和酒店行业的职业技能要求,在注重内部评价的同时,更加注重外部评价,具体做法有: ① 继续做好内部评价 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保障专业建设的顺利发展,进一步完善教学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我们将修订《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办法》,依据《专业教学评价与监督体系》做好 湘菜餐饮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工作。 我们还将利用长沙商贸旅 游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在每个学期期末考试前,让学生在学分制管理系统中对全体任课老师在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教,科学、高效地完成教学过程管理。 结合学生评教,在综合学生评教、教师互评、教研室评教、教学督导评教四方面的结果,完成对教师任课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监督,并制定相关的激励与惩罚措施。 ② 积极推进外部评价 加大湘菜烹饪与餐饮、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考核制度尤其是考试模式方面的改革力度。 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 重视实践考核,将现场操作、作品制作、情景测验等方式作为考核方法。 打破单凭一张考 卷考核学生的水平的传统考核方式,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才是 湘菜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 、湘菜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 、酒店管理专业考核的重点。 我们将引入合作企业的管理专家、高级技师做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 湘菜餐 100 饮与服务、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技能考核的考评员,在学院的实训室和企业的工作现场对学生的技能进行课程考核。 (三 )建立了校企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实习实训机制 基地与相关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学员能够到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顶岗实践 我院湘菜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一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办 学方针,积极探索并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基地与长沙饮食集团有限公司、好食尚、大蓉和等餐饮企业进行深层次的合作。 学院与全国餐饮业百强企业,湖南省十佳流通企业,长沙市经济百强企业长沙饮食集团于 2020 年开办以长沙饮食集团命名的“长饮烹饪班”、“长饮餐饮酒店班”和“长饮酒店班”三个班。 这种实质性的联合办学,促进了产业升级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基地不但要在学生顶岗实践上规范流程和方式,还应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在企业有针对学生的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能发挥学生专业特长的岗位安排以及针对这些顶岗实践学 生特色招牌选拔制度,提高在合作企业学生就业的数量。 同时在选择新的合作企业时,做好前期考察工作,选择有影响力的企业作为重点考察对象,组织各教研室主任实地考察,探讨合作方式,根据用人单位需要,结合我系实际情况选择合作企业,提高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践的数量,扩大顶岗实践的范围。 基地能够根据生产现场技术标准和工艺的变化适时调整实习实训项目和内容 扩大实习实训项目中合作企业提供的教学设备、技术资料、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等教学资源;完善企业提供规章制度、技术标准、操作规范等,并根据自身特点做更为合理的修改和调整。 根据 岗位能力和专业培养目标,我院聘请更多的湘菜烹调技术和管理人员,着眼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理念,共同定制更为合理、实用、详细的实习实训课程和考核大纲、建设更多优质核心课程、指导学生做好顶岗实践、编写更为规范的实习指导书等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进一步提高我院人才培养水平,满足企业全方位高素质技能型专门湘菜烹饪人才需求。 101 基地指导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和接受技术培训,企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到基地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 为了使院内实训和课程设置与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行业规范、操作流程等紧密结合,让所 有基地指导教师都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聘请合作企业更多湘菜烹调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参与校内教学,使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置成为可能。 通过校企合作,创新着力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整套有关顶岗实习、现场完成毕业实践报告以及学生现场管理的规范化的教学与管理文件;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由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在校企两个育人环境中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让更多学生在校企合作企业就业,真正使校企合作成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 动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学生技能和增强学生能力、提高学生一次性就业率的重要手段。 形成教学 —— 校内实训 —— 顶岗实习 —— 就业的办学模式,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效果。 使我系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行业认可和欢迎,并使家长满意、学生受益。 基地形成了“基地 +企业 +师生员工”的建设模式 基地采用了多种多种形式联合办学:“长饮”零对接模式、“火宫店”订单模式。 特别是依托长沙饮食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 “基地 +企业 +师生员工”建设模式。 这样,一方面与市场需求充分接轨,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一方面创造经济效益,为专业建设 提供资金援助;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应用产品的研究开发平台,使教师通过实践锻炼真正达到“双师”标准。 顶岗实习是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调研合作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实习任务,指导学生掌握过硬的岗位技术,全面提升职业素质。 我们轮流安排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聘请合作企业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学,使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置成为可能,使基于工作的学习成为现实。 (四 )形成了水平较高、容量较大、条件配套的硬件环境 我院力求形成水平较高、容量较大 、条件配套的硬件环境, 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对外经营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 102 与大型企业紧密合作,加强硬件、软件两方面的建设,两年内将建成 4 个校内实训室,实训室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对外经营功能于一体,具有先进性、生产性、共享性。 这些实训室的建设,将促进专业教学实训水平的提升,将总结出一套企业参与、符合行业标准的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的新模式,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经验。 与此同时将校外实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