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总结内容摘要:

万能铣床、镗床的操作与电气故障判断和排除。 5 工程技术语言(下) 105学时 1.掌握三视图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国家制图标准的应用规范。 2.具备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能利用计算机软件 Pro/E和 AutoCAD绘制较复杂工程图样。 1.制图投影原理、减速器零件的三视图、组合体零件图、机件的表达方法及装配图的绘制。 2. AutoCAD软件操作基础;实体特征创建与操作及工程图的绘制;较复杂 企业真实产品测绘。 14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学年 第 三 学 期 6 设备控制编程与实现 140学时 1.理解控制要求,写出控制流程图; 2.会分配 I/O端口,写出 I/O分配表 ; 3.写出梯形图,写出指令 ; 4.画出电气接线图并正确接线 ; 5.分析故障并排除 ; 6.具备整体控制系统的运行调试能力。 1.讲授 PLC与单片机结构、工作原理、逻辑指令、功能指令等理论知识; 2. PLC端口分配与应用规划; 3. PLC工程应用。 7 数控机床及控制系统的使用与维护 120学时 1.根据系统连接图完成数控系统的连接 并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 2.根据机床电气原理图设计电气接线图并完成电气控制回路的安装和检测; 3.检测和排除数控机床的简单故障; 4.根据 工艺方案 制定工艺规程、拟订工艺路线、材料定额; 5.掌握数控 加工工艺 的基础 知识; 6.掌握定位 基准 、 工件定位 与 夹紧 的基本知识; 7.确定轴类和箱体类零件数控加工的工艺规程; 8.编制数控车、铣床加工程序,使用仿真软件校验程序的能力。 1.轴类零件的数控编程,数控车床的加工操作; 2.箱体类零件的数控编程,数控铣床的加工操作; 3. FANUC、西门子数控系统的连接; 4. FANUC、西门子数控系统参数设置; 5.主轴变频器的调试; 6.机床电气原理图的分析和电路检测; 7.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和检测; 8.数控机床 PMC程序的识读; 9.利用 PMC程序检测机床外围故障。 第三学期 8 机电 英语 72学时 1. 简单英语口语交流 ; 2. 写英文简历和信函 ; 3. 阅读翻译英文图纸、借助词典翻译专业英文资料 ; 1. 常用口语 ; 2. 英语应用文写作 ; 3. 英文专业资料翻译 ; 15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学年 9 零件加工方法与参数选择 110学时 1.掌握通用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型号、规格及用途; 2.掌握零件的各种典型表面的加工方法; 3.制定简单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4.掌握工件的定位与夹紧原理; 5.初步分析和解决机械加工质量问题。 1.典型表面的加工方法; 2.零件图的工艺分析; 3.工件的定位与定位基准的选择; 4.工艺路线的拟定与机床工艺装备的选择; 5.加工余量和工艺尺寸的确定; 6.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的实例; 7.轴类零件的加工; 8.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第四学期 10 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 120学时 1.熟悉模拟自动化生产线的典型制造工艺,根据技术文件要求,在考虑 经济性、安全性的情况下,制订安装调试计划,与他人合作进行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 2.根据生产要求编制PLC模块程序,并对调试后的系统功能进行综合评价。 1.安全措施及其检查工作单元的机械安装,气动元件间的管路连接; 2.各单元 PLC 程序的编制及调试; 3.机械手程序的编制及运行; 4.构建液压控制系统 ; 5.装配期间的检测。 11 中高级维修电工训练 120学时 1.熟练完成电子电路焊接与调试,利用万用表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2.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3.熟练地按正确程序进行 停送电操作; 4.熟练地利用万用表判定单相、三相电能表的电流、电压线圈端子,正确地拆换运行中带电流互感器的电流表; 5.正确地排除三相电能表反转故障; 6.利用万用表排除磨床、铣床、钻床、镗床线路中的故障。 1.动力控制电路的安装与测试; 2.典型电机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3.稳压电源主整流电路及辅助电源电路的焊接、调试和故障排除; 4.单结晶体管宽脉冲触发晶闸管调光电路的焊接、调试和故障排除; 5.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6.电源室内各门配电屏操作; 7.判定单相、三相电能表的电流、电 压线圈端子; 8.单相电能表的简单校验。 16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学年 第四学期 12 机床机械部件装配、调整与检测 120学时 1.具备钳工基本技能; 2.掌握装配体零件的测绘方法并确定测绘零件尺寸及公差; 3.制定符合规范的装配工艺卡; 4.掌握零部件故障排查及调整的基本方法; 5.熟悉机械部件的保养和维护方法。 1.尾座拆卸,测绘套筒,编制装配工艺卡,尾座装配 ; 2.拆卸横拖板,床身导轨检测,床身安装导轨调整,横拖板导轨检测与调整,将横拖板装配到床鞍 ; 3.识读装配图 ; 4.查取总装性能参数标准;装配 、检测、调整主轴系统;装配、检测、调整尾座;启动车床观察、分析、判断车床运转是否正常并排除故障 、 试车零件 、 评估装配质量 ; 5.讲授维护保养的必要性,机床维护保养方法和保养计划。 第二学年 第四学期 13 机电产品设计与制作 120学时 按生产要求设计与制作典型机电系统 机电技术综合应用 第三学年 14 职业岗位实践 960学时 ; ; ; ;。 1.企业安全教育,企业认知教育; 2.上岗前的岗位基本技能培训,顶岗工作实践及学习,顶岗工作实 践及学习; 3.其他社会实践能力(如团队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 (四)教学组织与运行 1.校企 互融共建课程教学与实训体系 校企合作共同构建专业的工学结合教学与实训体系。 将企业对人才的使用标准和技术标准引入课程,企业技术骨干与学校教师骨干共同设计专业的教学与实训计划及教学环节和过程方案,把企业的技术标准引入作为课程评价标准。 校企双方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 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技能训练方面突出核心 技术 能力的培养, 共同实施案例分析、模拟实训、生产性实训和 企业实践 教学,实现校企 互融,共同培养人才。 教师 经常深入行业企业 等用人单位进行调研,根据用人单位提高对人才需求的最新信息调整和设置核心课程。 在教学内容 上 重视基 17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础知识和企业实践相结合,以任务驱动型项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普通车床机械部件装配、调整与检测”课程均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方式进行施教, 分别 与南宁五菱桂花公司、南宁机械厂、南宁开关设备厂 等企业 合作,选取企业的 产品或设备 为教学课题,由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或技师进行指导, 学生在企业车间内 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2. 实施行动导向的 教学方法 改革 采用灵 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课堂教学方面,采用行动导向的多种教学方法,使枯燥抽象,学生难懂的课程变得直观、易懂,学习主动性高。 本专业已建起了《设备控制编程与实现》、《工程技术语言础》、《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 》精品课程网站,网站中设立网上互动区域,方便学生与教师交流学习。 《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设备控制编程与实现》等专业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生产现场教学相结合的一体化方法进行教学。 3.专家指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专业开展了多种课外教学活动,如每年举行“机械制图大 赛”,“ Pro/E 产品设计大赛”,“自动线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等加强学生课外练习、活动。 使其熟能生巧,巧中就可能创新。 并经 常聘请国内外专家到 院内 进行学术讲座 ,开拓学生视野。 (五)教学资源配置 1.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专业师资 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南宁五菱桂花车辆有限公司、南宁机械厂等企业合作实现人力资源共享,企业工程师担任学生的实训指导老师,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2020 年 , 派出 6 人 组成的两个课程开发团队前往 德国 进行专项培训与进修 , 提高课程开发和专业建设能力。 同时又派出 7 人跟随校企合作项目到 企业工作, 提升实践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 加上合作企业派出的技术骨干,组建了 一支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技服务能力的专兼职教学团队,成为一支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 18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力的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保证了专业建设上水平和教学质量建设上阶梯。 目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 43 名,其中企业兼职教师 20 人,“双师素质”教师 18 人,高级职称 4 人,硕士 4人,师资结构较为合理。 教师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其中有 10 人具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 2.校企合作 建成 “教 、 学 、 做”一体化教室 核心课程的各模块实行“ 教 、 学 、 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详见图 图10)。 课堂与实训室、生产车间、技术中心一体,实现真实情境下的 “ 教、学、做 ” 合一; 实施产品项目和单元实境教学 , 通过 完成机电设备(系统)的安装、调试、维修和改造 来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分 小 组学习,以零件设计制作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理论与实践结合,手脑并用,教学一体,让学生研究现场的实际问题,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执行完整的作业流程。 “引导和训导并重”。 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最佳实践、标杆学习、教练技术、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积极主动地 与学生进行沟通,以自身的言行举止来教育学生,推行“行为引导式教学”,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学习行为改变,实现教师教学角色转换,成为学生的协同者、培训者和心灵导师。 图 9 “教、学、做”一体化教室 模拟图 19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图 10 “教学做”一体化环境和教学实施模式 3. 校企共建 “产学研 创”四位一体实训基地 学校与柳州奋达模具有限公司合作,共同 建设具备 产、 学、 研、创四位一体 功能的实训基地 ,以此 来提升专业 基地内涵的 建设水平。 此外将普通教室改建为 “教 、 学 、 做”一体的 教学与 实训室,让学生在 充满企业 车间氛围的 教学 环境 中 学习和训练, 教学内容以产品制作为载体, 根据 企业工艺流程确定教学 过程, 让学生通过完成 真实工作任务 和 进行生产性实训来学得知识和习得技能,教学全程实训都有 企业专业 技师把控 , 学生虚席绩效 采用行业标准进行考核。 为了提高实训实习的教学质量, 积极 探索 “ 校 企互融订单 ” 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 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赢发展的原则下,将学校的人才优势与企业的资源优势有效结合, 20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目前, 校企合作 已建立 了 校内实训车间 4 个,校外实训基地达到 13 个。 根据校内校 外实训教学环节不断线的原则,对学生的实习实训环节提出要求。 即:根据课程综合训练的要求,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 1530天的学习和训练,让企业师傅按照企业标准指导,在真实环境下“教、学、做”一体教学,使学生学习企业需要的知识,体会企业文化,为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六)顶岗实习管理 顶岗实习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性实践教学环节,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选择与专业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