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设计内容摘要:

718 36 1819 36 1920 36 2021 36 2122 36 2223 36 2324 36 总 和 100 140 128 8000 1385 864 100 清水池调节容积 一区 清水池 一区清水池调节容量计算 表 16 一区清水池调节容积 清水池调节容量计算 Kh= 时间 用水量 % 二泵站供水量 % 一泵站供水量 % 清水池调节容积 % 0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 1011 1112 1213 1314 1415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课程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 8 1516 1617 1718 1819 1920 2021 2122 2223 2324 总计 100. 100 100 因此一区清水池调节容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 %计算 清水池中除了储存调节用水外还存放消防用水 ,则清水池有效容积 W 为 W= W1+ W2+ W3+ W4 W-清水池总容积 m3; W1-调节容积; m3; W2-消防储水量 m3,按 2 小时火灾延续时间计算; W3-水厂冲 洗滤池和沉淀池排泥等生产用水,取最高日用水量的 %计算; W4-安全贮量按 W1+W2+W3取整后计算 W1+W2+W3= %+ 2 3600+ % = m3 故 W4取 = m3 因此: 清水池总容积 W: W= += m3 取整数为: W=15000 m3 清水池设计成一个,但需 分格或采取适当措施,以便清洗或检修时不间断供水。 二区 清水池 表 17 二区清水池调节容积 清水池调节容量计算 Kh= 时间 用水量 % 二泵站供水量 % 一泵站供水量 % 清水池调节容积 % 01 12 23 34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课程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 9 45 56 67 78 89 910 1011 1112 1213 1314 1415 1516 1617 1718 1819 1920 2021 2122 2223 2324 总计 100 100 100 因此二区清水池调节容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 %计算 清水池中除了储存调节用水外还存放消防用水 ,则清水池有效容积 W 为 W= W1+ W2+ W3+ W4 W-清水池总容积 m3; W1-调节容积; m3; W2-消防储水量 m3,按 2 小时火灾延续时间计算; W3-水厂冲洗滤池和沉淀池排泥等生产用水,取最高日用水量的 %计算; W4-安全贮量按 W1+W2+W3取整后计算 W1+W2+W3= %+ 2 3600+ % = 13683 m3 故 W4取 1368313000=683 m3 因此: 清水池总容积 W: W= 13683+683= 14366 m3 取整数为: W=14000 m3 二区清水池可以设计成一个,但需 分格或采取适当措施,以便清洗或检修时不间断供《给水排水管道系统》课程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 10 水。 管网水力计算 集中用水量主要为工厂的生产用水量和职工生活用水量或其它大用户的用水量,当工人淋浴时间与最大时供水重合时淋浴用水也应该计入集中用水量,否则不计入集中用水量。 最大时集中流量 从各时段城市用水量变化情况表中可知: 一区: ∑ q=( 84 ++16000) m3/d= (L/s) 其中 3 节点处有 A 厂。 二区: 3q ( 1 4 0 .0 0 1 2 8 8 0 0 0 m / 9 5 .7 /ds L    厂 ) q 9 5 .7 1 0 1 0 5 .7 / sL    其中 5 节点处有 B 厂, 13 节点处有火车站。 比流量计算 一区: qs=( Qd ∑ q)/ ∑ L sm12 88 .6 18 6. 60 0. 08 46 /13032 L 二区: qs=( Qhd∑ q)/ ∑ L 11 56 .0 2 10 5. 7 (L/()) Qd—— 为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 L/s ∑ q—— 为大用户集中流量 L/s ∑ L—— 管网总的有效长度 m 沿线流量计算 沿线流量的计算按下公式 qij= q sL ij L ij— 有效长度; m q s— 比流量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课程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 11 一区沿线流量按管段计算见表 28 表 18 一区沿线流量 西安市一区管道沿线流量计算 管段编号 管段长度/m 有效长度/m 比流量L/(s*m) 沿线流量 L/s 12 1246 1246 23 1180 1180 34 1070 1070 45 750 750 56 820 820 67 629 315 78 820 820 89 750 750 910 1070 1070 1011 1180 1180 1112 860 860 1213 420 210 131 440 220 211 650 650 310 630 630 49 633 633 58 628 628 总和 13776 13032 二区管道沿线流量计算表 29 表 19 二区沿线流量 西安市二区管道沿线流量计算 管段编号 管段长度 /m 有效长度 /m 比流量 L/( s*m) 沿线流量 L/s 12 410 410 23 1100 1100 34 1150 1150 45 820 820 56 560 560 67 1220 1220 78 650 650 89 1220 1220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课程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 12 96 647 647 910 1070 1070 1011 495 495 114 780 780 1012 900 450 123 1222 1222 1214 1100 550 1415 1120 560 142 1224 1224 1516 500 250 116 1000 1000 1213 532 0 总和 17720 15378 节点流量 管段中任一点的节点流量等于该点相连各管段的沿线流量总和的一半, qi= α∑ q1 α: 折算系数取 α=0 .5 ∑ q :相连的个管段沿线流量和 一区计算结果见表 210 表 110 一区节点流量计算表 节点 节点流量( L/s) 集中流量 (L/s) 节点总流量( L/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课程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 13 总和 二区节点流量计算表 111 表 111 节点流量计算表 节点 计算节点流量( L/s) 集中流量 (L/s) 节 点 总 流 量( L/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10 14 15 16 总和 管网平差 环状管网流量分配计算与管径确定 1 根据节点流量进行管段的流量分配 ① 按照管网主要方向,初步拟定各管段的水流方向,并选定整个管网的控制点。 ② 为可靠供水,从二级泵站到控制点之间选定几条主要的平行干管线,这些平行干管中尽可能均匀的分配流量,并且满足节点流量平衡的条件。 ③ 与干管线垂直的连接管,其作用主要是沟通平行干管之间的流量,有时起一些输水作用,有时只是就近供水到用户,平时流量不大,只有在干管损坏时 才转输较大的流量,因此连接管中可以较少的分配流量。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课程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 14 2 管径的确定 管径与设计流量的关系: q=A v= π D 2v/4 Dvq4π 公式中 D— 管段管径, m; q— 管段计算流量, s/m3 ; A — 管段过水断面面 积, m2 v— 设计流速, m/s; 设计中按经济流速来确定管径 表 112 平均经济流速与管径的确定 管径/ mm 平均经济流速/( m/s) D= 100~ 400 D≥ 400 ~ ~ 流量分配,管径选择如下: 最大时流量初步分配 一区最大时设计流量 ,流量初步分配如下表: 表 113 一区最大时流量分配表 管段编号 管段长 (m) 分配流量 (L/s) 管径( mm) 12 1246 800 23 1180 800 34 1070 500 45 750 400 56 820 300 67 629 200 78 820 300 89 750 500 910 1070 600 1011 1180 700 1112 860 800 1213 420 900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课程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 15 131 440 900 211 650 10 200 310 630 5 150 49 633 5 150 58 628 10 200 二区最大时设计流量 ,流量初步分配如下表 表 114 二区最大时流量分配表 管段编号 管段长 /m 分配流量 L/s 管径( mm) 12 410 800 23 1100 800 34 1150 392 700 45 820 600 56 560 450 67 1220 350 78 650 150 89 1220 350 96 647 5 150 910 1070 450 1011 495 250 114 780 5 150 1012 900 600 123 1222 5 150 1214 1100 600 1415 1120 700 1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