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植筋方案内容摘要:

→ 注胶→ 插筋 → 养生。 a)、 准备: 检查被植筋的混 凝土面是否完好,用钢筋探测仪测出植筋处 原结构 内的钢筋位置,核对、标记植筋部位,以便钻孔时避让钢筋,如设计植筋位置有钢筋,可以对植筋位置做适当调整。 b)、基层处理 应避免对原有结构的损害。 植筋前应凿除面层,凿露钢筋,避让钢筋的空位植筋。 新旧混凝土连接面应凿毛,清理干净。 c)、 钻孔: ① 、 按上述标记钻孔位置,利用电锤钻孔(严禁使用气锤钻孔,防止出现混凝土局部疏散、开裂)。 ② 、 孔径的选定,以下举例供参考: Φ12 植筋,孔径为 16mm;Φ20 植筋,孔径为 25mm。 Φ 25mm 精轧螺纹钢筋 ,孔径为 32mm; ③ 、 孔 的深度应根据设计具体要求确定,植筋胶厂商提供的配套资料作为参考。 孔的深度必须大于钢筋直径的 15d+10mm。 实际操作,根据孔径和对应深度要求钻孔,经检查满足要求即可终孔。 d)、 清理孔洞(除尘、干燥): 6 钻孔成批量后,逐个清除孔内灰尘,利用压缩空气或用水清孔,用毛刷刷三遍、吹三遍,确保孔壁无尘(如梁、柱、板孔内潮湿,需用防潮湿结构胶)。 e)、 钢筋处理: 检查钢筋是否顺直,用钢丝刷除去锈渍,用乙醇或丙酮清洗干净,凉干使用。 无锈蚀钢筋则可不进行除锈工序。 f)、 配胶 、 注胶: 根据植筋胶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种类 要求配置,注胶要一次完成。 首先将植筋胶直接放入胶枪中,将搅拌头旋到胶的头部,扣动胶枪直到胶流出为止,第一次打出的胶不用,待胶流出成均匀灰色方可使用。 注胶时,将搅拌头插入孔的底部开始注胶,注入孔内约2/3 即可。 每次扣动胶枪后,停顿 56 秒钟,再扣动下一次胶枪。 注射下一个孔时,按下胶枪后面的舌头,因为胶枪为自动加压,避免胶继续流出,造成浪费。 更换新的胶时,按下胶枪后面的舌头,拉出拉杆,将胶枪取出。 g)、 插筋: 插入处理好的钢筋,此时需用手将其旋转着缓缓插入孔底,使胶与钢筋全面粘结,并防止孔内胶外溢。 按照植筋固化时间表的规定时间进行操作,使得植筋胶均匀附着在钢筋的表面及缝隙中,插好固定后的钢筋不可再扰动,待植筋胶养生期结束后再进行钢筋焊接、绑扎及其它各项工作。 插筋、养护期间,桥上应避免震动的影响。 h)、 养生: 在室外温度下自然养护,温度低于 5176。 C ,应改用耐低温改性结构胶,养生时间一般在 24 小时以上。 7 植筋的操作要求 ( 1)、 植筋孔按设计要求布孔定位后,施工单位应配备钢筋探测仪,用钢筋探测仪测定孔位处有无受力钢 筋,有钢筋时位置适当变更。 尽量避免伤及原有钢筋,植筋应控制对原结构物内钢筋破坏低于 15%。 植筋前应检查有无裂缝,在裂缝处不宜植筋。 ( 2)、 植筋孔位置和直径除应满足设计要求外,还必须满足下列基本要求:净边距>钢筋保护层厚度,并且必须植入原构造箍筋内侧;被植入钢筋的结构物深度 ≥ 植筋孔深度 +40mm。 ( 3)、 植筋采用的钢筋,要求均采用 HRB400 级带肋钢筋,应符合 GB1499— 2020 国家标准要求,并要求采取机械切断,端面不允许采用氧割。 ( 4)、 钢筋植入深度以 C25 混凝土对应控制值进行控制,高于此标号混凝土 ,仍按此标号控制,植入深度应扣除混凝土表面剥落层及出现裂缝层。 ( 5)、 植筋施工应控制时机,一般宜在 模板安装 施工之前进行,避免植入钢筋长期暴露锈蚀,否则要采取防锈、除锈措施。 ( 6)、 施工中会遇到结构尺寸较小情况(如边距,间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