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no7信令技术31no7信令方式概述no7信令方式是一种在国际内容摘要:

分散控制交换系统实现 信令功能,在 信令软件设计中成功采用了内部信息包规程 (IPP)工作方式。 S1240 信令系统具有稳定可靠、维护方便、信息容量大和易于扩容等特点,在国家骨干通信网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 S1240 信令系统软件也在不断升级换代,从 5X 版到 EC72 版、 EC74 版,增加了对智能网业务和 ISDN 业务的支持,增强了对 信令消息的处理能力。 S1240 信令系统结构 S1240 信令系统由 信令终端模块 (如 IPTMN HCCM、 CCSM)、 信令的辅助控制单元 (SACEN7)和应用模块 (如 DTM)三部分组成,如图 316 所示。 由 信令终端模块处理的的消息信号单元分为两类:一是由本交换机产生或终止在本交换机的消息,称为信令点 (SP)消息;二是来自其它交换机通过 本交换机转发到另一信令点的消息,称为信令转接点 (STP)消息。 S1240 交换系统内部的 信令消息的传送是采用 IPP 工作方式,经由数字交换网络建立虚拟通路 (VP)而完成的,从而实现信令终端模块之间的自由网状连接,从 4 条信令链路到 1024 条信令链路平缓扩展。 HCCM 和 CCSM 只具有 信令功能, IPTMN7 同时兼有 信令功能和中继功能。 就信令功能而言,每个 HCCM 有 8 条信令链路,每个 CCSM 有 16 条信令链路,每个 IPTM 有 4 条信令链路,对 信令消息的处理能力,每个 IPTM 为 540MSU/S,每个 HCCM 为 8700MSU/S。 IPTMN7 和 CCSM 主要用于 SP, HCCM 主要用于 STP。 S1240 信令模块 信令终端模块主要完成 MTP 第一级数据链路功能,第二级信令链路功能和第三级信令消息处理功能。 S1240 系统中目前主要使用二种类型的信令终端模块: HCCM 和 IPTM。 1. HCCM HCCM 模块由 1 块 MCUB 板和最多 8 块 SLTA板 (信令链路终端板,类型 A)组成。 HCCM为 信令链路提供信令终端,每块 SLTA板处理一条 信令链路,独立完成消息处 理过程,即消息的鉴别、分配和选路。 每个 HCCM 可以提供 8 条信令链路。 HCCM 结构如图 317 所示。 信令信道 (习惯上用 CH16)由中继进入 DTM,经过数字交换网络交换,进入 HCCM 的 MCUB,再由与 SLTA板对应的一个固定信道送入信令链路终端板 (SLTA)中。 在 SLTA 板中,这个固定信道通过 OBCI 的交换,送给 综合链路控制器 (ILC)。 当 ILC 发现信令消息到达时,就把信令消息存入一个 RAM 中,然后由信令控制器 (SC)对收到的信令消息进行校验,既进行 信令的第 2 层分析,处理完后把信令消息送入一个双端口存储器 (DPM)中,并通知随板控制器 (OBC)。 OBC 到 DPM 中读取信令消息,完成 信令第 3 层功能,如果信令消息的目的地在本交换局, OBC 将信令消息送往相应话路所在 DTM;如果信令消息的目的地不在本交换局, OBC则将信令消息送往负责发送信令消息的 SLTA板,该 SLTA板可能在本 HCCM,也可能在另一个 HCCM,最终由该 SLTA板将信令消息通过信令信道发送到目标所在交换局。 由此可见, HCCM 的 MCUB 主要负责信令链路的维护与管理,而不参与消息的处理。 HCCM 的消息处理是由 SLTA板独立完成的, SLTA板完成 MTP 第二级和第三级的消息处理功能。 来自于信令数据链路的消息信号单元 (MSU)通过半永久连接由 DTM 到达 SLTA,由 ILC 完成 MSU 的定界、定位以后,由信令控制器对 MTP 第二级进行处理。 最后通过双端口存储器将 MSU 传至板上控制器,由板上控制器直接完成对 MSU 的鉴别、分配和选路等 MTP 第三级的消息处理功能。 2. IPTM IPTM 模块由 1 块 MCUB 板和 1 块 DTRI 板 (数字中继板,类型 I)组成。 IPTM 能够提供 4 条信令链路和 31 个话音信道,因此该模块既能提供信令终端模块的功能,又能提供中继模块的功能。 信令链路将发送本身所在 PCM 系统、以及其他 PCM 系统所有信道的信令消息。 为了系统的安全及可靠性,通常一条路由至少由两条链路组成。 不发送 信令的链路通常采用 DTM 来连接。 DTRI 是 IPTM 完成 信令处理的主要功能板,如图 318所示。 DTRI 中有中继物理接口与 DTM 相似,只是不再有 CAS 信息提取功能。 这样话音信道进入 DTRI后经 8/16Bit 转换,由 TRAC 经 MCUB 进入交换网络。 DTRI 中有两个 ILC,用于检测信令消 息的到达。 每个 ILC 可以处理两个信令信道,因此, DTRI 中的随板控制器 (OBC)负责信令消息的分布和发送,随板控制器接口 (OBCI)作为 MCUB、 ILC 和 OBC 之间的接口。 由于信令消息可 能来自 IPTM 模块所的中继,也可能从别的中继模块进入,再经 DSN 送入负责 信令处理的 IPTM。 为了使信令处理方式更通用,携带信令消息的 CH16 直接经中继进入处理信令的 DTRI,也必须经过 TI 交换,选面级的反射,再回到该 IPTM 模块,这称之为信道 16环路 (CH16 Loop)。 带有信令消息的 CH16 经 MCUB 的 TI 进入 OBCI,再到达一个 ILC。 当 ILC 检测到信令消息后,将信令消息送入一个存储器 (RAM)作初步处理,处理结束后通知 OBC。 OBC 再到 RAM 中读取信令消息,判定信令消息的目的地后,或者将信 令消息经 OBCI, MCUB, DSN 送往相应话路所在的 DTM,或者将信令消息送往负责向目标所在交换局发送信令消息的 IPTM 中,此时 IPTM所完成的是信令转接点 (STP)的功能。 S1240 信令功能实现 第 1 级 数字信令数据链路功能有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 64Kbit/s 的数字数据链路,它是经 DSN和 DTM 所建立的可交换的半永久通路,接至 PCM 的一个时隙,在每个数字中继模块( DTM 或IPTM)中,除 CH0 以外的任何一个 CH 均可用作信令数据链路,习惯上用 CH16。 该通路用人机命令以数据方式建立 或删除;另一种是 2Mbit/s 的高速数字数据链路。 独立型 STP 信令数据链路接口可以是 2Mbit/s 的接口,也可以采用 64Kbit/s 的接口。 第 2 级 信令链路功能由 信令终端模块 (HCCM、 CCSM、 IPTMN7)的信令终端硬件和固件实现。 信令链路由信令终端和信令数据链路组成,它实际上是可交换半永久的一个时隙 (信道),即信令终端通过交换后连接预定的 DTM 的一个时隙 (信道 )。 第 3 级 信令网功能包括信令消息处理和信令网管理。 其中信令消息处理由 信令终端模块( HCCM、 CCSM、 IPTMN7)的软件 实现;信令网管理由 SACEN7 模块的软件实现。 第 4 级 用户功能主要由装载了对应的应用软件包的模块完成。 如 TUP 和 ISUP 主要由 DTM 和SCALSVL/T中的软件实现。 N O .7 信令网 信令网是现代通信业务网的支撑网,是通信网向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 随着 信令技术的发展,准直联信令网将取代直联信令网, ISUP 信令逐步替代 TUP信令。 信令网的概念 1. 基本定义 信令网:本质上是一个专用于传送 信令消息的数据网,是具有多种 功能的业务支撑网。 它由信令点 (SP)、信令转接点 (STP)以及连接它们的信令链路组成。 信令点 (SP):通信网中提供 信令功能的节点称为信令点。 信令点是 信令消息的起源点和目的地点,是通信网中的交换和处理节点,如交换局、网管中心、业务控制点等。 信令转接点 (STP):某信令点不是 信令消息的起源点和目的地点,只完成 信令消息转发功能的节点称为信令转接点。 STP 是在信令网中将 信令消息从一个信令点转接到另一个信令点的信令转接设备。 STP 可分为独立型 STP 和综合型 STP,其中综合型 STP(STPSP)既可以完成 SP 功能又可以完成 STP 功能。 信令链路:连接各个信令点、传送 信令消息的物理链路称为信令链路。 信令链路由信令数据链路和信令终端两部分组成。 2. 信令传送方式 信令关系和传送信令消息的路径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信令传送方式。 信令有 3 种传送方式: (1)直联方式 :指两个邻接信令点之间,对应某信令关系的信令消息沿着直接连接的信令链路传送,称为直联方式,如图 319(a)所示。 (2)非直联方式:指对应某信令关系的信令消息通过一个或多个 STP 转接至目的地。 (3)准 直联方式:指信令消息路由预先确定且固定,是非直联模式的特殊情况,如图 319(b)所示。 TUP 消息采用话路确定方式,两条信令链路分别按奇数信道和偶数信道进行负荷分担。 我国 信令网 我国 信令网采用三级等级结构 ,其原因是考虑到我国 信令网所要容纳的信令点数量、信令转接点可以连接的最大信 令链路数量及信令网的冗余度。 1.我国 信令网络结构 我国 PSTN、 ISDN 的 信令网采用三级等级结构。 第一级为高级信令转接点 (HSTP),是信令网的最高级;第二级为低级信令转接点 (LSTP);第三级为信令点 (SP),信令点由各种交换中心和特种服务中心组成。 HSTP 负责转接它所汇接的第二级 LSTP 和第三级 SP 的信令消息, LSTP负责转接它所汇接的第三级 SP 的信令消息, SP 是信令网传送各种信令消息的起源点或目的地点。 我国目前 PSTN、 ISDN 的 信令网的等级结构如图 320 所示。 其中, HSTP 对应主信号区,每个主信号区设置一对 HSTP,以负荷分担方式工作, HSTP 采用独立型 STP; LSTP 对应分信号区,每个分信号区设置一对 LSTP,同样以负荷分担方式工作,LSTP 可采用独立型 STP,也可采用综合型 STP,即 STPSP。 为了保证 信令网的高可靠性,我国长途三级网中, HSTP 间采用 A、 B 平面网 , LSTP 采用分区固定连接方式,其结构如图 321所示。 (1)第一级 HSTP 间采用 A、 B 平面连接方式,它是网状连接的简化形式。 A 和 B 平面内部各个HSTP 之间网状连接, A、 B 平面间成对的 HSTP 相连; (2)第二级 LSTP 至 HSTP 采用固定的汇接连接方式,即每个 LSTP 分别连接到分布在 A、 B 平面内成对的 HSTP; (3)第三级 SP 至 LSTP的连接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固定或自由连接方式; (4)每个 SP 至少应连接至两个 STP( HSTP或 LSTP),若连接至 HSTP,应分别固定连接至 A、 B 平面内成对的 HSTP; (5)大、中城市本地 信令网原则上应采用二级信令网,它相当于我国三级信令网的第 2 级 LSTP 和第 3 级 SP。 2.信令路由选择的原则 信令路由是一个信令点到达消息目的地所经过各个信令点的预先确定的信令消息的路径。 信令路由分正常路由和迂回路由两类。 正常路由是未发生故障的正常情况下的信令业务流的路由。 迂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