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顶级总结内容摘要:

移; 3 种植性转移 :是指发生于体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 长在浆膜的瘤子。 另外在手术时如不小心可发生医源性种植性转移。 种植性转移常伴有浆膜腔血性积液,最常见于腹腔器官的恶性肿瘤,如胃的印戒 细胞癌侵及浆膜后种植在双侧卵巢,形成的转移性肿瘤称为 Krukenberg 瘤。 记忆 :直接蔓延 —— 晚期子宫颈癌 ;转移癌 —— Krukenberg 瘤 ; 交界性肿瘤 ——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或粘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4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区别 良性 恶性 分化程度 分化 高 异行 性小 起源组织 相似 核分裂象 少 分化 低 异行 大 起源组织不 相似核分裂象 多 生长速度 缓慢 迅速 生长方式 膨胀性 , 有 包膜,边界清楚 浸润性 没有 包膜,边界清楚 转移 不转移 转移 复发 不 易 复发 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 危害小,主要是压迫和阻塞, 危害大, 引起出血,坏死感染等 记忆 :采用相反记忆法,记住良性推导出恶性的。 5 交界性肿瘤的概念 有恶变的潜能。 如卵巢交界性浆液性或粘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6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3 肿瘤的 命名和分类 ( 1) ( 2)( 3)癌与肉瘤的区别 1 肿瘤的命名原则 一般称瘤,命名方式为:部位+组织来源+“瘤”字。 子宫平滑肌瘤。 1 癌: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称癌。 命名 : 部位加组织来源再加“癌”字。 如膀胱移行细胞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等。 2 肉瘤:间叶组织(纤维组织、脂肪、肌肉、骨、软骨等)来源的恶性肿瘤称肉瘤。 命名:部位加组织来源再加“肉瘤”二字,如背部脂肪肉瘤、股骨骨肉瘤 3 其他特殊命名的肿瘤: ①在肿瘤前冠以“恶性”二字,如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 ②以母细胞瘤命名,如神经母细胞瘤; —— 是胚胎期肿瘤。 ③以人名命名,如 霍奇金淋巴瘤 ( Hodgkin 淋巴瘤), 尤文瘤 ( Ewing 瘤); ④含三个胚层的肿瘤,如畸胎瘤; ⑤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命名。 如骨巨细胞瘤。 4 注意: 1 哪些叫母细胞瘤的是 恶 性肿瘤 ; 2 命名的一些例子。 2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及原位癌的概念 1 癌前病变(重要。 : 是指某些具有 癌变潜能的良 性病变, 有逆转可能。 长期不治。 癌 癌前 疾病:是指一些独立疾病,一些可以发展为癌前病变。 : 常发生在口腔、子宫颈及外阴等处,有的可转变为鳞状细胞癌。 : 乳腺导管和腺泡上皮细胞增生伴导管囊性扩张,较易发生癌变。 、直肠的多发性腺瘤性息肉 : 往往有家族史, 40%~ 50%可发生癌变。 : 长期、经久不愈的小腿皮肤溃疡,有可能变为鳞状细胞癌。 由于慢性炎症过程使柱状上皮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在糜烂愈合中,增生及化生的鳞状上皮可演变为鳞癌。 性 萎缩性胃炎 是胃癌的癌前病变。 是化生有关是交接处。 记忆 : 1 交界区的:子宫颈糜烂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2 肠道的息肉,皮肤的溃疡,乳腺的增生,粘膜的白色。 2 非典型增生 : (重要。 ) 1 非典型性增生指上皮细胞 异乎常态 的增生, 是一种癌前状态; 2 常见于皮肤或粘膜的被覆上皮及腺体上皮。 —— 子宫上皮非典型增生。 记忆 :根据异型性程度和累及范围分为 轻、中、重三级。 累及 上皮层下部的 1/3———— 轻度; 累及上皮层下部的 1/3~ 2/3处 ———— 中度 上皮层下部的 超过 2/3处 ———— 重度; 4 原位癌 (重要。 原位癌指癌变 仅限于上皮层内, 未侵破基底膜。 5 癌与肉瘤 区别 癌 肉瘤 组织来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率 多,中年 少,青少年 大体特点 灰白色,质地硬 灰红色,质地软 组织学特点 实质与间质 分界清楚 实质与间质 分界不清楚 转移方式 多淋巴到 多血道 记忆 : 1 上皮组织良性肿瘤 1 乳头状瘤 2 腺瘤 2 上皮组织恶性肿瘤 1 鳞状细胞癌 1 发生在身体原有鳞状上皮被覆的部位。 2 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的最显著特点: 癌细胞团中有较多癌株存在, 就是角化珠 、 2 腺癌 : 1 胃肠、胆囊、子 宫体等处多见。 记忆 : —— 间叶组织 1)良性间叶组织肿瘤 1 平滑肌瘤 1 平滑肌瘤 最多见于子宫,其次为胃肠。 2 脂肪瘤 1 脂肪瘤最常见的部位为背、肩、颈及四肢的皮下组织。 3 血管瘤 4 淋巴管瘤 5 软骨瘤 2)恶性间叶组织肿瘤 1 脂肪肉瘤 : 肉瘤中常见,多发生在大腿及腹膜后的深部软组织。 2 骨肉瘤: 是骨组织恶性肿瘤中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肿瘤。 3 软骨肉瘤 4 横纹肌 5 平滑肌肉瘤 6 血管肉瘤 7 纤维肉瘤 3)其他类型肿瘤 1 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能 产生黑色素的高度恶性肿瘤。 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足底部、外阴及肛门。 粘膜及内脏也可发生。 2 恶性淋巴瘤 2 主要发生部位在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其次为纵隔,腹膜后等处淋巴结。 2RS 细胞 :对霍奇金淋巴瘤具有诊断意义的, 1 非霍奇金淋巴瘤分类繁杂,将其分为 B 细胞、 T 细胞和组织细胞型三大类及不同的亚型, 其中 B 细胞淋巴瘤最多见。 —— 伯基特淋巴瘤 , 蕈样霉菌病 2 根据瘤细胞形态分为小淋巴细胞型、大细胞型、滤泡中心细胞型、免疫母细胞型等; 根据瘤组织结构分弥漫性及结节性。 3 畸胎瘤 1 来源于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生殖细胞肿瘤,往往含有三个胚层的组织成分。 2 卵巢和睾丸是发生此瘤最常见的部位。 4 注意。 哪些肿瘤叫“母细胞瘤”而不是恶性肿瘤。 一些英文名字的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 比如: Ewing 瘤。 等。 记忆 : 6 病因学和发病学 ( 考点少 ) 1 原 癌基因 正常细胞基因组中有与病毒癌基因相似的 DNA 序列 称为原癌基因 2 癌基因 能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 原癌基因 称为癌基因 3 抑癌基因 —— 目前已知有 10 余种抑癌基因,其中介绍得最多的是 p53 基因和 Rb 基因。 4 致癌因素。 5 内在因素 2 肿瘤免疫反应 : 以细胞免疫为主,主要有 T 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NK 细胞)和巨噬细胞。 5 心血管系统疾病 ( 1)血管的病理变化( 2)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 ( 1)血管的病理变化( 2)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 ( 1)基本病理变化( 2)心脏的病理变化 ( 1)病因( 2)心脏的病理变化 ( 1)病因( 2)心瓣膜病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1 动脉粥样硬化 1 血管的病理变化 ( 总论部分 ) 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全身的 大中动脉。 动脉壁的病变可分为 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和复合病变。 记忆 :动脉:大小中微动脉; 1脂纹 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 脂纹常见于 主动脉的后壁和分支 的开口处 ,呈长短不一的黄色条纹,常微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 镜下病变处可见 大量吞噬脂质的 泡沫细胞。 (指纹期最为典型的) 泡沫细胞可为 巨噬细胞源性,也可为肌源性泡沫细胞。 问清 :病理的本质是什么。 2纤维斑块 为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 纤维斑块的 表层为纤维结缔组织 ,并有玻璃样变。 深层为脂质、巨噬细胞,以及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 3粥样斑块 是明显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的黄色斑 块,表层的 纤维帽呈瓷白色 ,深层为大量黄色的粥糜样物质,常可见胆固醇结晶, 底部和边缘可见肉芽组织增生、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中膜平滑肌细胞呈不同程度萎缩,中膜变薄。 外膜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和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4复合病变粥样斑块 进一步发生继发性改变,包括 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伴溃疡形成、血栓形成、钙化和动脉瘤形成。 血管病理 —————— : 1 一条带( 脂纹、 ) —— 一小块( 纤维斑块 ) —— 一大块( 粥样斑块 ) —— 继发改变 (一大片)。 2部位:由外及里: 主动脉的后壁和分支 的开口处 —— 动脉内膜 3本质: 泡沫细胞 —— 表层为纤维结缔组织 , 深层 为脂质、巨噬细胞,以及吞噬脂质的 泡沫细胞 —— 表层的 纤维帽呈瓷白色 ,深层为粥样 —— 底部和边缘可见肉芽组织增生、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 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伴溃疡形成、血栓形成、钙化和动脉瘤形成。 (继发性改变) 记忆:斑块破了,烂了。 掉了,加硬了。 2 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 (各论) 1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的病理变化 : ———— 病变主要发生在 左前降支 , ———— 心绞痛,心肌梗死 2 动脉粥样硬化 肾脏的病理变化 ———— 肾脏形成 瘢痕凹陷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萎缩肾。 动脉粥样硬化固缩肾; 3 脑 动脉粥样硬化 : 硬化: ———— 病变以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环 ( Will 环) 最严重。 软化 : ———— 主要发生于 内囊、豆状核、颞叶和丘脑。 最常见改变 ———— 脑回变窄,脑沟加深,皮质变薄 最常引起脑萎缩的是脑动脉粥样硬化。 2 原发性高血压 1 良性高血压血管的病理 ———— 细动脉的硬化:动脉壁玻璃样变性 恶性高血压的血管病理 —————— 2良性高血压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 1良性高血压心脏的病理 ———— 心脏肥大。 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大。 2良性高血压肾脏的病理 ———— 颗粒性固缩肾。 3 良性高血压脑的病理 ———— 小动脉和细动脉发生玻璃样变 记忆 : 3 风湿性心脏病 —— 免疫性疾病 风湿性心脏病是由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感染引起 1 基本病理变化 : 可分为变质渗出期、增生期(肉芽肿期)、纤维化期(愈合期)。 1 变质渗出期 2 增生期(肉芽肿期) : 形成特征性的风湿性肉芽肿,也称 Aschoff 小体。 3 纤维化期(愈合期) 2 心脏 可表现为风湿性全心炎。 1 风湿性心内膜炎 : 以 心房内膜和心瓣膜 最常受累,又称疣状心内膜炎。 属 肉芽肿性病变。 2 风湿性心肌炎表现为典型的 风湿性肉芽肿。 多在心肌间质小血管附近形成典型的风湿小体。 3 风湿性心外 膜炎心外膜浆液性或纤维素性渗出性病变, 心外膜表面形成绒毛状称为 绒毛心 、 记忆 : 变质 —— 渗出 —— 增生 —— 纤维化期; 内边:在二尖瓣膜上 长出疣状物为心内膜炎 中间:间质内出现风湿小体为 心肌炎。 外边:心包渗出浆液成 心包炎。 4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 — 炎症 1 病因 : 最常见的是草绿色链球菌 ; 2 心脏的病理变化 常发生于有病变的瓣膜, 有溃疡和息肉状赘生物形成。 最常侵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记忆 : 5 心瓣膜病 —— 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最后导致心功能不全。 1 二尖瓣狭窄 1原因: 多由 风湿性心内膜炎反复发作所致 , 使瓣膜呈 “ 鱼口状 ” 2临表: 听诊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X线显示左心房增大 ,晚期左心室略缩小, X线显示为 “ 梨形心 ”。 2 二尖瓣关闭不全 1原因; 多为 风湿性心内膜炎 的后果。 2临表: 听诊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x线显示左心室肥大,呈 “ 球形心 ”。 3 主动脉瓣狭窄 1原因: 主要由 风湿性主动脉炎 引起 ; 2临表:听诊 主动脉瓣区可闻及粗糙、喷射性收缩期杂音。 x线显示心脏呈 “ 靴形 ”。 4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 原因: 主要由 风湿性主动脉炎 引起,及 Marfan 综合征 也可使主动脉环扩大而造成主动脉关闭不全。 2临表:听诊 主动脉区可闻及舒张期吹风样杂音。 患者可出现 颈动脉搏动、水冲脉、血管枪击音及毛细血管搏动现象,脉压差加大。 记忆 : 梨子窄,球不严, 病因 血流动力学 临表 二狭 风湿性心内膜炎 左房大 — 左房衰竭 — 右室大 — 右心衰 体循环淤血,梨形心 二闭 风湿性,亚急性细菌 左房大 — 左房衰竭 — 左室大 球形心 主狭 风湿性主动脉炎 左室大 — 左室衰竭 靴子心 主闭 风湿性主动脉炎 左室大 — 肺动脉高压 周围血管症 注意:听诊,刚好相反的, 6 呼吸系统疾病 本单元复习思路 把握重点内容 、临床病理联系的不同点 :基本病变是肺组织内硅结节形成+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1 慢性支气管炎 1 慢性支气管炎 1 定义 : 是指发生于 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 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 2 病理 : 粘膜上皮 损伤 —— 粘液腺 肥大 (成熟化) 、增生 —— 支气管壁炎症细胞浸润 —— 小气道功能异常 记忆 :由粘膜 —— 腺体 —— 管壁 —— 管腔; 3 联系 : 支气管痉挛 支气管狭窄 粘液和渗出物阻塞导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