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工程监理细则内容摘要:
安装 电气设备被运送到现场进行安装前必须进行的所有检查、试验和相关验收工作应全部结束,其结果应达到承包合同及设计的要求,且满足相关规程规范的规 定,同时土建工程应具备以下条件:屋顶、楼板及室内地面施工完毕,室内不应有积水、杂物,不应有渗漏;所有预埋件、预留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应牢固;门窗安装完毕;凡进行装饰工作时有可能损坏已安装设备或设备安装后不能再进行施工的装饰工作全部结束。 高、低压开关柜的安装 安装环境要求 高、低压开关柜安装前,所有的土建工作除应满足《招标文件》相关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安装现场环境清洁,通风良好,且干燥。 2. 安装现场不应存在能够产生酸、碱等腐蚀性气体的物品。 3. 通、排风设施应安装完毕。 基础型钢的安装 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安装前,应按设计图纸的要求将基础型钢牢固地固定,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基础 型钢 安装后,其允许偏差不应超过表 51 的规定。 2. 基础 型钢 安装后,其顶部宜与装饰后的地面相齐平,并应有明显可靠的接地,与本工程的接地网形成可靠的电气通路。 24 开关柜的安装 表 51 基础 型钢 安装允许偏差表 项目 允许偏差 mm/m mm/全长 不直度 < 1 < 5 水平度 < 1 < 5 位置误差及不平行度 < 5 开关柜在安装 前,柜内的各电器设备应安装完毕,并已经过相关的检查、试验和验收,证明其符合设计及规程规范的要求。 柜体安装时应牢固地固定,并满足下列要求,但不限于此。 1. 柜体与基础 型钢 之间采用镀锌的标准螺栓连接,连接应牢固并具有防止螺母松动的措施。 2. 高压开关柜和低压开关柜应分别单独成列安装,其垂直度、水平偏差及柜面偏差和柜间接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52 的要求。 表 52 高、低压开关柜安装允许偏差表 项目 允许偏差 (mm) 垂直度(每米) < 水平偏差 相邻两盘顶部 < 2 成列盘顶 部 < 5 盘面偏差 相邻两盘边 < 1 成列盘边 < 5 盘间接缝 < 2 25 3. 柜体安装后,柜上的模拟母线应对齐,其误差不应超过视差范围,且安装牢固。 “五防装置”动作灵活可靠。 4. 高、低压开关柜安装后,其接地应牢固可靠,并与本工程的接地网形成可靠电气通路。 装有电器的可开启的门,应以裸铜软线与接地的金属构架可靠地连接;柜内供检修用的接地触头与本工程的接地网之间也应有可靠的电气通路。 5. 高压开关柜安装完毕后,其手车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手车推拉灵活轻便,无卡阻、碰撞现象,同型号的手车能互换; (2) 手车推入工作位置后,动触头顶部与静触头底部的间隙符合规程规范要求; (3) 手车和柜体间的二次回路连接应接触良好牢固; (4) 安全隔板(活门)应开启灵活,随手车的进出而相应动作; (5) 柜内控制电缆的位置不应防碍手车的进出,并牢固; (6) 手车与柜体间的接地触头接触紧密,当手车推入柜内时,其接地触头应比主触头先接触,拉出时接地触头应比主触头后断开。 6. 低压开关柜安装完毕后,其抽屉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抽屉灵活轻便,无卡阻、碰撞现象,同型号的抽屉能互换; (2) 抽屉的机械联锁或电气联锁 装置动作正确可靠,断路器分闸后,隔离触头才能分开; (3) 抽屉与柜体间的二次回路连接插件接触良好; 26 (4) 抽屉与柜体间的接触及柜体、框架的接地良好。 7. 高、低压开关柜安装完毕后,柜体的漆层应完整,无损伤。 8. 从柜外引入柜内的电缆应排列整齐,编号清晰,固定牢固,所接的端子排不应受到机械应力。 铠装电缆在进入柜内后,应将钢带切断,切断处的端部应扎紧,并将钢带接地。 变压器的安装 安装环境要求 变压器安装前,变压器房的所有土建工作除应满足招标文件相关 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变 压器房内环境清洁,通风良好,且干燥。 2. 安装现场不应存在能够产生酸、碱等腐蚀性气体的物品。 3. 通、排风设施应安装完毕。 变压器的安装 变压器安装前,应按设计要求将基础型钢牢固地固定,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基础型钢安装后,其顶面应为水平,无倾斜。 2. 基础型钢安装后,其顶部宜与装饰后的地面相齐平,并应有明显可靠的接地,与本工程的接地网形成可靠的电气通路。 3. 变压器本体安装时,应把变压器滚轮去掉,将变压器本体的底部型钢与基础型钢焊接,焊缝应光滑无虚焊。 27 4. 安装变压器防护外壳时, 应注意变压器本体带电部分与防护外壳间的安全净距需满足相关规程规范的规定。 防护外壳可采用膨胀螺栓固定。 电缆线路敷设及低压配电线路施工 安装应具备的土建条件 电缆线路安装前,建筑工程应具备下列条件: 1. 预埋件、预埋管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牢固; 2. 电缆孔等处的地坪及抹面工作结束并清理干净; 3. 电缆桥架、电缆支架等处的施工临时设施、模板及建筑废料等清理干净,施工用道路畅通,盖板齐全; 4. 电缆线路敷设后,不能再进行的建筑工程工作应结束; 电缆管加工及敷设、电缆支架的配制与安 装 电缆管的加工及敷设 1. 电缆管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电缆管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显著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 管口应无毛刺和尖锐棱角,管口应做成喇叭形; (2) 电缆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瘪现象,其弯扁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 10%;电缆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3) 镀锌金属电缆管不应有严重锈蚀,锌层剥落处应涂以防腐漆。 2. 每根电缆管的弯头不应超过 3 个,直角弯不应超过 2 个。 3. 电缆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28 (1) 金属电缆管的连接应牢固 ,密封应良好,两管口应对准。 套接的短套管或带螺纹的管接头的长度,不应小于电缆外管的 倍。 金属电缆管不宜直接对焊。 (2) 硬质 PVC 塑料管在套接或插接时,其插入深度宜为管子内径的 ~ 倍。 在插接面上以胶合剂粘牢密封;采用套接时套管两端应封焊。 4. 电缆管明敷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电缆管应安装牢固,电缆管支持点间的距离,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宜超过 2m。 (2) 当塑料管的直线长度超过 30m 时,宜加装伸缩节。 5. 电缆管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电缆管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 ,在人行道下面敷设时,不应小于。 (2) 电缆管应有不小于 %的排水坡度。 (3) 电缆管连接时,管孔应对准,接缝应严密,不得有地下水和泥浆渗入。 电缆支架的配制及敷设 1. 电缆支架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钢材应平直,无明显扭曲。 下料误差应在 5mm 范围之内,切口应无卷边、毛刺。 (2) 支架应焊接牢固,无显著变形。 各横撑间的垂直净距与设计偏差不应大于 5mm。 29 (3) 金属电缆支架必须进行防腐处理。 2. 电缆支架的层间允许最小距离,当设计无 规定时,可采用表53 的规定。 表 53 电缆支架的层间允许最小距离值( mm) 电缆类型及敷设特征 支(吊)架 桥 架 控制电缆 120 200 电力电缆 10KV 及以下(除 6~10 交联聚乙烯绝缘外) 150~200 250 6~10kv 交联聚乙烯绝缘 200~250 300 35kv 三芯 300 350 3. 电缆支架应安装牢固,横平竖直;托架支吊架的固定方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各支架的同层横挡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其高低偏差不应大于 5mm。 托架支吊架沿桥架走向左右的偏差不应大于 10mm。 在有坡度的电缆沟内或建筑物上安装的电缆支架,应有与电缆沟或建筑物相同的坡度。 电缆支架最上层及最下层至沟顶、楼板或沟底、地面的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宜小于表 54 的数值。 表 54电缆支架最上层及最下层至沟顶、楼板或沟底、地面的距离( mm) 敷设方式 电缆夹层 电 缆 沟 吊 架 桥 架 最上层至沟顶 或楼板 300~350 140~200 140~200 350~450 最下层至沟底 或地面 100~140 50~100 — 100~140 4. 电缆桥架的配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30 (1) 电缆梯架(托盘)、电缆梯架(托盘)的支(吊)架、连接和附件的质量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 (2) 电缆梯架的(托盘)的规格、支架跨距、防腐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 (3) 梯架(托盘)在每个支吊架上的固定应牢固;梯架(托盘)连接板的螺栓应紧固,螺母应位于梯架(托盘)的外侧。 铝合金梯架在钢制支吊架上固定时,应有防电化腐蚀的措施。 (4) 当直线段钢制电缆桥架超过30m、铝合金或玻璃钢制电缆桥架超过15m时,应有伸缩缝,其连接宜采用伸缩连接板;电缆桥架跨越建筑物伸缩缝处应设置伸缩缝。 (5) 电缆桥架转弯处 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该桥架上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者。 (6) 电缆支架全长均应有良好的接地。 电缆敷设 1. 一般规定 (1) 敷设前应检查电缆型号、电压、规格并符合设计要求,电缆外观应无损伤、绝缘良好。 (2) 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尽量减少电缆接头。 (3) 电力电缆在终端头与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 2. 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应大于表 55 所列数值。 31 表 55 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 mm) 电 缆 种 类 敷设方式 水平 垂直 电力 电缆 全塑型 400 1000 除全塑型外的中、低压电缆 800 1400 控 制 电 缆 800 1000 注:全塑电力电缆水平敷设沿支架能把电缆固定时,支持点间的距离允许为 800mm。 3. 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 56 的规定。 表 56 电缆最小弯曲半径 电缆型式 多芯 单芯 控制缆 10D 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10D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14D 20D 注:表中 D为电缆外径。 4. 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 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 电缆上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 5. 敷设电缆时,电缆允许敷设最低温度,在敷设前 24h内的平均温度以及敷设现场的温度不应低于表 57 的规定;当温度低于规定值时,应采取措施。 表 57 电缆允许敷设最低温度 电缆类型 电缆结构 允许敷设最低温度(℃) 塑料绝缘电力电缆 0 控制电缆 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 烯护套 10 32 6. 电力电缆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并列敷设的电缆,其接头的位置宜相互错开。 (2) 电缆明敷时的接头,应用托板托置 固定。 (3) 直埋电缆接头盒外面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保护盒(环氧树脂接头盒除外)。 位于冻土层内的保护盒,盒内宜注以沥青。 直埋电缆在穿越道路时应穿钢管保护。 7. 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加以固定,并及时装设标志牌。 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 无编号时应写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始地点;标志牌应能防腐且规格统一、字迹清晰不易脱落,挂装牢固。 8. 电缆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垂直敷设或超过 45176。 倾钭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桥架上每隔 2m 处。 (2) 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首尾两端及转弯、电缆接头的 两端处;当对电缆间距有要求时,每隔 5~10m 处。 9. 电缆进入电缆沟、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密封。 10. 电缆在变电所及主、副厂房内的排列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应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2) 高低压电力电缆,强电、弱电控制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一般情况宜由上而下配置。 11. 电缆在支架上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控制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宜超过 1 层;桥架上不宜超过 3 层。 33 (2) 交流三芯电力电缆,在普通支吊架上不宜超过 1 层。 桥架上不宜超过 2 层。 12. 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清除杂物,盖好盖板。 必要时,应将盖板缝隙密封。 13. 直埋电缆的埋设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电缆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 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1m。 在引入建筑物、与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地下建筑物处,可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施。 (2) 电缆应埋在冻土层以下,当受条件限制时,应采取防止电缆受到损坏的措施。 14. 直埋电缆的上、下部应铺以不小于 100mm 厚的软土或沙层,并加盖保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 50mm,保护板可采用混凝土盖板或砖块。 软土。电气设备工程监理细则
相关推荐
进行工人入场前安全教育。 工程主体施工阶段 在基础工程施工时,应及时配合土建做好强、弱电专业的进户电缆穿墙管及止水挡板的预埋预留工作。 这一工作应在土建做墙体防水处理之前完成,避免破坏防水层,造成墙体渗漏。 对需要预埋的铁件、基础螺栓等预埋件,应配合土建提前做好预埋。 做好接地装置焊接工作,必须亲自对照图纸检查焊接情况,不可遗漏避雷引下的焊接处。 等电位扁钢焊接、线管预埋做到一处不漏。
是电池的核心技术,而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并不能完全掌握这一生产技术,因此使得我国的电池制造企业对于隔膜生产企业的议价能力相对较低,而且我国的大部分电池隔膜需要从国外进口。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锂电池的隔膜生产企业的毛利率可以达到 70%左右,行业的附加值极高。 同时,部分电池的生产需要稀土资源,而我国对于稀土资源的把控日益严格,使得稀土行业的议价能力也十分高。 目前,由于政府对铅酸电池的整改
其标定电流宜不超过电流互感器额定二次电流的 30%,其额定最大电流应为电流互感器额定二次电流的 120%左右。 直接 第 15 页 共 49 页 接入式电能表的标定电流应按正常运行负荷电流的 30%左右进行选择。 l)执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 用户,应安装能计量有功电量、感性和容性无功电量的电能计量装置;按最大需量计收基本电费的用户应装设具有最大需量计量功能的电能表
大修期间设备的检修进度关注较少,对设备的状态未及时跟踪; 裴轶栋平时操作方面有进步,但重要操作还是有一些慌乱,对操作票方面的规章制度掌握不透彻,操作时对操作的步骤及注意事项还不熟悉, *机停机时厂用电切换操作就能看出这一问题;另外巡回检查、交接班检查时遇有异常情况未能积极采取措施(巡检发现 *机甲射泵电机淋水未立即采取措施,而是待巡检结束回到控制室再汇报) ,这既是工作态度的一个表现
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动态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构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从而实现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 第二章 可编程控制器 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 PLC 即可编程控制器(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 型工业控制装置。 在 1987 年国际电工委员会( International Elect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