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预应力箱梁施工技术交底内容摘要:

外观检查合格后,对其进行取样试验,具体试验项目及方法按《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和钢绞线》 GB522495执行,试验不合格不得使用。 ⑶ 、锚夹具 a、 所选锚具及其力学参数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后方可使用。 进厂时应附有合格证。 锚夹具各部分尺寸必须符合使用说明书的尺寸。 对锚具的强度、硬度、锚固能力等按规定进行相应的试验。 b、 夹片的表面应无砂眼、裂缝和小坑等现象。 所有夹片均应进行硬度检测,同时根据业主的要求进行探伤检测。 c、 对锚环或锚板应进行几何尺寸 检验,并细查看锥孔面是否光滑, 有无毛刺及小坑等不平的现象,若发现此现象不得使用。 锚环应进行探伤检测。 ⑷ 、张拉机具的检验 a、 千斤顶油料应使用过滤的清洁液压油。 b、接好油路进行试运转。 c、 千斤顶运转时,若发出声响则说明千斤顶内有空气,此时应继续运行,直到顶内空气排出为止。 d、千斤顶试运转中,千斤顶内不得有油外渗情况。 e、 试验时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都应进行检修,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f、 检查油泵所用油是否有杂质,使用前要进行过滤,且油中不得 有水分。 g、 先 进行试运转。 以便将油泵空气排出。 试运转时观察压力表是否稳定, 若有不开压等情况,须先打开控制阀,令油泵空运转至液流中无气泡存在时为止,液流在 0℃ 以下时,油泵应连续停开几次后再令其正常运转。 h、 油泵运转时,若杂音很大,则应查明原因待故障排除后,再使用。 i、 油泵各阀的检修按 YBZ2 型电动机油泵使用说明执行。 j、 开工前或使用前,首先要对压力表进行单独标定。 ⑸ 、千斤顶、油泵、压力表系统的配套标定。 在以上各项检验合格后, 将千斤顶 、油泵、压力表、油管等组合成全套设备(按实际使用状态) 进行全套设备的内摩阻检定。 a、配套检定后,提出油表读数和相应张拉力(吨位)关系曲线。 设备配套检定时,进行分组编号(千斤顶、油泵、压力表均需编号) ,可以一台千斤顶配几块压力表,分别检定。 实际使用时同一组编号的设备要对应该编号的检定数据或曲线。 由于每组编号的设备有其相应的内摩阻值, 故不同编号的设备不得混用。 b、 通过配套检定,把千斤顶主动(或被动)工作状态的实际作用力与压力表读数之间的相对应关系找出来, 列成表或制成图以供使用。 c、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配套检定。 工程开工之前; 启用新千斤顶或新压力表;张拉预应力筋时连续发生断裂现象; 实测预应力筋的伸长值与计算值相差过大;千斤顶严重漏油,重新更换油封者;压力表指针不回零及表针摆动不定时。 B、钢束张拉 ⑴ 、准备工作 a、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值时方可进行张拉,张拉时应有砼强度通知书,未达强度者不得张拉。 b、预应力钢束理论伸长值的计算。 c、 预应力钢束张拉时采用双控,即以控制拉力为主,以钢束实际伸长值进行校核, 实 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差值应控制在 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d、 计算应力取扣除孔道摩阻损失的平均应力,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 L=( PL/EA) *( (1e(kL+uθ ))/(kL+uθ )) △ L: 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 cm) P:预应力束张拉端的张拉力(N); E:预应力钢材的弹性模量( MPa); A:预应力钢材截面面积( mm2);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波纹管取。 L: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预应力束的垂直投影长度( CM); u:预应力束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取 ; θ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 ⑵ 、锚具、千斤顶的安装 a、安装前完成张拉机具的检验工作。 b、安装顺序: 安装工作锚板-- → 安装工作锚夹具-- → 安装限位板-- →安装千斤顶-- → 安装工具锚-- → 安装工具锚夹片。 c、 钢束外伸部分保持干净,不得有油污、泥沙等 杂物,施工人员不得随意踩踏。 d、 锚环及夹片使用前用煤油或柴油清洗干净,不得有油污、铁屑、泥沙等杂物。 e、工作锚须准确放在锚垫板定位槽内,并与孔道对中。 f、 工作锚和工具锚孔中各装入夹片,用胶圈套好,用长约30 厘米的铁管穿入钢绞线向前将夹片顶齐, 注意不可用力过猛, 夹片之间的间隙要均匀,用改锥认真调整。 每个孔中须有规定的夹片数量,不得有缺少现象。 g、夹片安装完后,其外露长度一般为 45mm,并均匀一致,若外露太多, 要对所用夹具及锚环孔尺寸及锥度进行检查,发现有不合 格者则要进行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