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的预防及处理方案内容摘要:

浇水湿透;混凝土 浇筑后,表面及时覆盖, 认真养护;在高温、干燥及刮风天气,应及早喷水养护,或设挡 风设施。 当表面发现细微裂缝时,应及时抹压一次,再护盖养护;或重新振捣方法来消除; 如硬化可向裂缝撒上水泥加水湿润、嵌实,再覆盖养护。 沉降收缩裂缝 裂缝多沿结构上表面钢筋通长方向或箍筋上断续出现,或在埋设件的附近周围出现,裂缝成棱形,宽度不等,深度不一,一般到钢筋上表面为止。 多在混凝土浇筑后发生,混 凝土结硬后即停止。 原因分析 : 混凝土浇灌振捣后,粗骨料沉降,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降,这种沉降受到钢筋、预埋件、模 板或大的粗骨料以及先期凝固混凝土的局部阻 碍或约束,或混凝土本身各部相互沉降量相差过大,而造成裂缝。 防治措施: 加强混凝土配制和施工操作控制,水灰比、砂率、坍落度不要过大,振捣要充分,但避免过度;对于截面相差较大的混凝土构筑物,可先浇灌较深部位,静停 2~ 3 小时,待沉 降稳定后,再与上部薄截面混凝土同时浇灌,以免沉降过大导致裂缝,适当增加混凝土的 保护层厚度。 治理方法同“塑性收缩裂缝”。 凝缩裂缝 混凝土表面呈现碎小的六角形花纹状裂缝,裂缝很浅,常在初凝期间出现。 原因分析 1)混凝土表面过度的抹 平压光,使水泥和细集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 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更大的干缩性能,水分蒸发后,产生凝缩而出现裂缝。 (2)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面压光,也常产生这类裂缝。 龙湖 后工项目 三 期一区 B 组团 砼 专项 施工 方案 重庆诚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7 防治措施:混凝土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避免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面刮抹,如表面粗糙、含水量大,可撒较稠水泥砂浆或干水泥砂再压光。 裂缝不影响强度,一般可不处理,对有美观要求的,可在表面加抹薄层水泥砂浆处理。 干缩裂缝裂缝在表面出现,宽度较细,其走向纵横交错,无规律性,裂缝不均,梁、板类构件多沿短方向分布,整体结构多发 生在结构截面处;地下大体积混凝土在平面较为多见,但 侧面也常出现,预制构件多产生在箍筋位置。 原因分析 : (1)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小,表面收缩剧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而引起开裂; 或者平卧薄型构件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收缩受到地基垫层或台座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缝 (2)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放,时干时湿,表面湿度发生剧烈变化。 (3)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 (4)混凝土经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大的砂 浆层,收缩量加大。 (5)后张法预应力构件,在露天长久堆放而不张拉等。 防治措施: 控制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要过大;严格控制砂石含量,避免使用 过量粉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注意对板面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加 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长期露天堆放的预制构件,可覆盖草帘、草袋, 避免爆晒,并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湿润;薄壁构件应在阴凉地方堆放并覆盖,避免发生过 大湿度变化,其余参见“塑性裂缝”的预防措施。 表面干缩裂缝,可将裂缝加以清洗,干燥后涂刷两遍环氧胶泥或加贴环氧玻璃布进行 表面封闭;深进的或贯穿的,就用环氧灌缝或在表面加刷环氧胶泥封闭。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有表面的、深进的和贯穿的。 表面温度裂缝走向无一定规律性, 梁板式或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 深进的和贯穿的温 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于平行,裂缝沿全长分段出现,中间较密。 裂缝宽度 大小不一,一般在 以下,沿全长无大变化。 表面裂缝多发生地在施工期间,深进的或 贯穿的裂缝多发生在浇灌完 2~ 3个月或更长时间。 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冬季较宽, 夏季较细。 原因分析 : (1)表面温度裂缝,多由于温差较大引起,如冬期施工过早拆除模板、保温层,或受到寒潮袭击,导致混凝土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龙湖 后工项目 三 期一区 B 组团 砼 专项 施工 方案 重庆诚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8 缩,受到内部混 凝土的约 束,产生较大的拉应力,而使表面出现裂缝。 (2)深进和贯穿的温度裂缝,多由于结构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约束引起,如大体积混凝 土基础、墙体浇筑在坚硬地基或厚大混凝土垫层上,如混凝土浇灌时温度较高,当混凝土冷却收缩,受到地基、混凝土垫层或其它外部结构的约束,将使混凝土内部出现很大拉应 力,产生降温收缩裂缝。 裂缝为较深的,有时是贯穿性的,常破坏结构整体性。 (3)基础长期不回填,受风吹日晒或寒潮袭击作用;框架结构的梁、墙板、基础等,由 于与刚度较大的柱、基础连接,或预制构件浇筑在台座伸缩缝处,因温度收缩变形受 到约束,降温时也常出现深进的或贯穿的温度裂缝。 (4)采用蒸汽养护的预制构件,混凝土降温制度控制不严,降温过速,或养生窑坑急速 揭盖,使混凝土表面剧烈降温,而受到肋部或胎模的约束,常导致构件表面或肋部出现裂 缝。 防治措施: 预防表面温度裂缝,可控制构件内外不出现过大温差;浇灌混凝土后,应及时用草帘或草袋覆盖,并洒水养护;在冬期混凝土表面应采取保温措施,不过早拆除模板或保温层; 对薄壁构件,适当延长拆模时间,使之缓慢降温;拆模时,块体中部和表面温差不宜大于 25℃,以防急剧冷却造成表面裂缝;地下结构混凝土拆模后 要及时回填。 预防深进和贯穿 温度裂缝,应尽量选用矿渣水泥或粉煤灰水泥配制混凝土;或混凝土中掺适量粉煤灰、减 水剂,以节省水泥,减少水化热量;选用良好级配的集料,控制砂、石子含泥量,降低水 灰比( 以下)加强振捣,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和抗拉强度;避开炎热天气浇筑大体积混凝 土,必须时,可采用冰水搅制混凝土,或对集料进行喷水预冷却,以降低浇灌温度,分层 浇灌混凝土,每层厚度不大于 30cm,大体积基础,采取分块分层间隔浇筑(间隔时间为 5~ 7 天)分块厚度 ~ ,以利水化热散发和减少约束作用;或每隔20~ 30m 留一条 ~ 宽间断缝, 40 天后再填筑 ,以减少温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