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内容摘要:

有纵向焊缝的锅筒的棱角度不应大于 4mm. 第五十六条 锅炉受压元件的焊后热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 1)焊制的低碳钢受压元件,其厚度大于 30mm 时,必须进行焊后热处理。 低合金钢受压元件焊后需要进行热处理的厚度界限,按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 2)锅炉受压元件焊后热处理宜采用整体热处理。 如果采 21 用分段热处理,则加热的各段至少有 1500mm 的重叠部分,且伸出炉外部分应有绝热措施以减小温度梯度。 环缝局部热处理时,焊缝两侧的加热宽度应各不小于壁厚的 4 倍。 ( 3)焊件与它的检查试件(产品试板)热处理时,其设备和规范应相同。 ( 4)焊后热处理过程中,应详细记录热处理规范的各项参数。 第五十七条 接管、管座、垫板和其他非受压元件与需要焊后热处 理的受压元件连接的全部焊接工作,应在其最终热处理之前完成。 第三节 外观检查 第五十八条 锅炉受压元件的全部焊缝(包括非受压元件与受压元件的连接焊缝)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 1)焊缝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规定,焊缝表面不低于母材表面,焊缝与母材应圆滑过度; ( 2)焊缝及其热影响区表面无裂纹、未熔合、夹渣、弧坑和气孔。 ( 3)锅筒的纵、环焊缝及封头(管板)的拼接焊缝无咬边, 22 其余焊缝咬边深度不超过 . 第五十九条 对接焊接的受热面管子 ,按 JB1611《锅炉管子制造技术条件》进行通球试验。 第四节 无损探伤检查 第六十条 无损探伤人员应按原劳动人事部颁发的《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考核,取得资格证书,且只能承担与考试合格的种类和技术等级相应的无损探伤工作。 第六十一条 锅筒的纵向和环向对接焊缝、封头(管板)的拼接焊缝以及集箱的纵向对接焊缝的射线探伤数量如下: ( 1)对于额定出口热水温度高于或等于 120℃的锅炉,每条焊缝 100% . ( 2)对于额定出口热水温度低于 120℃的锅炉,每条焊缝至少 25%(必须包括焊缝交叉部位)。 第六十三条 对于集箱、管子、管道和其他管件的环焊缝,射线探伤数量规定见表 51 表 51(略) 按每条环缝的长度计算,也允许按环缝的条数计算。 23 第六十四条 对于焊缝的射线射伤应按 GB3323《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的规定执行。 射线照相的质量要求不应低于 AB 级。 对额定出口热水的温度高于或等于 120℃的锅炉,对接焊缝的质量不低于Ⅱ极为合格;对额定出口热水的温度低于 120℃的锅炉,对接焊缝的质量不低于Ⅲ极为合格。 第六十五条 经过部分 射线探伤检查的焊缝,在探伤部位两端发现有不允许的缺陷时,应在缺陷的延长方向做补充射线探伤检查。 补充检查后,对焊缝质量仍有怀疑时,该焊缝应全部进行射线探伤。 锅炉范围内的受压管道和管子对接头。 如发现不能允许的缺陷,应做双倍数目的补充探伤检查。 如补充检查仍不合格,应对该焊接的全部对接接头做探伤检查。 第五节 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试验 第六十六条 为检验产品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应焊制产品检查试件(板状试件可称检查试板),以便进行拉伸和冷弯试验。 检查试件数量和要求如下: ( 1)对于额定 出口热水温度高于或等于 120℃的锅炉,每个锅筒的纵、环焊缝应各做一快检查试板。 24 当批量生产时,允许同批生产(同钢号、同焊接材料和工艺)的每 10 个锅筒做纵、环缝检查试板各一块,(不足 10 个锅筒也应做纵、环焊缝检查试板各一块)但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甲)连续累计生产 50 个以上与该批锅筒钢号相同、焊接材料和工艺相同的锅筒以及连续半年以上生产的所有这类锅筒,其检查试板的力学性能试验都合格: (乙)经制造单位技术总负责人批准,省级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当材料或工艺改变或出现检 查试板性能试验不合格时,应立即恢复每个锅筒作纵、环缝检查试板各一块。 ( 2)对于额定出口热水温度低于 120℃、额定热功率大于 的锅炉,当单台生产时,每台锅炉的管筒应作纵、环缝检查试板各一块;当批量生产时,同批生产的每 10 个锅筒应作纵、环缝检查试板各一块,不足 10 个锅筒也应做纵、环缝检查试板各一块。 ( 3)对于额定出口热水温度低于 120℃、额定热功率小于或等于 的锅炉,可以免做产品检查试板。 ( 4)当环缝的母材和焊接方法与纵缝相同时,可只做总缝检查试板,免做环缝检查试板。 ( 5)纵缝检查试板应作为产品纵缝的延长部分焊接,环缝 25 检查试板可模拟产品焊接工艺单独焊接。 ( 6)产品检查试板应由焊该产品的焊工焊接。 试板材料、焊接材料、焊接设备和工艺条件等方面应与所代表的产品焊缝相同。 试件焊接成后应打上焊工代号钢印。 检查试板的尺寸应满足制备检验和复验所需的力学性能试样。 第六十七条 检查试件经过外观检查和无损探伤检查后,在合格部位制取试样。 需要返修检查试件的焊缝时,其焊接工艺应与产品焊缝返修的焊接工艺相同。 第六十八条 为检查焊接接头整个厚度上的抗拉强度,应从检查试板 上沿焊缝横向切取一个焊接接头拉伸试样。 试样的形式和尺寸见图 机械方法除去。 试样的拉伸试验应按 GB228《金属拉伸试验法》规定的方法进行。 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不低于母材规定值下限为合格。 第六十九条 焊接接头弯曲试样应从检查试板上沿焊缝横向切取两个,其中一个是面弯试样,一个是背弯式样。 试样尺寸见图 52. 图中试样宽度 B 为 30 mm ,试样长度 L ≈D++100mm(试中 D弯轴直径, mm; S0 – 试样加工后的厚度, mm)。 当板厚小于或等于 20mm 时, S0 为厚度;当板厚大于 20mm 时, S0 为 20mm. 试样上高于母材表面的焊缝部分应用机械方法除去,试样的 26 拉伸面应平齐且保留 N 焊缝两侧中至少一侧的母材原始表面。 试样拉伸的棱角应修成半径不大于 2mm 的圆角。 试样的弯曲试验应按 GB322《金属弯曲试验方法》规定的方法进行。 试样的焊缝中心线须对准弯轴中心。 规定的试样每个弯曲角度见表 52。 图 52 面弯和背弯试样 表 52 S0:试样厚度 钢 种 弯轴直径 D 支点间距离 弯曲角度 碳素钢 3 S0 S0 180176。 低合金钢 3 S0 S0 100176。 注:①有衬垫的单面焊接头弯曲角度按表中的规定值。 ②无衬垫的单面焊接头弯曲角度可比表中规定值减小一半。 弯曲试验冷弯到表 5— 2 规定的角度后,其拉伸面上有任何一条长度大于 的横向(沿试样宽度方向)裂纹和缺陷,或任达一条长度大于 3mm 的纵向(沿试样长度方向)的裂纹和缺陷,为不合格。 试样的棱角开裂不计,但确因夹渣或其他焊接缺陷引起试样棱角开裂的长度应计入评定。 第七十条 力学性能试验有某项不合格时(面弯和背弯可算一项),应从原焊制的检查试件中对不合格项目取双倍试样复验,或将原检查试件与产品再热处理一次后进行全面复验。 若拉伸和弯曲的每个复验试样的试验结果都合格,则复验为 27 合格,否则为不合格,该试样代表的产品焊缝也不合格。 第六节 水压试验 第七十一条 受压焊件的水压试验应在无损探伤和热处理后进行。 单个锅筒和整装出厂的焊制锅炉,应按本规程第 153条的规定在制造单位进行水压试验。 散件出厂锅炉的集箱及其类似元件,应在元件工作压力的 倍的压力在制造单位进行水压试验,并在试验压力下保持,可不单独进行水压试验。 对接焊接的受热面管子及其他受压管件,应在制造单位逐根逐件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元件工作压力的 2 倍,在此试验压力下保持 10~ 、管道的焊接接头可与本体同时进行水压试验。 水压试验方法应按照本规程第 154 条的规定。 水压试验的结果,应符合本规程第 155 条的规定。 第七节 焊接接头的返修 第七十二条 如果受压元件的焊接接头存在不允许的缺陷,施焊单位应找出原因,制订可 行的返修方案才能进行返修。 补焊前,缺陷应彻底清除。 补焊后,补焊区应做外观和无损探伤检查。 要求焊后热处理的元件,补焊后应做焊后热处理。 同一位置上的返修不应超过三次。 28 第八节 用焊接方法的修理 第七十三条 锅炉受压元件进行挖补时,补板应是规则形状且四个角应为半径不小于 100mm 的圆角。 锅炉受压元件不应采用补贴的方法修理。 第七十四条 在锅筒挖补、更换封头或管板、去除裂纹后的补焊之前,修理单位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工艺试件必须由修理单位焊接。 工艺试件的化学成份分析和力学性能试验允许委托外单 位做。 第七十五条 在锅筒和炉胆挖补、更换封头或管板、去除裂纹后的补焊之后,应对焊缝按有关规定进行外观检查、射线探伤或超声波探伤、水压试验。 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探伤应按 JB1152《锅炉和钢制压力容器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的规定执行。 对于额定出口热水温度高于或等于 120℃的锅炉,对接焊缝质量达到 I 级为合格。 对于额定出口热水温度低于 120℃的锅炉,对接焊缝质量不低于 II 级为合格。 第七十六条 修理经热处理的锅炉受压元件时,焊接后应进行焊后热处理。 第六章 胀接 29 第七十七条 在正式胀接 前应进行试胀,以检查胀管器的质量和管材的胀接性能,在试胀中,要对试样进行比较性检查,检查胀口部分是否有裂纹,胀接过渡部分是否有剧烈变化,喇叭口根部与管孔壁的结合状态是否良好等,然后检查管孔壁与管子外壁的接触表面的印痕和啮合状况。 根据检查结果,确定合理的胀管率。 需在安装现场进行胀接的锅炉出厂时,锅炉制造单位应提供适量同钢号的胀接试件(胀接试板应有管孔)。 第七十八条 施工单位应根据锅炉设计图样和试胀结果制订胀接工艺规程。 胀接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严格按照胀接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第七十 九条 胀接管子的锅筒或管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102mm 的管子不宜采用胀接。 第八十条 胀接管子材料应选用低于管板硬度的材料。 若管端硬度大于管板硬度或管端布氏硬度 HB 大于 170 时,应进行退火处理。 管端退火长度不应小于 100mm. 第八十一条 采用内径控制法时,胀管率一般应在 1~ %范围内,并按下式计算: 30 Hn={[( d1+2S) /d]1}X100% 式中: Hn— 内径控制法的胀管率, % d1— 胀完后的管子实测内径, mm S— 未胀时管子实测壁厚, mm D— 未胀时管孔实测直径, mm 第八十二条 管端伸出量以 6~ 12mm 为宜。 管端喇叭口的扳边应与管子中心线成 12~ 15176。 角,扳边起点与管板(锅筒)表面以平齐为宜。 对于锅壳式锅炉,直接与火焰(烟温 800℃以上)接触的烟管管端必须进行 90176。 扳边。 扳边后的管端与管板的间隙不得大于,并且间隙的长度不得大于周长的五分之一。 第八十三条 胀接管端不应有起皮、皱纹、裂纹、切口和偏斜等缺陷。 在胀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胀口的胀接质量,及时发现和消除缺陷。 第八十 四条 为了计算胀管率和核查胀接质量,施工单位应根据实际检查和测量结果,做出胀接记录。 第八十五条 胀接全部完毕后,必须进行水压试验,检查胀 31 口的严密性。 第七章 铸铁锅炉 第八十六条 额定出口热水温度低于 120℃且额定出水压力不超过 的锅炉可以用牌号不低于 HT150 的灰口铸铁制造。 参数超过此范围的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