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家电零部件生产企业质量管控制度大全(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主导供应商调查工作。 ( 3)协助对供应商的评鉴辅导工作。 ( 4)供应商品质控制工作。 ( 5)采购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良、退料、换货、索赔等工作。 ( 6)采购物料品质状况的标识、记录等控制工作。 ( 7)其他与本部门相关的品质事项。 资材部职责 ( 1)贯彻执行公司的品质方针、目标。 ( 2)供应商物料点收、核对、标识工作。 ( 3)负责公司各种物料的搬运、包装、贮存、防护的控制。 ( 4)负责物料仓储标识工作。 ( 5)退料、换货、超领、报废、盘点等工作的执行与控制。 ( 6)库存数量、品质的控制、记录、汇总、分析等工作。 ( 7)其他与本部门相关的品质事项。 开发部职责 ( 1)贯彻执行公司的品质方针、目标。 ( 2)负责新产品开发技术 论证工作。 ( 3)负责新产品开发与工艺设计工作。 ( 4)技术图纸、文件、资料的制订与控制。 ( 5)新产品的物料审核、确认工作。 ( 6)新产品试制、小批量产的主导工作。 ( 7)新产品模具开发与鉴定的主导工作。 ( 8)量产导入的技术转移、说明工作。 ( 9)其他与本部门相关的品质事项。 生技部职责 ( 1)贯彻执行公司的品质方针、目标。 ( 2)产品用料明细表的建立、维护。 ( 3)生产工艺流程的制订、修改与完善。 ( 4)作业指导书、标准工时的制订、修改与完善。 ( 5)技术变更的审核与执行。 ( 6)技术 品质异常的排除、对策与追踪。 ( 7)协助对供应商的调查。 ( 8)协助订单评审工作。 ( 9)负责设备、模具、工装的维护、保养与改造,确保作业品质。 ( 10)其他与本部门相关的品质事项。 业务部职责 ( 1)贯彻执行公司的品质方针、目标。 ( 2)负责新产品市场调研与市场预测。 ( 3)负责订单评审工作的控制。 ( 4)负责客户提供物料的控制。 ( 5)负责产品的交付控制工作。 ( 6)负责客户服务、客户抱怨等工作。 ( 7)沟通客户与本公司内部各部门之工作。 ( 8)退货、滞成品的处理工作。 ( 9)其他与本部门相关的品 质事项。 财务部职责 ( 1)贯彻执行公司的品质方针、目标。 ( 2)参与订单评审,监督销售产品的资金回笼状况。 ( 3)严格财务管理的规定,对不合格物料有权拒付货款。 ( 4)协助进行品质成本分析,提供管理决策之依据。 ( 5)有效控制制造费用。 ( 6)控制公司资金运转,提高周转率。 ( 7)其他与本部门相关的品质事项。 ( 1)贯彻执行公司的品质方针、目标。 ( 2)负责各部门的工作考核与管理协调工作。 ( 3)负责员工培训的组织、实施、记录、归档等工作。 ( 4)其他与本部门相关的品质事项。 2. 11总经理办公室职责 ( 1)贯彻执行公司的品质方针、目标。 ( 2)负责品质宣传工作。 ( 3)协助品质稽核工作的开展。 ( 4)在处理客户抱怨、品质争议、品质奖惩等事项中协调各部门作。 ( 5)组织 5S、 QCC、改善提案等工作的推行组织并推动活动的展开。 ( 6)其他与本部门相关的品质事项。 本公司推行公司品管工作,各级人员应善尽岗位职责、为提升公司品质水准尽本职之努力。 本公司对与产品品质相关之主要人员规定职责如下: 总经理 ( 1)贯彻并组织实施有关的质量法规。 ( 2)负 责公司品质方针、品质目标的制定。 ( 3)批准、颁布公司各项品质管理制度。 ( 4)负责仲裁和解决重大品质问题。 ( 5)授权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品质管理稽核工作。 ( 6)对本公司产品品质负最终责任。 管理者代表 由总经理任命一名公司高层干部兼任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之品质职责如下: ( 1)主持建立公司品质管理体系,并组织有效实施。 ( 2)及时向总经理报告品质体系运行情况,以便其进行管理评审,确保公司品质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 3)组织公司内部品质稽核工作。 ( 4)表公司就品质管理方面的事务与外部机 构联络、处理。 ( 5) 负 责品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与提高。 ( 6) 负 责纠正与预防措施的稽核、追踪工作。 ( 7)协助总经理处理各部门的品质职能的协调工作。 各部门主管 ( 1)贯彻执行公司有关品质工作的规定和要求,落实本部门的品质职责。 ( 2)督导下属单位、人员有效执行公司的品质管理体系。 ( 3)掌握并教导所属干部、员工遵守品质规范、标准和相关文件。 ( 4)做好各项品质记录,并依规定分析与存档。 ( 5)是本部门品质责任的最终责任者。 品质稽核人员 [注 ]通过 ISO9000 认证的公司,品质稽核人员也称 内审员。 ( 1)遵守有关品质稽核的规定,并传达和阐明稽核要求。 ( 2)参与制订品质稽核计划,并依计划完成稽核任务。 ( 3)将观察、稽核的结果整理汇总,作成稽核报告。 ( 4)协助被稽核部门制订纠正措施,并实施跟踪审核,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品管部工作人员 ( 1)严格遵守品质检验制度、规范、标准,做好检验工作。 ( 2)生产工艺、作业标准执行状况的监督控制。 ( 3)品质问题的收集、反馈、分析、改善与追踪工作。 ( 4)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校正、管理控制工作。 ( 5)各项品质试验、工程分析和品质改善工作。 作业人员 ( 1)正确掌握相关工作岗位的作业要求,严格按工艺要求操作。 ( 2)熟悉本岗位的品质标准与要求,自觉做好自检与互检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改善。 ( 3)正确使用、保养和维护设备、模具、工装、计量器具,确保生产品质。 ( 4)爱护产品、材料,做好 5S工作。 ( 5)特殊岗位人员应经过严格培训,持证上岗,正确操作,严禁违规。 客户提供物料控制 制定目的 为确保客户提供物料之品质符合要求,特制定本规章。 适用范围 本公司客户为配合其所下订单的需要,提供 由其采购或生产的部分或全部原物料, 该物料之品质控制除双方另有约定外,悉依本规章处理。 权责单位 ( 1)管部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 2)总经理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进料程序 ( 1)业务部在受理客户订单时,确认将由客户提供之物料之状况,并在订货通知单上向其他相关单位说明。 ( 2)技术部门在产品用料明细表上注明由客户提供之物料。 ( 3)物控对客户提供之物料不再作请购作业。 ( 4)由业务部联络客户提供物料之时间、数据等资讯。 ( 5)客户提供 物料进厂后(一般均系进口物料),由仓库人员依进货清单进行点收,并通知物控及品管部。 2. 2 验收规定 ( 1)品管部 IQC 人员根据进货清单,对客户提供物料进行检验,检验办法依据《进料检验规定》。 ( 2)检验合格物料可办理入库。 ( 3)检验不合格之物料,由品管部将检验报告单一联转业务部,一联转仓库。 ( 4)业务部将不合格之报告单传真给客户,并与客户取得联系。 ( 5)对本公司无法检验之品质特性,应由客户在提供物料的同时附上出厂检验报告。 2. 3 不合格处理方式 2. 3. 1 退货处理 ( 1)客户接获本公司之不合格报告后, 确认该批物料需退回客户时,应书面通知本公司。 ( 2)业务部应与客户协商变更订单交期,以消除不合格退货所致之影响,或由客户提供等量之另一批物料以排解交期延误过多之问题。 ( 3)退货之费用除双方另有约定外,应由客户承担,由此导致之损失视双方合约而论。 ( 4)生管部应就此修订生产计划,确保生产顺畅。 2. 3. 2 特采处理 ( 1)客户接获本公司之不合格报告后,确认该批物料之不良状况可降低标准而让步接受时,应书面通知本公司予以特采(让步接收)处理。 ( 2)业务部将客户书面报告转达品管部后,品管部判定特采,允许物料入库, 并将特采报告转各相关部门了解。 ( 3)生产加工过程中,本公司可正常使用该批特采物料,对可在作业中予以纠正之不良(如外观不净或易修复之不良)应尽量予以修复,以提升完成品之品质。 ( 4)如生产加工过程中发现该物料确无法使用(如尺寸不良导致无法装配)应向客户反馈,并停止使用。 ( 5)特采所致之损失由业务部与客户协商处理。 2. 4 不良品与余留品处理 2. 4. 1 不良品处理 ( 1)作业过程中发现客户提供物料有原不良的,由制造单位挑出,经品管部审核确认后以后以不良品退回仓库。 ( 2)仓库汇总不良原因、数量,转业务部通知客 户,依双方约定方式处理。 ( 3)处理方式一般有下列几种: ( A)退回客户,由客户补足数量。 如不良数量少,不补货可确保生产需要(客户事先有提供超额之物料,如 1%)的,则不需补货。 ( B)由本公司直接报废,不足数量由客户补足。 ( C)退回客户或由本公司直接报废,不足数量以减少产品之订单数量解决。 ( 4)作业过程中,因本公司原因所致之不良,造成生产需要量不足时,由客户补足数量,运费及损失由本公司承担。 2. 4. 2 余留品处理 订单完成后,如客户提供之物料有多出之余留品,由业务部与 客户协商处理: ( 1)用于下批订单,客户在下批提供物料时扣除相应数量。 ( 2)退回客户。 ( 3)本公司自行处理。 3.附件 [附件 ]HB021《客户提供物料控制表》 产品表示与可追溯性控制 制定目的 为制定每批入库之物料(原物料、半成品、成品)的标识,以利于制造、仓储等作业辨识,并为品质责任追溯提供依据、特制定本规章。 适用范围 本公司各种原物料、半成品、成品之标识及追溯,均适用本规章。 权责单位 ( 1)品管部负责本 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 2)总经理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原物料之标识 ( 1)供应商提供之每批物料,其每一包装容器外,应贴上供应商之产品标签,内容应包括:物料名称、编号、规格、数量、供应商名称、生产日期等,必要时应标识供应商作 业单位或人员,以及产品保质期等。 ( 2)原物料进厂后,仓库点收人员提供物料待检卡,由供应商送货人员填写后贴在该批物料包装上。 待检卡内容应包括:物料名称、编号、规格、数量、供应商名称、交货日期等。 ( 3)品管部 IQC 人依照进料检 验规定对原物料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在待检卡上盖上“合格”(允收)、“不合格”(拒收)、“特采”(让步接收)字样之印章,并签署姓名、检验日期。 ( 4)合格或特采物料入库后,至制造单位使用完之前,每一包装容器标签及整批物料之待检卡均不可撕毁。 2. 2 半成品之标识 ( 1)制造部各单位在生产加工完成之半成品入库前,应在其包装容器外贴上标签卡。 标签卡应填写下列内容:物料名称、编号、规格、数量、制造命令、客户、制造班组(必要时填入作业人员姓名)、生产日期等。 ( 2)制造单位物料人员对每批半成品,送品管检验前, 应贴上该批物料之待检卡。 待检卡填写下列内容:物料名称、编号、规格、数量、制造命令、客户、制造班组、生产日期等。 ( 3)品管部 FQC 人员依照最终检验规定予以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在待检卡上盖上“合格”、“不合格”、“特采”字样之印章,并签署姓名、检验日期。 ( 4)合格或特采物料入库后至后工程使用完这前,每一包装容器之标签及整批物料之待检卡均不可能撕毁。 2. 3 成品之标识 ( 1)成品包装之标识同半成品标识方法(标签卡、待检卡)。 ( 2)每一成品应根据国家(或产品销售国)相关的产品质量法规的规定,标识生产日期 、使用期限(保质期)、生产批号等内容。 3.产品追溯规定 产品追溯方式 出现产品品质问题需追溯时,可以下列方式入手: ( 1)产品之生产批号、日期。 ( 2)产品或物料之标签卡、待检卡。 ( 3)各种产品的检验记录、检验报告。 ( 4)生产日报表及相关生产记录。 ( 5)其他可追溯之方式。 产品追溯体系 见附件。 4.附件 [附件 ]HB031《产品追溯体系》 [附件 ]HB032《物料标签卡》 [附件 ]HB033《待检卡》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 制定目的 为规范生产、检验及试验中检查、测量、测试之设备、工具的管理,以维持其准确度与精密度,特制定本规章。 适用范围 本公司各部门所使用的检验,测量与试验之工具、量具、仪器、设备的管理,均适用本规章。 权责单位 ( 1)品管部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 2)总经理负责本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