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水泵检修工艺规程内容摘要:

失效。 校对调定的长度 为了保证密封调定在正确工作长度,必须将轴安装在中心位置来校对调定的长度,否则密封作用将受影响。 将轴清洗干净,并检查是否受损,必要时加以调整。 将键装入轴的槽内。 将密封胶装至泵壳,拧紧 8* M12 内六角头螺钉,注意:密封装置作为一个整件供应,安装前切勿将其拆卸。 加工调整环(件 13,厚度为 10毫米),使轴上的定位挡和密封体之间的距离达143毫米。 检测密封芯的总长度。 用拧紧或产松定位套的方法来调整总的长度。 密封芯的安装 在校对调定的长度和将轴平衡后,可以进行密封芯的安装,如密封芯没有装配好,可参阅密封芯的装配说明: 安装密封腔(如事先末装好) 安装驱动键(如事先末装好) 两只 O型圈(件 6),一只装在密封腔,另一只装在密封体内,只能使用阴离子去垢或硅脂,不能使用其它的油或脂 安装经机械加工的调整圈(件 19)。 将密封芯滑入,如有必要,稍稍转动使键槽定在键 的位置。 槽将动环支架定位后,转动密封体直到排泄孔于正确的位置。 * M12内六角螺钉将密封芯固定至密封腔。 定位套(件 21)并将其置放在安全处。 内防松螺母,(只能用手拧紧);要注意不能对着轴套将防松螺母拧紧,这将引起变形,防松螺母只对轴起轴向的限制作用。 紧垫圈并锁紧防松螺母。 防松螺母并用锁紧垫圈将其锁紧。 用过份的力量或手锤,否则将发生变形,造成密封漏泄。 操作说明 为了保证 270 型机械密封运行良好,必须按正确的启动程序,而且,通过热交换器再循环的介质温度不超过 65℃。 冷却水的要求: 流量―――――――― 25L/min 进口温度―――――― 33℃(最高) 在装好密封,冷却循环后,当以下情况时,必须从系统中将任何吸入的空气排泄出去。 (a)这一系统是首次进行灌水 (b)在对热交换器进行维修时把介质循环切断过 大修 大修作业中必须自始自终遵守设备安全规程和管理条例。 下列说明适合于泵大修拆卸解体芯包时用 注:若有备用芯包的话,在进行芯包解体和修理磨损芯包之前,应 按 6 节所述方法准备和安装备用芯包, 大修的准备 按 .; 端和自由端的轴承支架和轴封上拆下所有影响拆卸工作的仪表和小口径管道; 并拆下两根平衡室回水管道; 并拆下轴承的润滑油进油和回油管道; 所有起吊设备和专用工具是否良好。 注;传动端的泵轴螺母是左旋螺母,而自由端的泵螺母都是右旋的,为了便于组装,必要时在部件重新标上参考号。 抽出芯包 用螺栓的拆卸板固牢 在传动端轴承座上,旋入第一级拆卸管将拉紧螺栓旋紧至轴端上,再装压紧板,垫圈并用螺母拉紧芯包;将槽钢支承板固定在泵座上,将滚筒起顶组装在垫块上调整其高度,使其与拆卸管、中间拆卸管接触,将吊耳装至大端盖上,并系上绳索,慢慢升起吊钩拉紧吊索,用提供的专用工具拆下端盖螺母,用起顶螺丝将芯包板顶出各档,继续顶出芯包直到滚筒起顶组件碰到安全套环。 行车用绳索将扁担吊牢,再在扁担的两头用绳索一端接大端盖上吊耳,一端接拆卸管,使扁担及芯包保持水平位置,慢慢地抽芯包至安全定位套环,继续接拆卸中间拆卸管,改变安 全定位套环位置,旋紧定位螺丝逐步移出芯包,直到第一级拆卸管露出筒体,将芯包搁在本体支承上,确保它们稳定并楔牢。 进口端盖处装起重吊耳,用行车吊住芯包,将绳索套在筒体螺栓及第二拆卸管上,吊住拆装组件,脱开第一、二拆卸管。 吊开芯包移至工作区域,搁置在合适的木质支体上,确保它们水平并楔牢。 泵芯包解体 解体的准备工作 注:平衡鼓紧固螺母、自由端密封轴套、自由端抛水环螺母、锁紧螺母及推力盘螺母为右旋螺母,而传动端联轴器螺母、抛水环螺母、锁紧螺母为左旋螺母。 芯包由行车的起吊工具吊着的情况下,在维修现场布置好合适的支承搁架或工作台; 将芯包平放置在支架上,拆下上面的拆卸工具、起吊工具有和吊耳; 装上芯包支撑板使其紧贴在进口端盖上,用 4根两端有螺纹的拉杆穿过大端盖的孔拧入支撑板上的螺孔内,并将紧固螺母旋拧上且紧贴在支撑板上; 在拉杆的另一端套上垫圈,旋上螺母,以固定芯包组件; 在大端盖上用螺栓和螺母垫圈装上吊耳; 注:在芯包解体时,应把芯包稳定地支撑好,最初拆卸在水平位置进行, 最后阶段芯包要垂直支承,芯包的重量任何时候都不能由轴承来支撑。 拆卸传动端轴承和轴封 拆下拉紧芯包的螺母、垫圈和压紧板及轴头上的双头螺栓; 拆下第一级拆卸管,拆下固定的传动端轴承支架上的拆卸板,按 述步骤拆下轴承及密封; 拆卸自由端径向和推力轴承的轴封 内泵壳解体 用双头螺栓、螺母及支承板将转子固定; 吊起芯包至垂直位置放到支撑架上; 拆下拉杆 与大端盖的螺母和垫圈,拆下拉杆。 吊起大端盖,将其小心地吊离泵轴并吊开。 弄平平衡鼓止动垫圈的止动舌,用专用扳手拆下平衡鼓螺母,拆下止动垫圈。 拆出平衡鼓密封压圈及密封圈。 用火焰加热平衡鼓直到产生足够的膨胀,用平衡鼓拆卸工具拆下平衡鼓及平衡鼓键,并保存好,取下蝶形弹簧。 拆下末级导叶紧固于泵壳上的锁紧片和螺钉,拆下末级导叶。 用火焰加热末级叶轮轮毂直至产生足够的膨胀拆下末级叶轮为止,拆下 叶轮做上记号便于安装,拆下和保存好叶轮键和叶轮卡环。 拆下第五级内泵壳与第四级内泵壳的紧固螺钉,拆下第五级内泵壳,拆下上面的 O型圈和挡圈。 吊走第五级内泵壳及导叶。 用火焰加热热第五级叶轮轮毂至产生足够的膨胀,能拆下叶轮为止,拆下叶轮并拆下、保存好叶轮键和叶轮卡环。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轴上只有首级叶轮,去掉第三级泵壳上的 O型圈和 carlock密封件。 在轴端拧上吊轴吊耳,装上起吊工具,然后松开传动端定 位螺母,拆下定位螺母、支撑板。 双头螺栓,小心地将轴从进口端盖吊开。 将轴水平支撑,用火焰加热首级叶轮轮毂,拆下首级叶轮。 拆下和保存好叶轮键。 用起吊工具将进口端盖从支架上吊开。 检查、更换和修理工艺规程 所有部件都应全部清洗和检查,看看有无磨损或损坏的痕迹。 应用内、外千分尺测量所有部件的径向间隙,并对照 节所列数表进行检查,若间隙已达最大允许或下次大修前可能达到该值,则应更换这个部件。 主要的是考虑泵的工作性能,如果出口压力降到不允许的程 度时,泵应进行大修。 叶轮和衬套 检查叶轮有无磨蚀痕迹,特别是叶片顶部,检查叶轮内径处有无因拆卸所产生的损伤,去除任何毛刺,确保内孔光滑并没有变形。 检查叶轮颈部外圆和与之对应的导叶及内泵壳衬套,并测量其径向间隙,若间 隙超过。 节所列表中的更换间隙值,则应该按下列步骤修理叶轮颈部、外部及更 换导叶、内泵壳衬套。 (a)用芯轴插入叶轮内孔,以芯轴两中心孔为准,磨颈 部外圆,以修正颈部外圆至完整。 (b)取下固定衬套的 紧螺钉,车削该环。 (c)彻底清洗该环座并 将新环装入规定的位置内。 (d)用紧定螺钉紧固环,并在螺钉的螺纹接合处,用冲头轻冲以防止螺钉松动。 注:钻孔和攻丝时应注意,应使用平头钻 (e)略微加工一下衬套的内圆以防安装时的变形,尺寸应与其对应的叶 轮颈部外圆尺寸相配合在规定间隙。 注:作为备件供应的衬套,其内径留有一些裕量以便与最后加工与叶轮颈部外圆尺寸相配。 轴 检查轴有无损坏及变形,并检查其同心度,同心度应在。 径向的推力轴承 彻底清洗径向轴承并检查有无损伤或腐蚀痕迹 ; 清洗并检查推力瓦块; 注: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推力瓦块上除了巴氏合金暗面以外不应有其它可观察到的磨损,建议当巴氏合金钝暗面超过合金表面积的一半以上时,更换新的瓦块。 检查推力盘有无磨损或损坏,必要时更换新的; 检查润滑油密封圈有无损坏或磨损,必要时更换新的; 一般检查 检查所有的双头螺栓,螺母和螺钉有无损坏或缺陷,必要时更换新的; 所有接头垫片、 O型圈、挡圈等在组装时都应更换新的; 检查齿轮联轴器及螺栓有无磨损或损坏,必要时更换新的;; 间隙 此表所列为泵的运动间隙值,第一组为新件的间隙值,第二组为应该更换新件的间隙值 间隙位置 第一组 第二组 径向轴承和轴 . 26 抛油环和挡油圈 0. 41/ 0. 47 内泵壳衬套和叶轮进口颈部 导叶衬套和叶轮轴颈部 平衡鼓和平衡鼓衬套 密封轴套和密封衬套 末级导叶和大端盖间(轴向) ―――― 总轴向间隙(在推力轴承上) 根据检查 内泵壳和叶轮 4 ―――― 导叶和叶轮 4 ―――― 转子总的轴向窜动(推力瓦块不装时) 8 ―――― 动平衡 如果转子更换了叶轮或半联轴器,尽管这些换上去的新零件制造中分别满足单件的动平衡要求但它们会影响整个转子组件的动平衡,因此,应按要求进行动平衡检查和必要的调整。 如果不检查泵转子的动平衡而进行组装并运行,应首先向制造厂家咨询。 芯包组装 在组装前,所有的部 件必须全面地清洗,所有的内孔和油路也必须清洗。 注:在组装时,建议给轴、叶轮内径、轴套和平衡鼓内径涂上胶体石墨或类似的东西,等其干后再擦光。 内泵壳、叶轮组装 将泵轴水平支承在支架上,装上首级叶轮健。 加热首级叶轮后部轮毂,将其装到轴和键上直到轴肩紧靠。 注意:在安装叶轮时不可用力过猛,如果叶轮安装达不到与轴肩接触位置,取下叶轮并检查有无毛刺或脏污,必要时清洗一下。 然后重复步骤。 如果轴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等轴冷却后再安装叶轮。 将进口 端吊放在支撑台上,确保其正确就位在组装支撑板上。 等到轴和首级叶轮冷却后,在自由端装上轴吊耳,垂直吊起泵轴于进口端上方。 小心地放下泵轴直到叶轮进口颈部进入端盖的衬套中,叶轮坐落在进口端盖上。 去掉轴端吊耳。 导叶与内泵壳为过盈配合,事先装配好。 在内泵壳上装上新的 O型圈、挡圈和密封垫。 将首级泵壳及导叶吊装到进口端盖上,确保进口端盖和内泵壳上的基准线在一条线上且定位销定位正确。 用内六角螺钉将首级泵壳固定在端盖上, 螺钉头不能突出内泵壳表面。 在下一步组装之前,先按下列方法检查总的轴向窜动。 (a)在自由端装上轴端吊耳,装上适当的起吊工具。 (b)吊住泵轴,但应使首级叶轮支承在进口端盖上。 (c)以首级叶轮的表面为基准,在轴上用铅笔标一条线。 (d)尽量将轴向自由端吊起,仍以前面的基准在轴上画第二条线。 (e)测量两线之间的距离,此值应为 8毫米。 (f)放下轴直到首级叶轮支撑在进口端盖上,拆下吊耳。 装上次级叶轮的卡环和键。 按步骤( 2)装上次级叶轮。 按步骤( 2) ( 13)安装其余的叶轮,内泵壳和导叶,按步骤( 11)检查总轴窜动量应无变化。 将末级导叶用六角螺钉固定在末级泵壳上,并用新的锁紧片固定。 注:第二、三级泵之间的联接螺钉必须用新的锁紧片固定。 在轴上装上平衡鼓键,加热平衡鼓然后将平衡鼓装到轴上,使其与轴肩相抵,且对准键槽,马上装上平衡鼓螺母将其拧紧,顶在平衡鼓上。 当组件冷却后,拧下平衡鼓螺母,放上新的密封圈和密封压圈,新的 锁紧垫圈,拧上平衡鼓螺母,用专用扳手旋紧螺母,然后用锁紧垫圈锁紧。 将拉杆一端拧上旋紧螺母后将拉杆拧到芯包撑板上,用锁紧螺母将其旋紧在支撑板上。 装入蝶形弹簧。 在末级导叶和大端盖间放上调节螺栓螺母,小心地放下大端盖穿过泵轴和拉杆。 调节螺栓螺母直到支撑板和大端盖工作面之间的距离为。 在拉杆上装上垫圈和螺母,并旋紧螺母,拆下起吊装置。 装上传动端,装配定位装置。 装上吊耳,将芯包吊至水平位置放在支架上,然后拆去装配定位装置。 安装传动端机械密封。 组装时芯包应支撑在支架上,并垫以软垫层,防止损伤。 以下步骤对传动端和自由端的机械密封都适用。 在冷却套的槽内装上新的 O型圈,并将冷却套装到两端的端盖上 在密封腔体的槽内装上新的 O型圈,将密封腔体装到冷却套上。 用螺钉将密封腔 体和冷却套固定在两端的端盖上。 安装传动端机械密封 在抛油环的 槽内安上新的 O型圈,装上抛油环,应使抛油环嘴对着轴承,然后用紧定螺钉将抛油环固定在轴上。 用定位销将传动端轴承下半轴承支架定位在进口端盖上,将首级芯包内部支撑延长杆装上,并用加长螺栓螺母紧固延长杆和轴承支架。 抬起轴,给下半部径向轴承涂上点油,绕轴转动使其到位。 绕轴转下下半部挡油圈使其安装到位,然后放下轴。 装上上半部轴承压盖,保证上、下部轴承标记相符。 装上径向轴承压盖,确保防转销正确到位,用定位销和螺母 定位并紧固轴承压盖。 装上上半部挡油圈。 装上传动端轴承支架盖,用定位销、螺栓、螺母将其定位在轴承支架上,并紧固在轴承支架和进口端盖上。 装上联轴器键并用螺钉紧固,然后装上半联轴节; 装上联轴器键并用扳手旋紧,然后用紧定螺钉锁紧联轴器螺母。 安装自由端轴承 在抛油环的槽内装上新的 O型圈,将抛油环装到轴上,安装时应使其抛油嘴对着轴承,然后用紧定螺钉将其固定在轴上。 在轴上装 上推力盘; 加热推力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