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试题内容摘要:
科普知识试题 科普知识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 1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 实现科技的飞跃 B. 实现综合国力的增长C. 实现精神文明的进步 D. 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2. 2006 年 7 月 1 日上午, ( )通车庆祝大会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和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同时隆重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通车庆祝大会,随后沿线进行考察。 滇藏铁路 B. 新藏铁路 C. 青藏铁路 D. 川藏铁路 3世界最小的录音机在那个国家问世( )国 4. “信息高速公路”就是( ) 像和声音的高信息流量电信网 ) ) 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稳住一头,放开一片”方针中, “稳住一头”指的是 ( )这一头。 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关键是:( )高全社会的科学意识 ) 济又环保的是:( ) ) “三系育种理论”的提出者是 :( )。 指 :( )。 计算机辅助设计 B. 计算机辅助制造 C. 计算机数控 科学研究概念的内涵包括( )知识的部分和创新发展知识的部分。 继承、发展 B、 弘扬、开发 C、整理、继承 D、保持、拥有15. 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是( )的基本途径。 轻人民负担 B、提高人口素质 C、减轻自然灾害 代科学技术的明显( ) ,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客观依据。 超前性 B、无限发展性 C、实用性 D、 发展规律性17、用来支持民主和科学决策的整个科学知识体系,在国内外简称为“() ”。 科学 B、硬科学 C、社会科学 D、自然科学18、下列哪一项是与计算机、半导体和原子能齐名的 20 世纪四项重大发明之一() 音速飞机B、激光器 C、航天飞机的 D、人造卫星19、技术创新理论要求企业把以下哪个部门看作是企业最重要的部门( ) 产部门B、销售部门C、研究开发部门D、管理部门20、技术创新的主体是( ) A A、企业B、政府C、公民个人 D、市场 21、不论其社会制度和发展程度如何,各国都把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以便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在未来世界的格局中占据要位,这深刻说明()展经济和科技是世界各国的唯一战略目标 B、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C、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与科技方面都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就 D、世界各国都在力争使自己成为经济大国 22、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社会进步的() 动力量B、决定力量 C、一种力量D、活跃力量 23、在现代社会中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正确的是( ) 学与技术分化,科学对技术的影响甚微 B、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C、科学家开始关心生产技术 D、技术始终促进科学的发展 24、在现代生产、技术、科学三者相互作用关系正确的是( ) 产技术科学的 B、技术生产科学C、科学技术生产的 D、科学生产技术 25、科学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根本条件是(C )A、体制B、政策C、人才 D、资金 26、高新技术产业其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它属于何种类型产业( ) 动密集型B、资金密集型 C、知识密集型 D、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 27、迷信者当中,有一些科技工作者,这些科技工作者之所以误入歧途主要原因是( D)。 A、缺乏科技知识 B、李洪志蒙骗技术高 C、他们怀有个人野心 D、 缺乏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 28、封建社会科学文化第一次生产力发展的高峰发生在( ) 中国 B、古希腊 C、意大利 D、英国 29、科学技术的贡献超过劳力和资本,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其三次产业所占的比重应超过:( A) A、500/0 B、400/0 C、300/0 D、 600/0 30、科学技术的发展每 10 年经历一次大变革,第( )次是以原子能的释放与利用为标志的。 B、二 C、 三 D、 四 31、以下四项中不属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是( C)A、造纸术 B、印刷术 C、浑天仪 D、指南针 32、对技术的本质和意义进行考察和研究,始于( ) 希腊 B、古罗马 C、文艺复兴时期 D、中国的唐朝 33、我国制定的旨在使高技术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的计划是( ) 炬计划 B、星火计划 C、863 计划 D、信息计划 34、属于人类第一项伟大发明,也是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是( ) B A、弓箭的推广 B、钻木取火 C、制陶技术的发明 D、青铜器的发明 35、不属于四大文明古国的是( ) C A、中国 B、古印度 C、古希腊 D、巴比伦 36、 “只要给我一个支点,就能使地球移动”的名言是由下列哪一位著名科学家说的()B A、伽利略 B、阿基米德 C、欧几里德 D、牛顿 37、揭示燃烧现象机理,并使燃素说退出历史舞台的是( ) 国科学家居里夫人B、英国科学家法拉第 C、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 D、德国科学家库仑 38、下列哪一位科学家的工作对元素周期律的确立起了决定性作用( ) 顿B、法拉第C、达尔文D、门捷列夫 39、提出化学元素概念的是( ) 国科学家居里夫人B、法国科学家法拉第 C、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D 、英国科学家玻耳 40、古希腊时期,涌现出一大批自然哲学家。 其中被西方尊称为“科学之父”的是() 里士多德B、柏拉图C、泰勒斯D、德谟克利特 41、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的科学家是( ) 萨留斯B、哥白尼C、牛顿D、培根 42、创制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的我国古代科学家是() 衡B、沈括C、朱世杰 D、贾思勰 43、世界上最早记载太阳黑子现象的书是( )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B、 天体运行论 C、 汉书五行志 D、 唐书五行志 44、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 ) 8 世纪 60 年代B、19 世纪 70 年代 C、20 世纪 40 年代D、20 世纪 70 年代 45、建立系统论的科学家是( ) A A、贝塔朗菲B、维纳C、申农D、普里戈金 46、现代天体学的奠基人是( ) D A、牛顿B、伽利略C、哥白尼D、开普勒 47、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的名称叫( ) 平号B、挑战者号C、太阳神号D、哥伦比亚号 48、宇航器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等于地球半径时所具有的速度,称为()B A、光年 B、 第一宇宙速度 C、第二宇宙速度 D、第三宇宙速度 49、目前宇宙生物学家认可太阳系中除地球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形态的星球是()球 B、火星 C、木卫二 D、金星 50、在定点同步卫星轨道上等距离分布( )颗通讯卫星,就能同全球进行通信。 颗 B、4 颗 C、6 颗 D、8 颗 51、微波是指波长为( )的无线电波。 0 厘米米 B、100 厘米 米 C、50 厘米米 D、100 厘米米 48、宇航器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等于地球半径时所具有的速度,称为()B A、光年 B、 第一宇宙速度 C、第二宇宙速度 D、第三宇宙速度 53、世界第一座核电站是( ) 958 年由美国建成的的 B、1954 年由美国建成的 C、1958 年由原苏联建成的的 D、1954 年由原苏联建成的 54、科学家用来观测粒子的“眼睛”是( D) A、天文望远镜B、对撞机C、加速器D、探测器 55、被西方称之为“物理学之父”的科学家是(A ) A、阿基米德B、欧几里德C、牛顿D、伽利略 56、成功制造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计划是( ) 漠之狐计划B、曼哈顿计划 C、海狮计划 D、撒哈拉计划 57、高速铁路的列车行驶速度要求每小时达到( ) 00 公里以上的 B、100 公里以上 C、400 公里以上D、500 公里以上58那个国家研制全球最快列车是:(C ) A日本 国 1988 年建成的北京正一负电子对撞机是( )光实验装置的 B、基因工程实验装置C、高分子化学实验装置D、高能物理实验装置 60、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学森B、竺可桢C、邓稼先D、袁隆平 61、1990 年世界粮食理事会第 10 次部长会议首次提出:在发展中国家巩固水稻、小麦、玉米育种等成果,向农业的其他领域扩展;在有效利用灌溉地的同时,向旱地、低地、丘陵山地扩展;扩大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展“基因革命”被称为:()色革命 B、第二次绿色革命 C、蓝色革命 D、生物技术革命 62、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领域称作()因工程技术 B、遗传工程技术 C、基因技术 D、生物技术革命6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为( ) 染的水、食具、食物传播 B、握手、拥抱和一起吃饭传播 C、血液与血制品、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 D、空气传播 64、下列我们日常生产生活所需的产品中,不属于发酵工程产品的是( ) 民自酿的米酒的 B、绝大多数农用抗生素 C、味精D、维生素 5、被称之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的技术是( ) 息技术B、生物技术C、能源技术D、新材料技术 66、以下哪一项不是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发展趋向( ) “蓝色革命”进一步深化 B、在巩固水稻、小麦、玉米育种等第一次绿色革命成果基础上,向农业其他领域扩展 C、在有效利用灌溉地的同时向旱地、低地和丘陵山地扩展 D、扩大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发 “基因革命” 67、运用试管香蕉技术来推广优良香蕉品种,这种技术属于( ) 因工程B、细。科普知识试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