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究[精品资料内容摘要:

二)解决好中高职衔接专业设置的对接问题 中高职专业设置管理分属部门不同,名称、分类、要求等也很不匹配。 在 2020 年教育部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专业类由原来的 13 个增加到 19 个,中职专业数由原来的 270个增加到 321 个,通过更名、合并或拆分等衍生的专业 110 个,新增专业 85个,从原目录中删除专业 22 个。 属于高等教育范畴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执行的是 2020 年 12 月的版本,全部目录共分 19大类、 78 小类、 532 个专业,如果需要新设或更新专业 ,都有比较严格的论证审批限制。 [3]因此,中高职衔接在专业设置上存在 “ 脱节 ” 现象。 由于 2020年江苏省试点规模偏小,同一地区试点专业面涉及较窄,可供家长和考生的选择余地较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报考的信心和热情,因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努力破解专业衔接不畅的瓶颈,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专业宽口径对接的途径,增加试点专业面,满足学生家长的多元需求。 (三)解决好中高职衔接的招生衔接问题 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由高职学院牵头,中职学校与高职学院联合申报,但申报时并未明确招生计划的归属部门。 从2020 年的具体实施上来看,招生计划属于中职学校的中专招生计划,由市教育局下达,但对于中职阶段学习结束后,进行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是否会占用当年高职院校的招生计划至今仍未明确。 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可建立 “ 中高职院校联合招生组 ” ,由中高职学校共同参与制定招生计划和实施方案,共同开展招生宣传,从而更好地把控招生质量。 另外,在学生结束中职阶段学习后可实行灵活出口,高职院校也要对衔接学生进行选拔测试,继而淘汰部分学生,这都将无法预测和控制升入高职阶段学习的人数,若继续实施,将会影响高职院校原有的生源结构,给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 带来诸多不便。 因而试点项目应尽可能采用复班形式,保持一定的淘汰率,同时允许往届中职毕业生参加注册入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职院校有选拔优秀中职校毕业生的充分余地,才能真正实现中高职教育无缝对接和贯通。 (四)解决好中高职衔接的教学管理问题 各校都根据省教育厅要求,从有利于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探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新途径出发,由相关中职学校和高职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含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职业面向及岗位能力培养要求,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及教学安排,招生及分段选拔方式等)。 但实际 上,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对中职和高职阶段的部分课程都有强制性要求,因而制定统一的既相对独立、又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不少困难,且在滚动修订、审批部门的归属等方面并不明确。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成立专门的中高职衔接工作小组,充分发挥统筹、指导、协调作用,为各方顺利对接理顺关系,打破原有的中高职教学管理的藩篱,建立 “ 区域中高职衔接教学联盟 ” ,组织专家从宏观高度和顶层视野,剖析并确定衔接专业的核心技能,制定中高职贯通的分类课程标准体系,开发中高职衔接专业的教学标准,构建中高职教育贯通一体的课程体系; [4]建立中高职衔 接教学管理例会制度,保障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 (五)解决好试点项目的 “ 双向衔接 ” 问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