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届新人教版化学九下第9单元溶液word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硝酸铵 【考点】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物质溶于水放热还是吸热来考虑本题,知道常见放热物质有哪些,常见吸热 物质有哪些,并能灵活运用. 【解答】 解: 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即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可知物质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压强减少,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的溶于水吸热的有:硝酸铵. 故选 D. 【点评】 要了解物质溶于水的过程,记住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的常见物质. 10.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取等质量 t2℃ 的 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水后恢复至 t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 b=c B.恢复至 t2℃ 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b=c> a C.恢复至 t2℃ 时,三种溶液不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若继续降温至 t1℃ ,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在 t2℃ 时的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分析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 B、根据在 t2℃ 时的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分析析出溶质的质量的大小; C、根据溶液的变化分 析溶液的状态; D、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 【解答】 解: A、据图可以看出,在 t2℃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 a> b=c,故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 a> b=c,正确; B、由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 t2℃ 时的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 a> b=c,故蒸发等量的水析出晶体的关系为: a> b=c,错误; C、分别蒸发等量水恢复至 t2℃ 时,所得的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错误; D、由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 a、 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降温时析出晶体,得到 t1℃ 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由于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时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能熟练运用溶解度曲线去解决问题,是解该题的关键. 11.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30℃ 时,分别将 30g硝酸钾和氯化钠放入 100g水中,充分溶解.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通常情况下,降温能将两种溶液都变成饱和溶液 C.若将硝酸钾溶液降温到 20℃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3: 10 D. 若将硝酸钾溶液变为 10℃ 时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 30℃ 时,分别将 30g硝酸钾和氯化钠放入 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固体全部溶解,因此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通常情况下,降温能将两种溶液都变成饱和溶液不正确,因为氯化钠不能变成饱和溶 液;若将硝酸钾溶液降温到 20℃ ,仍然是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 =30g:100g=3: 10;若将硝酸钾溶液变为 10℃ 时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正确,因为有硝酸钾固体析出. 【解答】 解: A、 30℃ 时,分别将 30g硝酸钾和氯化钠放入 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固体全部溶解,因此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通常情况下,降温能将两种溶液都变成饱和溶液不正确,因为氯化钠不能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 C、若将硝酸钾溶液降温到 20℃ ,仍然是不饱和溶液,溶液 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 =30g:100g=3: 10,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若将硝酸钾溶液变为 10℃ 时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正确,因为有硝酸钾固体析出,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着 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考点】 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根据饱和溶液是指该温度下不能溶解该溶质的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物质溶解时伴随着放热、吸热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故选项 说法错误. B、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不能溶解该溶质的溶液,但还可以溶解其它的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氢氧化钙、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物质溶解时伴随着放热、吸热现象,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如 NaOH、浓 H2SO4),有的吸收热量(如 NH4NO3),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与溶液浓稀的关系、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物质溶解时放热与吸热现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 a点表示, t2℃ 时 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质 25g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t1℃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D. t1℃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压轴实验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B、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C、不知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所含溶质的质量关系; D、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 【解答】 解: A、图中 a点表示, t2℃ 时 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质 25g,正确;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 C、 t1℃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若二者饱和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现在溶液不确定,无法比较两溶液溶质质量多少,故错误; D、 t1℃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正确; 故选: C. 【点评】 掌握溶解度曲线所反映的信息,并能据所提供的信息分析相关问题,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 14.如图是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50℃ 时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B> C B. 50℃ 时把 50gA放入 50g水中能得到 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1: 2 C.将 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结晶方 法 D.将 50℃ 时 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 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 A=C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B、据该温度下 A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C、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要使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 】 解: A、 50℃ 时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B> C,故正确; B、 50℃ 时 A的溶解度是 50g,所以 50℃ 时把 50g A放入 50g水中能得到 A的饱和溶液,但有 25gA剩余,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25g: 50g=1: 2,正确; C、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要使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降温其溶解度变大,不会析出晶体,故错误; D、 AB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且饱和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100% ,即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 数大;将 50℃ 时 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 时, AB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 C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而 20℃ 时 B的溶解度大于 A的溶解度大于 50℃ 时 C的溶解度,所以降温后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 A> C,故错误; 答案: A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依据所学知识灵活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15.如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35℃ 时 100g甲的溶液中含甲的质量 60g 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 10℃ 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某一温度时物质溶解度的比较方法考虑; B、根据 35℃ 时甲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C、根据降低温度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减小进行分析; D、根据 10℃ 时甲、乙两种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考虑. 【解答】 解: A、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必须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