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全国卷1,参考解析内容摘要:

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924年)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 8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 17 分) 【答案】( 1)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法国专制王权,否定了“朕即国家”“朕即民族”,推动了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法兰西民族诞 生和民族主义形成,也冲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秩序,有利于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民族观的形成。 ( 2)相同之处:反对国内封建势力,争取民众的民主、自由、平等和民族解放。 不同之处:近代法国民族主义维护本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把斗争矛头还指向西方帝国主义及国内外之反动资本家。 原因: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国民党“一大”《宣言》吸收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题干信息后“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 思想”, “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再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 (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斗争对象、革命目标、阶级立场以及思想观念等角度概括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第二小问结合近代中国国民革命的时代背景,分析不同之处产生的原因。 ,完成下列要求。 ( 12分) 材料 表 4 时间 中国 外国 14— 15世纪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罗等 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 废除丞 相制度。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佛罗伦萨 200 余家纺织工场雇佣 3 往史上的壮举。 万余名工人。 16世纪 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 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 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 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 17世纪 朱子学在日本为官 推崇,成为显学。 茶叶大量输往欧洲。 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郑成功收复台湾。 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 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 ——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表 4 为 14— 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答案】示例一: 14— 17世纪的中国与西方都出现了早期人文主义思想。 阐述:中国:明朝戏剧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 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此外,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 明朝思想家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