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秋人教版化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3内容摘要:
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 C.乙醇与二甲醚分子式相同,二者含有官能团不同; D.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乙酸乙酯. 解答: 解: A.乙醇可以被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为乙酸,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颜色不褪去,故 A错误; B.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故 B正确; C.乙醇与二甲醚分子式相同,二者含有官能团不同,属于种类有关,故 C正确; D.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乙酸乙酯,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 D正确,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乙醇性质、同分异构体等,比较基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11.八角茴香含有一种抗亚洲禽流感病毒的重要成分﹣﹣莽草酸,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可以通过加成反应或取代反应生成含有卤原子的产物 B.含有 7种氢原子 C. 1mol莽草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可以得到 2mol氢气 D.能发生酯化反应,也能发生消去反应 考点: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 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酚﹣ OH、碳碳双键、﹣ COOH,结合醇、烯烃、羧酸的性质来解答. 解答: 解: A.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羟基,可与 HBr发生取代反应,故 A正确; B.结构不对称,含有 9种氢原子,故 B错误; C.分子中含有 3个羟基、 1个羧基,则 1mol莽草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可以得到 2mol氢气,故 C正确; D.含有羟基可发生消去反应,羧基和羟基都可发生酯化反应,故 D正确.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明确物质中含有的官能团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熟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常见有机化学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12. 1 mol某气态烃燃烧时生成 1 mol CO 3 mol CO、 3 mol H2O,若该烃只能与 Br2按 1:1物质的量之比发生加成反应,则关于该 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分子式为 C4H6 B.不可能是炔烃或二烯烃 C.只可能是 或 D.该烃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 考点: 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 分析: 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该气态烃的分子式为 C4H6,若该烃只能与 Br2按 1: 1物质的量之比发生加成反应,烃分子中含有 1个碳碳双键,还含有一个环. 解答: 解: 1 mol某气态烃燃烧时生成 1 mol CO 3 mol CO、 3 mol H2O,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该气态烃的分子式为 C4H6,若该烃只能与 Br2按 1: 1物质的量之比发生加成反应,烃分子 中含有 1个碳碳双键,还含有一个环,可能是 或 ,含有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不可能为炔烃或二烯烃, 故选: ABCD.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比较基础,注意根据加成反应与分子式判断烃的可能结构. 13. 1体积某气态烃和 2体积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后,最多还能和 6体积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由此可以断定原气态烃是(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 ) A.乙炔 B.丙炔 C.丁炔 D.丁二烯 考点: 有机物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由选项可知,都是链烃, 1体积某气态烃和与 2体积氯气发生加成反应 ,说明分子中含 2个双键或 1个 C≡C.生成了 1体积该卤代烷能和 6体积氯气发生取代反应,说明 1个卤代烷中含有 6个 H原子,加成时 1个烃分子已引入 2个 H原子形成卤代烷,所以该气体烃分子中含有 4个 H原子,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 1体积某气态烃和与 2体积氯气发生加成反应,说明分子中含 2个双键或 1个C≡C.生成了 1体积该卤代烷能和 6体积氯气发生取代反应,说明 1个卤代烷中含有 6个 H原子,加成时 1个烃分子已引入 2个 H原子形成卤代烷,所以该气体烃分子中含有 4个 H原子, 由选项可知,都是链烃,故该气态烃分子中 C原子数目为 =3,故 ACD错误, B正确,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难度不大,理解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是解题关键. 14.化合物 M的分子式为 C5H11Cl,用强碱的醇溶液处理 M,可得到分子式为 C5H10的两种产物 X、 Y. X、 Y分别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都可以得到 2﹣甲基丁烷.则 M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 ) A. B. C. D. 考点: 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分析: 能跟 H2加成生成 2﹣甲基丁烷,说明 Y和 Z均为分子中含 5个 C原子的不饱和烃,其碳骨架为 .氯代烃发生消去 反应生成烯烃和烯烃加氢生成烷烃,碳架不变,故化合物 X的碳架有一个支链甲基,据此分析选项是否符合以上碳架及消去反应生成两种烯烃. 解答: 解:根据能跟 H2加成生成 2﹣甲基丁烷,说明 Y和 Z均为分子中含 5个 C原子的不饱和烃,其碳骨架为 ,氯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和烯烃加氢生成烷烃,碳架不变,故化合物 X的碳架有一个支链甲基. A.该物质发生消去反应后得到的烯烃没有支链,故 A错误; B.该物质发生消去反应能生成 1种烯烃,故 B错误; C.该物质发生消去反应能生成 2种烯烃,分别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都可以得到 2﹣甲基丁烷, 故 C正确; D.该物质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 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结构简式的推断,熟悉卤代烃消去的规律和烯烃的加成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5.二甲苯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共有六种,可以用还原法值得三种二甲苯,其熔点分别如表: 六种一溴代物的熔点 / 176。 C 234 206 213 204 214 205 对应二甲苯的熔点 / 176。 C 13 ﹣ 54 ﹣ 27 ﹣ 54 ﹣ 27 ﹣ 54 由此可推断,熔点为 234176。 C的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 ) A. B. C. D. 考点: 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 分析: 二甲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分别为对二甲苯、间二甲苯和邻二甲苯.其一溴代物分别有 1种、 3种和 2种.根据表中对应二甲苯的熔点可判断,熔点为 13℃ 的二甲苯只有一种一溴代物,熔点为﹣ 54℃ 的二甲苯有 3种一溴代物,而熔点为﹣ 27℃ 的二甲苯有 2种一溴代 物.因此熔点为 13℃ 的二甲苯是对二甲苯,熔点为﹣ 54℃ 的二甲苯是间二甲苯,熔点为﹣27℃ 的二甲苯是邻二甲苯. 解答: 解:二甲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分别为对二甲苯、间二甲苯和邻二甲苯.其一溴代物分别有 1种、 3种和 2种.根据表中对应二甲苯的熔点可判断,熔点为 13℃ 的二甲苯只有一 种 一溴代物,熔点为﹣ 54℃ 的二甲苯有 3种一溴代物,而熔点为﹣ 27℃ 的二甲苯有 2种一溴代物.因此熔点为 13℃ 的二甲苯是对二甲苯,熔点为﹣ 54℃ 的二甲苯是间二甲苯,熔点为﹣ 27℃ 的二甲苯是邻二甲苯.熔点为 234℃ 的一溴二甲苯所对应的二甲苯是 13℃ 的二甲苯,由上述分析可知,熔点为 234℃ 的一溴代二甲苯对应的是熔点为﹣ 13℃ 二甲苯:对二甲苯,对二甲苯苯环上的一溴代物的结构简式为: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有机物的推断等,难度中等,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同分异构体的一溴代物沸点是解题的关键. 16.已知卤 代烃能够发生下列副反应: 2CH3CH2Br+2Na→CH3CH2CH2CH3+2NaBr.下列有机物可合成环戊烷的是 ( ) A. CH3CH2CH2CH2CH2CH2Br B. C. D. BrCH2CH2CH2CH2CH2Br 考点: 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 2CH3CH2Br+2Na→CH3CH2CH2CH3+2NaBr,可知反应的原理为:碳溴 键发生断裂,溴原子与钠形成溴化钠,与溴原子相连的碳相连形成新的碳碳键,若形成环状结构,分子中一定含有两 个溴原子,据此完成解答. 解答: 解: A. CH3CH2CH2CH2CH2CH2Br与钠以 2: 2发生反应生成 CH3( CH2) 10CH3,故 A错误; B. 与钠反应生成最小环状物质为甲基环戊烷,故 B错误; C. 与 Na反应生成最小环状物质为乙基环丁烷,故 C错误; D. BrCH2CH2CH2CH2CH2Br与钠反应生成最小环状物质为环戊烷,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是以信息为背景,考查了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反应原理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7.从香荚豆中提取的一种芳香化合物,其分子 式为 C8H8O3,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 3种.该物质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 ) A. B. C. D. 考点: 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分析: 该芳香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C8H8O3,则该物质中含有苯环,其不饱和度为:=5,苯环的不饱和度为 4,则该有机物侧链只能还含有 1个双键;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 3种,说明苯环上含有 3种等效 H原子,据此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 解:该芳香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C8H8O3,则该物质中含有苯环,其不饱和度为:=5,苯环的不饱和度为 4,则该有机物侧链只能还含有 1个双键;苯环上的 一氯代物有 3种,说明苯环上含有 3种等效 H原子, A. 的分子式为: C8H8O3,苯环上含有 3种 H,则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 3种,故 A正确; B. 的苯环上含有 4种 H原子,其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 4种,不符合题意,故 B错误; C. 的苯环上含有 2种 H原子,不符合题意,故 C错误; D. 的分子式为 C8H6O3,不符合题意,故 D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常见有机物官能团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再结合题干确定有机物的官能团位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18.关于实验室制乙炔,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 A.为了减缓反应速率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进行反应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生成乙炔的反应为 CaC2+H2O→CaO+CH≡CH↑ D.为了除去乙炔气体中的杂质可以用 CuSO4溶液洗气 考点: 乙炔炔烃. 分析: A.电石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为了减慢反应速率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反应; B.电石与水放出大量的热; C.碳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D.硫化氢能与 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 解答: 解: A.制取乙炔实验中常利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反应, 是为了减缓反应速度,故A正确; B.电石与水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 B正确; C.电石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C2+2H2O→Ca( OH)2+CH≡CH↑,故 C错误; D.硫化氢能与 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故说法正确,故 D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室。20xx秋人教版化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3
相关推荐
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 这一“回潮”的历史时期是( ) 晋南北朝 15.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过多次重大变革。 创立省制,使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是在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16. 1380 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 但明中后期又出现了严嵩
正反应速 率 , 减小逆反应速率 D.改变平衡混合物 中某组分的百分含量 1 当下列反应达到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向容器中充入氩气,平衡 一定不移动的是( ) A. N2(g)+3H2(g) 2NH3(g) B. 2HI(g) H2(g)+I2(g) (g) PCl3(g)+Cl2(g) D. 2SO2(g)+O2(g) 2SO3(g ) 1 在 2A+ B 3C+ 4D 反应中
C. 21 世纪 70 年代 D. 20 世纪 70 年代 13. 小说《 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 了哪一位统治者的暴虐腐朽 A、 商王纣 B、周幽王 C、周厉王 D、夏王桀 14.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 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
; 20. (本题满分 8 分) 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 1) 22 )1()13( xx ( 2) 0212 2 xx 21. (本题满分 8 分) 若 x=1是方程 mx2+ 3x+ n=0的根,求 (m- n)2+ 4mn的值。 22. (本题满分 8 分) 已知 a、 b、 c满足 01858 2 cba ⑴ 求 a、 b、 c的值; ⑵
C. 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D. 体内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考点: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分析: 本题考查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解答: 解:两栖动物的出现代表了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期.既有适应陆地生活的新的性状,又有从鱼类祖先继承下来 的适应水生生活的性状.多数两栖动物需要在水中产卵
因为 150米以下的水域缺少 ( ) A. 氧气 B. 阳光 C. 营养物 质 D. 生存空间 考点: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分析: 此题主要考察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深处几乎没有光线. 解答: 解: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