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秋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0月月考试题内容摘要:
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因此把糜鹿从英国迁回江苏盐城大丰糜鹿自然保护区中,这种保护属于就地保护. 故选: B 点评: 关键点: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 8.恩施州某地有一个大型的石灰厂,其白色的粉尘使周围的植物都变成了灰白色.如果该厂长期生产,请你推测,该厂周围环境中不同颜色的 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下图中( ) A. B. C. D. 考点 : 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 当生物的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时,生物就容易生存下去,否则,生物就会被淘汰. 解答: 解:当环境颜色为灰白色时,体色为灰、白两色的蛾类因体色与环境的颜色相近,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容易生存下去;体色为褐色的蛾类因体色与环境颜色存在巨大反差,则容易被敌害发现而被淘汰;因此如果该厂长期生产,则其周围环境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数量:褐色蛾类的数量相对少,灰色和白色的蛾类数量相对较多. 故选: D. 点评: 动 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9.孔雀开屏和丹顶鹤起舞,它们的这种行为属于( ) A. 社会行为 B. 防御行为 C. 生殖行为 D. 觅食行为 考点 :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分析: ( 1)社会行为是指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 2)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如 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 3)生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蜂王和雄峰交配,产卵,繁殖后代,这是蜜蜂的繁殖行为. ( 4)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 解答: 解:孔雀开屏是为了吸引雌性孔雀属于求偶行为;丹顶鹤起舞目的是雄性吸引雌丹顶鹤属于求偶行为,都利于繁殖.因此孔雀开屏和丹顶鹤起舞,它们的这种行为属于生殖行为. 故选: C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功能. 10.下列各项不属于动物的社 会行为的是( ) A. 白蚁群体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 B. 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觅食 C. 蜂群中的蜂王由工蜂喂养 D. 蚂蚁会成群结队的将食物搬回蚁巢 考点 : 社会行为的特征. 分析: 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解答: 解: ACD、白蚁群体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蜂群中的蜂王由工蜂喂养、蚂蚁会成群结队的将食物搬回蚁巢,都属 于社会行为, ACD 正确; B、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觅食,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B 不正确. 故选: 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社会行为的特点. 11.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近,人和虎的亲缘关系远.判断的依据是( ) A. 虎和人不属于同一目 B. 虎和黑猩猩都属于动物界 C. 虎和人都属于哺乳纲 D. 人和黑猩猩属于同科 考点 : 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 分析: 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 目、纲、门、界. 解答: 解: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其中种是最小的单位,界是最大的单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人和黑猩猩同科,虎和人同纲,科比纲小,因此纲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近,人和虎的亲缘关系远. 故选: D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受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分析出生物之间所属的等级的大小. 12.当法国梧桐落叶的时 候,冬青却保持满树青翠.对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法国梧桐、冬青都适应寒冷环境 B. 法国梧桐不适应寒冷环境,冬青适应寒冷环境 C. 冬青比法国梧桐更适应寒冷环境 D. 这是冬青和法国梧桐在进行竞争 考点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分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否则早就被淘汰了,据此解答. 解答: 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寒 冷的冬天,法国梧桐树纷纷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还能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法国梧桐树冬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干燥、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冬青的叶叶的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保护,因此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水分以及热量散失,同样也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 故选: A.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学生容易错选为 B. 13.一个古生物学家研究岩石层中的化石后,鉴定出一个物种,他认为这个物种在一个较长的历史年代中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这位古 生物学家的依据是( ) A. 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老的岩石层中 B. 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新的岩石层中 C. 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老的和较新的岩石层中 D. 该物种的化石在岩石层中从未出现过 考点 : 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 分析: 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化石. 解答: 解: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出现具有一定顺序,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越是晚期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 A、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老的岩石层中,能够 证明的是该物种可能是一种简单低等的生物,不能证明这个物种在一个较长的历史年代中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故不合题意. B、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新的岩石层中,能够证明的是该物种可能是一种复杂高等的生物,不能证明这个物种在一个较长的历史年代中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故不合题意. C、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老的和较新的岩石层中,说明该物种经历了较长的年代都没有多大的变化.故符合题意. D、该物种的化石在岩石层中从未出现过,就无法通过化石证据来证明该物种的进化。20xx秋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0月月考试题
相关推荐
△DEF 的面积是 ___ cm2. 14. 如图,已知 AM⊥ MN, BN⊥ MN,垂足分别为 M,N点 C是 MN上使 AC+BC的值最小的点,若AM=3, BN=5, MN=15,则 AC+BC= . A B C F E A′ 第 13 题 ( B39。 ) D A B C D 第 15 题 第 16 题 15. 如图,在△ ABC中, AB=5,AC=13, BC边上的中线 AD=6
法 ▲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 20. 100g 酒精完全燃烧,能放出的热量是 ▲ J(酒精的热值 107J/kg),它 与 100 g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相等,是因为它们的 ▲ 不同. 21.如图所示, a、 b 为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石块在上升过程中动 能和重力势能随高度变化的两条图线(不计空气阻力), 其中 ▲ (选填“ a”或“ b”)是重力势能一高度关系 图线
桌面上,在伸出桌面的一端拨动一下,会看到钢尺 并发出的声音。 在此基础上,仅改变拨动的力度,则声音的 会发生改变;若改变钢尺伸出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则声音的 会发生改变。 “碘锤”中的物态变化时 ( 1)密闭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 如图所示,仔细观察,会看到 碘 颗粒 ,同时 玻璃泡内弥漫了紫色的 , 碘的这个物态变化叫 (填物态变化名称 ),需要。 (
产 264吨水泥需要 ( )天。 二、是非判断: (5分 ) 用滴管滴 100滴水大约是 5毫升。 „„„„„„„( ) 01 = 0,因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所以 0247。 0 = 1 ( ) 一个面积为 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一个周长为 4厘米的正 方形,它们大小相等。 ( )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 ( ) 150247。 5 6=150247。 (
……………………………………线…………………………………… (每空 ,每个算式 1分) 15 个气球,每( )个一束,分成了( )束。 算式: 15 个气球,平均分成( )束,每束( ) 个。 算式: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6247。 = 4= 247。 = 2 在 里填﹥、﹤或= 3 3 3+ 3 15247。 5 3 6247。 6 6 6- 2 6247。 2 16247。 4 20 1 1
„通过观察用你所发现规律写出 229的末位数字是( ) A、 2 B、 4 C、 8 D、 6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30 分请将正确 答案直接填在题中横线上 . 11. 绝对值 不大于 3 的所有 整 数为 ____________。 1- 的相反数是 , 倒数是。 1若 ∣ x∣ =71 ,则 x= . 1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了 14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