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秋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内容摘要:
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 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资料收集法是针对某一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答案的方法;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记者暗访拍摄了长沙某些餐馆食品制作过程,应属于调查法. 故选: D 9.在调查校园生物时,下列叙述是几位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小于发现几株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 小宋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宋把它记录下来 C. 小周调查记录中有蜈蚣,其他同学都没有,小周决定把它删掉 D. 小波发现一只老鼠,感到太恶心了,但还是把它记录了下来 思考 :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对森林资源进行清查、人口普查等都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解答: 解: A、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要保护珍稀物种. A错误. B、调查记录 .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 B 正确. C、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调查过程中要如实做好记录, C 错误. D、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 D 正确. 故选: B、 D 10.近几年,由于我市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周围的鸟类越来越多了,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 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 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C.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 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思考 : 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必须适应环境、生物又能影响环境,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两的方面来分析. 解答: 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由于我市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周围的鸟类越来越多了,这种现象主 要体现了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故选: A. 11.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 24℃ 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 A.阳光 B. 水 C. 温度 D. 空气 思考 :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中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夏天正午温度较高蝉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 24℃ 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 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 故选: C. 12.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对这一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为:影响桃花开放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温度 B. 空气 C. 光照 D. 水分 思考 :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解答: 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 1千米气温下降 6℃ 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故选: A. 13.凝练隽永的古诗词不仅寄托了人们的情思,还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下列诗句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C.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 人家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所有 思考 :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 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答: 解: A、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A正确. B、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的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 B 错误. C、霜叶红于 二月花 ”主要是一种叫花青素的特殊色素在其中起着作用.随着季节更替,气温、日照相应变化,叶片中的主要色素成分也发生变化.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减少,对花青素的形成有利,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片细胞液此时呈酸性,叶片便呈现红色. C 错误.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 1千米气温下降 6℃ 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 D 错误. 故选: A 14.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 A.温度 B. 空气 C. 水 D. 光 思考 : 此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 故选: A. 15.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春来江水绿如蓝 ” B. “雨露滋润禾苗壮 ” C. “草盛豆苗稀 ” D.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网版权所有 思考 :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答: 解: A、 “春来江水绿如蓝 ”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A错误. B、 “雨露滋润禾苗壮 ”,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 B 错误 C、 “草盛豆苗稀 ”,体现了 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 C 正确. D.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D 错误. 故选: C。20xx秋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相关推荐
当溶液的体积比为 3:2:1时,三种溶液中 C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1 B. 1:2:3 C. 3:4:3 D. 3:2:1 21. 某学生配制了 100 mL 1 mol/L的硫酸溶液 ,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① 量筒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用来量取浓硫酸 ② 将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转移到容积为 100 mL的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 ③
车票钱。 ”当看到我为她刷完卡后,她随即上了车,说了声“谢谢阿姨”, 一时脸蛋儿全红了。 近距离一看,才发现,小女孩左侧脸上有颗小痣。 几天前的一幕不由浮现眼前 —— ③送走远方的朋友,我从火车站迎着风 雨赶到就近的公交车站台,已是下午 5 点多。 这时正是下班高峰期,来了几辆公 交车,我总也挤不上去。 ④雨还在急速地下着,人还在不断地涌来。 当又一辆 10路公交车驶来后
义上也已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这是人类对动物的哀怜,更是动物对人类的警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和动物都是大地之子。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保护野生动物, 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善待生灵,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14. ( 2 分) 第一段中所说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是指(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 字) 15. ( 1分)“猎人们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16. ( 2
OFD=∠ OFE. 其中能够证明 △ DOF≌△ EOF 的条件的个 数有 个. 第 16题 第 17题 第 18题 18. 如图为 6 个边长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 ∠ 1+∠ 2+∠ 3= 176。 . 建湖县城南实验初中教育集团八 年级 数学独立练习 答题纸 ( 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8小题 ,每小题 3分,共 24分。
.例如,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红细胞和心肌细胞都是来自中胚层.但是,后来红细胞能够合成血红蛋白,而心肌细胞则能够合成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这两种细胞的稳定性变异是不可逆转的.胚胎干细胞成功培育出了心肌细胞.是利用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使胚胎干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分化出人类需要的心肌细胞. 故选: D.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13.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发生的变化
③ 每一个 公民都要承担对社会的所有责任 ④ 要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 “ 看客 ” 现象 A. ①② B. ② 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 ) 12. 漫画中的现象启示我们 ①要树立公德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②要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③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④要善于明辨是非,弘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