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海上固定平台安全制度规定(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分析使用的方法应满足所用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平台海上作业应满足作业者技术规格书及所用规范和标准对作业全过程所提出的技术要求。 如果固定式平台基础的类型或施工方法使用了新的技术或方法 ,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 , 应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观测。 作业前工作 按所用规范、标准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 , 制定出有关的作业安全规定、施工设计报告、施工工艺程序和应急措施。 所有用于作业的 船只均应处于发证检验机构认可的工作状态 , 并适合所要进行的作业。 任何由于作业需要而对船只的改装 , 均应在作业前经发证检验机构批准。 作业使用的起重船应取得安全办公室颁发的作业认可。 用于作业的系统和设备应按作业的要求配置和选择。 配置和选择应考虑正常作业和紧急状态两种情况。 作业开始前 , 应对主要的系统和设备进行试运转。 应仔细检查用于作业的工具和材料 , 以保证作业安全顺利进行。 导管架下水前 , 需对海底地形、地貌和水下结构物 (如存在 )进行调查。 作业实 施 应在准确可靠的天气预报和海况预报保证下进行作业。 实际作业海况不应超出施工设计规定的环境条件。 应针对可能的天气、海况变化和突发事件制定应急计划 , 并依据应急计划做好应急措施的准备。 所有用于结构物的固定、脚手架安装及作业辅助结构临时构件 , 在使用后均应拆除。 任何拆除均不应对原结构造成破坏和损伤 , 在拆除后应对拆除处进行检验。 装船和固定 结构物装船可采用吊装或滑移两种形式。 吊装装船 按本章。 滑移装船 滑移装船前应对滑道、拖拉、调载、测量、系泊等几大系统进行设计和计算分析 ,并据此编制装船程序。 对其备用设备和指挥方案也是有充足、可靠的考虑和安排。 在整个装船作业期间 , 驳船的压载系统对于荷载变化和潮位变化应具有足够的调节能力和可逆性 , 以保证岸上滑道和驳船上滑道在装船过程中的平滑对接,同时应配备适当的备用压载泵。 被运输的结构物应可靠地固定在驳船上 , 固定用的垫墩、支座和撑杆等支撑结构应经过专门设计。 吊装 吊装作业前 , 应进行吊装分析 , 并据此编制吊装 作业程序。 使用两艘起重船联合作业 时 , 设计中应考虑两船的协调误差与动载系数。 用于吊点结构设计的荷载应由吊装分析提供。 吊装分析模型应符合实际的吊装布置。 吊装计算及吊点结构的设计应符合所用规范、标准的要求。 吊装索具应按吊装分析结果选择。 吊装索具的安全系数及公差应符合所用规范、标准的要求 , 并应有出厂合格证书、试验证书和发证检验机构认可证书。 海上运输 海上运输作业应得到有关海事管理部门的批准。 运输可采用驳运或自浮浮运的方式。 驳运 用于驳运的驳船应有足够的装载能力和结构强度。 驳运系统(包括驳船和平台结构)应有足够的稳性 , 并满足所用规范要求。 自浮浮运 a) 导管架自浮运输时 , 其浮力系统应有足够的储备。 如采用辅助浮筒 , 则浮筒必须通过刚性结构和导管架连接。 整个系统应有足够的稳性。 b) 拖航前应检查浮力系统的水密性、强度和刚度。 检查充、排水系统的操作和控制性能。 c) 在自浮浮运的结构上应设置必要的系泊设施 , 以便于临时系泊和就位作业。 拖航 拖航作业应制定拖航作业手册 , 拖航作业手册的 内容应包括 : 拖航目的地、航线、日程、拖航气象和海况保证以及必要的应急措施等。 拖轮的能力和拖带设施应能保证在拖航中有效地控制被拖结构 , 并保持适当的航速。 拖缆系统应有足够的强度 , 并有足够的备件。 拖航除应选择一条最安全的航线外 , 还应选择备用的航线。 对于远距离拖航 , 应选择一个或几个避风地。 拖航分析 拖航分析包括被拖结构、驳船和固定结构的强度校核 , 以及结构 —— 驳船系统的稳性校核。 可根据刚体理论进行强度校核。 在需要的情况下 , 应考虑结构和驳船间的相对刚度影响。 稳性校核应考虑各种可能的吃水、装载和压载情况。 在需要时 , 应考虑疲劳、涡激振动和波浪冲击力对结构物的影响。 下水及就位 下水 导管架下水可采用吊装或滑移两种形式。 吊装下水 按本章。 滑移下水 a) 应对滑移下水进行计算分析 , 并据此编制滑移下水作业程序。 b) 下水驳船应具有强度足够、长度适当的摇臂。 c) 下水过程中 , 下水驳船应有足够的稳性和强度。 d) 导 管架下水后 , 其运动轨迹的最低点与海床表面之间应留有合乎要求的间隙。 e) 导管架应有足够的浮力 , 以便下水后能以合乎要求的状态自浮在水面上。 导管架还应有足够的储备浮力 , 以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 f) 导管架下水过程完毕后 , 应检查导管架的各种状态是否和计算情况相一致。 如无异常情况 , 应立即开始扶正作业。 扶正 导管架的扶正作业可以是自立扶正 , 也可由起重船帮助扶正。 扶正作业应符合以下要求 : 扶正作业前应用计算机进行分析 , 并据此编制扶正作业程序。 扶正作业所需要 的灌水和放气阀门的控制系统应标志明确 , 以防误操作 ,灌水与充放气应设置备用系统。 在扶正过程中 , 导管架最低点和与海床表面之间应留有合乎要求的间隙。 如由起重船帮助扶正 , 则起重船应可靠的抛锚系泊就位。 定位和座底 导管架可通过锚索系统或(和)借助于其他船只定位。 导管架的下放座底应是有控制的 , 应预先规划出压载顺序。 压载系统应是可逆的。 在下放的过程中 , 导管架应有足够的稳性。 在接近海床表面时 , 应控制下放的速度 , 以避免过大的撞击。 在有预钻井的井口基盘时 , 应设置可靠的导向结构 , 并控制套接的速率。 调平 导管架放于海床表面后 , 在打桩前 , 应予以调平。 导管架一经调平 , 就应在以后作业中保证导管架的水平度。 应尽可能避免打桩完成后调平导管架 , 然而在打入少数几根桩时 , 如必要可以调平导管架 , 但应设法减小桩内的弯曲应力。 为了保证导管架的水平度 , 应按照实际的荷载条件确定防沉板的位置和面积。 打桩 打桩前 , 应进行桩的可打入性分析 , 以帮助选择合适的桩锤和其它器具。 打桩期间应尽量减少停歇时间 , 以减少打桩阻力。 停锤贯入度不应作为打桩终止的依据。 当达到停锤贯入度时 , 应采取其他方法继续把桩打到设计入土深度。 当采用冲水或钻孔作业沉桩时 , 其作业不应破坏桩尖处土的承载能力。 否则 , 应灌注水泥浆或混凝土来代替被排除的土塞。 接桩焊接和桩与导管架腿之间的连接焊接应符合本《规则》。 灌浆 如果设计需要 , 桩与套管(如导管架腿)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应灌注水泥浆。 对于有主桩的导管架 , 灌浆作业应在桩顶与导管架腿之间的连接焊接完成后进行。 水泥浆的强度和比重应符合设计要求 灌浆系统应有连续供浆的能力,并提供必要的手段确保灌浆达到设计要求。 灌浆管线应备有备用管线。 如果灌浆过程中出现漏浆 , 应停止灌浆。 应采取一定的堵漏措施 , 只有在堵漏实现后 , 方可继续灌浆。 在水泥浆固结的过程中 , 不应发生人为的扰动现象。 上部结构安装 为保证上部结构的标高和水平度符合设计要求 , 在安装前 , 应调整过渡段的高度。 为保证甲板或组块的位置 , 应设置导向和定位装置。 导向和定位装置应有适当的强度 , 以避免损伤主结构。 上部结构就位后 , 应进行固定 , 以满足设计需要的支撑和连接。 使用吊装方法安装上部结构应符合本章。 所有的焊接工作应符合本《规则》。 第六章 钻井系统和油(气)生产工艺系统 一般规定 钻井系统包括设置在平台上的钻井、固井、录井、完井、修井、试油(气)设备和连接管系 , 以及测井、射孔、回接作业时在平台 上需相应配置的辅助性设施和连接管系。 油(气)生产工艺系统包括设置在平台上进行油(气)井流体分离、原油处理、天然气和油田气处理、含油生产污水处理、化学剂注入、气举、注水和机械采油的设备 ,油 (气 )井流单井计量设备和连接管系。 钻井系统和油(气)生产工艺系统所用设备均须具有合乎要求的出厂合格证、试验证明。 或必须具有有关认证机构核发的证书。 平台作业者应根据所用规范、标准和设备的重要性确定需进行出厂前试验的设备。 钻井系统 应根据本《规则》 有关规定对钻井、固井 、录井、完井、修井作业区进行危险区域的划分。 设置在危险区的钻井系统电气设备应符合本《规则》第九章的有关规定。 井涌监测 平台至少应监测 : 泥浆池中循环泥浆量和液位增减量。 天然气监测。 泥浆气全量监测和气体上返速度。 注入井口的钻井液比重。 井口返回钻井液比重。 起下钻灌入和返出泥浆计量差值。 井控设备 平台井控设备包括 : 防喷器组、导流器、防喷器组和导流器控制系统、井口头连接接头、方钻 杆旋塞、水龙头、水龙带、钻杆安全阀(钻杆内防喷器)、投入式单流阀、投入式单流阀座落接头、泥浆泵、固井泵、压井和节流管线及管汇 , 以及所有相关的管线、阀门的控制盘。 导流器 a)作业者可根据浅层地质情况决定是否配置导流器。 但对新探区或有浅层气的地区必须配置导流器。 b) 导流器应设排放管。 导流器和排放管线上的阀门应为液压系统顺序控制。 在导流器执行元件关闭之前 , 排放管线上的阀门应打开。 在装设有破裂盘的情况下 , 如果导流器排放管线上有阀门 , 这个阀门必须保持常开。 c) 井眼等于或小于 ( 20in)时 , 应控制在 30s内使所有必要的阀门动作、并关闭导流器执行元件。 井眼大于 ( 20in)时 , 导流器控制动作时间不得超过 45s。 d) 导流器执行元件关闭时 , 井液应只限制在导流器管线内。 e) 导流器的排放管线应尽可能短而直 , 并引到井口区外。 排放管线应采用钢性支撑、直径不应小于 (10″), 并与井液流量相适应 , 避免形成过大的压力。 如果弯曲不可避免 , 应采用大弯曲半径形式和防冲蚀超加强的弯头。 f) 在钻井和下表层套管之前 , 应对导流系统进行功能试验和导流管线的扫线。 以后 , 应定 期对导流器控制系统进行功能试验 , 功能试验的间隔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七天。 g) 应消除可能因从液体中沉降出固体而对导流管线造成的堵塞。 防喷器组 应根据地层压力体系(预测的)和钻井要求为钻井系统配置相应的防喷器组。 a) ( 5000psi)以下压力等级的防喷器组的组合至少是 : 1套万能防喷器 —— ( 5000psi)。 2套闸板防喷器 —— ( 5000psi)。 b) ( 5000psi)以上压力等级的防喷器组的组合至少 是 : 1套万能防喷器 —— ( 5000psi)。 2套闸板防喷器 —— ( 10000psi)。 c) 所有防喷器组必须有一套盲板防喷器或带有剪切闸板的盲板防喷器。 d) 所有防喷器组必须至少有一条节流管线和一条压井管线。 其连接位置视防喷器和钻井四通的排列方法而定。 连接处应位于最有可能要关闭的闸板防喷器的下面。 e) 防喷器组必须包括用以封闭通过防喷器组的任何尺寸的钻杆或油管的闸板和油层套管的闸板。 f) 在防喷器组的节流管线和压井管线上建议安装两个控制阀 , 其中靠防喷器本体 两侧的主控阀可为手动阀。 该阀应处于常开位置 , 另一个阀门必须是遥控的。 g) 闸板防喷器应装有闸板锁紧器(机械或液压式的)。 h) 压井管线上应装有止回阀(单流阀)。 i)防喷器组在使用前应进行压力试验和功能试验 , 以后还应定期进行这些试验。 分流器和防喷器组控制盘应设置在邻近司钻的位置 , 在安全区应设置一个遥控控制盘。 井控系统在连接完毕后 , 应进行系统压力和功能试验。 根据情况 , 设置硫化氢监测和报警装置。 爆炸物和放射源的安全防护 平台应设有 单独存放放射源、雷管、爆炸物的专门容器和处所。 放射源、雷管、爆炸物不得相近存放。 该处所应远离生活区 , 并应设置应急安全释放装置。 压力容器和常压容器 钻井系统中的压力容器包括 : 水泥储罐、重晶石储罐、土粉储罐和泥浆除气器等。 常压容器有泥浆配置罐、泥浆储罐和泥浆气体分离器等。 压力容器及常压容器的设计、制造、试验及检验应符合本《规则》。 本章 所列设备、连接管系在平台上的安装及设备的安全装置 , 应符合所用规范、标准的规定。 油(气)生产工艺系统 总则 对油(气)生产工艺系统应提供两级保护。 一级安全保护为最高级保护 , 二级安全保护为次一级安全保护。 这两级保护是互相独立的 , 由两种不同型式的安全装置完成。 安全装置不能做为一般操作装置使用。 操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可以用一个或几个超出操作范围的异常工艺参数来表明。 这些异常被传感器察知后启动关断阀保护工艺设备。 油 (气 )生产工艺系统的保护应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4808最新版本执行。 井口装置及出油管线 压力安全保护 出油管段内的。某公司海上固定平台安全制度规定(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上期入库单价 计算 ,于每月 25 日前上报总工办 二级核算 员 , 总工办二级核算 员 核对无误后,于每月 28日前上报财务部, 材料主管会计 根据暂估 入库单作暂估入 账处理,待正式发票到时, 保管员将第二联(进货验收凭证 联 )附在发票后 面, 一同上报财务, 材料主管 会计 根据 正式 发票做相应会计处理; 3) 退 货及 换 货处理:材料到货已办理入库手续
富、查看更轻松、利用更便利、价格更实惠、购买更放心。 电话: 02568698690,68698693 手机: 15895950966 : 961531377 376977591 616843241 16 特种设备 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特种设备 事故,按照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破坏程度,分为特别重大事故、特大事故、重大事故、严重事故和一般事故。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死亡 30 人(含 30 人)以上
清洗电极 电极表面无附着物或铁锈 半年 03 压力表不压力开关 工程部 直观目测 压力开关高、低限位指示正确,丌接通;压力表指示正确 1 个月 04 压力开关接线端子 工程部 用螺丝刀紧固 接线端子连接牢固、 丌松动 半年 05 箱体 工程部 刷防锈漆 箱体无渗漏或锈蚀 1 个月 06 进出水阀门 工程部 如漏水,添加盘根或更换阀门 阀门无锈蚀,丌漏水 半年 07 水箱内部清洗 工程部
面试流程共分 为初试(包括资格审查)、综合素质面试、专业水平面试以及三层(或二层)主管领导面试四个阶段。 4) 初试主要考察:应聘人员基本情况、应聘动机和离职原因、职业发展规划等;综合面试主要考察: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公司文化适应性、薪资要求等;专业面试主要考察:应聘者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专业特长等。 5) HR 部及事业部 HR 经理、片区 HR 经理要定期对所在事业部
不当,装错或漏装了零件,零件未固定或固定不牢。 工件上的划痕、压痕、工具造成的伤痕以及加工粗糙可能造成用力集中而使设备在运行时出现故障。 (3)安装错误 文件名 机械事故发生原因标准 电子文件编码 SBGL14017 页码 55 安装时旋转零件不同轴,轴与轴承、齿轮啮合调整不好,过紧过松,设备不水平,地脚螺拧紧,设备内遗留工具、零件、棉纱等,都可能使设备发生故障。 (4)维修错误
(另行规定)组织运营状况,统一实施晋升计划。 在年度工作中,对公司有特殊贡献、表现优异的员工,随时予以提升。 ,由试用单位推荐晋升。 第五条 晋升操作程序。 ,依据考核资料协调各部门主管提出的晋升建议名单,呈请核定。 不定期者,另行规定。 ,人力资源部门以人事通报形式公布,晋升者,则以书面形式个别通知。 第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