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练习题:第1单元学业分层测评4寡人之于国也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 A.“ 庶人 ” 泛指无官爵的平民 , 百姓。 周代统治族居住在国中 (城内 )及国郊 , 称为国人。 国人中的上层为卿、大夫、士 , 下层为庶人。 B.“ 文王 ” 姬姓 , 名昌 , 是周太王之孙 , 季历之子 , 周朝奠基者。 其父死后 , 继承西伯侯之位 , 故称西伯昌。 西伯昌四十二年 , 姬昌称王 , 史称周文王。 C.“ 弑 ” 在封建时代称君杀臣、父母杀子。 如《孟子 梁惠王上》 “ 万乘之国 , 弑其君者 , 必千乘之家 ”。 D.文中的“纣”是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又称纣王,因残暴无道,最终导致商朝灭亡。 【解析】 “ 弑 ” 在封建时代称臣杀君、子杀父母。 【答案】 C 8.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孟子认为 , 一个国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 , 那就危险了 , 并通过利害分析 ,进一步劝诫梁惠王要用仁义治国 , 不能提倡利益。 B. 孟子询问梁惠王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 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政。 C. 梁惠王想洗雪魏国的耻辱 , 向孟子询问对策 , 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 , 并 明确指出如果他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 , 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 D. 文王方圆七十里的狩猎场 , 老百姓觉得小;宣王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 , 百姓却认为大。 孟子将两者对比 , 意在阐述与民同乐的思想。 【解析】 C 项 , “ 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 , 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 ” , 原文是假设秦、楚君主的行为 , 而非梁惠王自身的行为。 【答案】 C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 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译文: (2)为民父母 , 行政 , 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 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译文: (3)及寡人之身 , 东败于齐 , 长子死焉。 译文: 【 答案】 (1)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人 , 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主的人。 (2)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 , 施行政治 , 却不免做出类似于驱赶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 , 那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 (的意义 )又在哪里呢。 (3)(可是 )等传到我手中 , 东边被齐国打败 , 我的长子也牺牲在那里。 【参考译文】 孟子谒见梁惠王。 惠王说: “ 老先生 , 您不远千里而来 , 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 ”孟子应对道: “ 大王 , 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 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 大王说: ‘ 怎样有利于我 的国家。 ’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 ’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 ’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 , 那国家就危险了。 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 , 杀掉国君的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