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20xx届高三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向左,且磁通量在减少,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所以感应电流的磁场向左,由安培定则,知感应电流的方向逆时针方向,即向右,故 A正确, BCD错误. 故选: A. 11.某长直导线中分别通以如图所示的电流,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 ① 所示电流周围产生匀强磁 场 B.图 ② 所示电流周围的磁场是稳定的 C.图 ③ 所示电流周围各点的磁场方向在 0~ t1时间内与 t1~ t2时间内的方向是相反的 D.图 ④ 所示电流周围的磁场先变强再变弱,磁场中各点的磁感强度方向不变 【考点】电磁场. 【分析】根据奥斯特实验可知:电流周围存在磁场;麦克斯韦电磁场的理论: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电场. 【解答】解: A、图( 1)是恒定电流,则电流周围产生稳定的磁场,而不是匀强磁场.故 A不正确; B、图( 2)是均匀变化的电流,则其周围的磁场是变化的,而不是稳定的.故 B不正确; C、图( 3)电流大小在 0~ t1时间内均匀增加,而在 t1~ t2时间内均匀减小,但方向却没有变化.所以产生的磁场方向也不会变化.故 C不正确; D、图( 4)电流大小先增后减,则磁场也先增后减,且方向不变.故 D正确; 故选 D 12.已知某种步枪将子弹以速度 v水平射出,射到正对面的竖直靶墙上,测出打在靶墙上的弹头瞬时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θ ,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则根据以上条件( ) A.只能计算出枪口位置与弹孔位置的竖直距离 B.只能计算出枪口位置与靶墙的水平距离 C.只能计算出弹头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D.能计算出弹头 在枪口与靶墙间的位移 【考点】平抛运动.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弹头的竖直分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弹头的运动时间,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竖直高度,结合初速度和时间求出水平位移. 【解答】解:测出打在靶墙上的弹头瞬时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θ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 tanθ= , 解得竖直分速度为: , 则弹头飞行的时间为: t= , 枪口位置与弹孔位置的竖直距离为: , 枪口位置与靶墙的水平距离为: x= ,故 D正确, ABC错误. 故选: D. 13.在静止的车厢内,用细绳 a和 b系住一个 小球,绳 a斜向上拉,绳 b水平拉,如图所示.现让车从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小球相对于车厢的位置不变,与小车静止时相比,绳 a、b的拉力 Fa、 Fb变化情况是( ) A. Fa变大, Fb不变 B. Fa变大, Fb变小 C. Fa不变, Fb变小 D. Fa不变, Fb变大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运用正交分解法分析两根细绳的拉力变化情况. 【解答】解: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水平方向 : Fasinα ﹣ Fb=ma ① 竖直方向: Facosα ﹣ mg=0 ② 由题, α 不变,由 ② 分析得知 Fa不变. 由 ① 得知, Fb=Fasinα ﹣ ma< Fasinα ,即 Fb变小. 故选: C. 14.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电场中 a点以初速度 v0进入电场并沿虚线所示的轨迹运动到 b点,如图所示,实线是电场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在 a点时的加速度比在 b点时的加速度小 B.从 a到 b过程中,粒子的电势能不断减小 C.无论粒子带何种电,经 b点时的速度总比经 a点时的速度大 D.电场中 a点的电势一定比 b点的电势高 【考点】电场线;牛顿第二定律;电势. 【分析】电场线是从正电荷或者无穷远出发出,到负电荷或无穷远处为止,电场线密的地方电场的强度大,电场线疏的地方电场的强度小. 【解答】解: A、电场线密的地方电场的强度大,电场线疏的地方电场的强度小,可知 EA<EB,所以 a、 b两点比较,粒子的加速度在 b点时较大,故 A正确 B、由粒子的运动的轨迹可以知道,粒子受电场力的方向应该指向轨迹的内侧,根据电场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得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整个过程电场力做正功,故 B错误 C、整个过程电场力做正功,根据动能定理得经 b点时的动能大于经 a点时的动能,所以无论粒子带何种电,经 b点时的速度总比经 a点时的速度大,故 C正确 D、由于不知道粒子的电性,也不能确定电场线的方向,所以无法确定 a点的电势和 b点的电势大小关系,故 D错误 故选 AC. 15.如图所示,直升飞机放下绳索从湖里吊起困在水中的伤员后,在某一高度沿直线飞行;在伤员上升的某段过程中,地面上观察者发现伤员的运动轨迹是一条倾斜向上的直线.空气阻力不计,关于该过程中吊绳对伤员的拉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拉力一定竖直 向上,且大于重力 B.拉力一定倾斜向上,且大于重力 C.拉力可能竖直向上,也可能倾斜向上,但一定指向直升机 D.拉力可能竖直向上,也可能倾斜向上,不一定指向直升机 【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分析】地面上观察者发现伤员运动轨迹是一条倾斜向上的直线,因此伤员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而可判定受力情况. 【解答】解:若伤员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直线,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在竖直方向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只受两个力的作用,所以悬索的拉力等于伤员的重力. 若伤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上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地面看,轨迹是斜向上的直线,因此拉力倾斜向上,且指向直升机,故 C正确, ABD错误. 故选: C. 1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滑片 B在图示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 ,当滑动变阻器滑片 B从图示位置向右滑到另一位置时,它们的示数各改变了 ,则此时( ) A.电压表示数为 ,电源电动势为 2V B.电流表示数为 ,电源的效率为 65% C.电压表示数为 ,电源电动势为 3V D.电流表示数为 ,电源的效率为 75% 【考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分析】由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别列出两种情况下的表达式,再联立即可求得电动势和内电阻 【解答】解:向右滑则总电阻变小,电流增加则电压减小,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E=+ ① E=+ ② 由 ①② 解得: r=1Ω E=2V 则电动势为 2V,内阻 r=1Ω A、 C、电压表示数为 ,电动势为 2V,则 AC错误 B、 D电流表示数为 ,电源的效率为: %=75%则 B错误, D正确 故选: D 三.多项选择题(共 16分,每小题 4分.每小题有二个或三个正确选项.全选对的,得 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分.) 17.物体由地面以 120J的初动能竖直向上抛出,当它上升到某一高度 A点时,动能减少 40J,机械能减少 10J.设空气阻力大小不变,以地面为零势能面,则物体( ) A.在最高点时机械能为 105J B.上升到最高点后落回 A点时机械能为 70J C.空气阻力与重力大小之比为 1: 4 D.上升过程与下落过程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2: 1 【考点】功能关系;牛顿第二定律. 【分析】物体以一定的初动能竖直上抛,由于阻力使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有损失.可利用动能定理求出上升过程中阻力做的功,因为阻力恒定,所以再由动能定理可求出当回到出发点时动能.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解答】解: A、物体以 120J的初动能竖直向上抛出,做竖直上抛运动,当上升到 A点时,动能减少了 40J,机械能损失了 10J.根据功能关系可知:合力做功为﹣ 40J,空气阻力做功 为﹣ 10J,合力做功是阻力做功的 4倍,则当上升到最高点时,动能为零,动能减小了 120J,合力做功为﹣ 120J,则阻力做功为﹣ 30J,机械 能减小 30J,因此在最高点时机械能为 120J﹣ 30J=90J,故 A错误. B、由上知,从 A点到最高点机械能减小 20J,当下落过程中,由于阻力做功不变,所以又损失了 20J.因此该物体回到出发点 A时的机械能为 110J﹣ 20J﹣ 20J=70J.故 B正确; C、对从抛出点到 A点的过程,根据功能关系: mgh+fh=40J, fh=10J,则得:空气阻力与重力大小之比为 f: mg=1: 3.故 C错误. 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上升过程有: mg+f=ma1; 下降过程有: mg﹣ f=ma2;则得 a1: a2=2: 1,故 D正确. 故选: BD 18.一列横波沿直线传播,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 A、 B两点.在 t时刻 A、 B两点间形成如图甲所示波形,在( t+3s)时刻 A、 B两点间形成如图乙所示波形,已知 A、 B两点间距离 a=9m,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周期大于 4s,波可能向右传播 B.若周期为 4s,波一定向右传播 C.若波速为 ,波一定向左传播 D.该波波速可能的最小值为 【考点】横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分析】根据两时刻的波形,列出周期通项,得到波速的通项,再分析特殊值确定波的传播方向 . 【解答】解: A、若波向右传播, 3s=( n+ ) T1,( n=0, 1, 2, „ ), T1= s; 若波向左传播, 3s=( n+ ) T2,( n=0, 1, 2, „ ), T2= s 由于 n是整数,当 n=0时, T=4s时,符合 T1通项,波向右传播,而波向右传播周期 T≤4s .故A错误, B正确. C、由图知波长 λ=6m ,若波速为 ,波传播的距离为 x=vt=3m==4 λ ,根据波形的平移,波一定向左传播.故 C正确. D、波传播的最小距离为向左传播 ,波波速可能的最小值为v= m/s=.故 D正确. 故选: BCD 19.如图是一种工具﹣石磨,下面磨盘固定,上面磨盘可绕过中心的竖直转轴,在推杆带动下在水平面内转动.若上面磨盘直径为 D,质量为 m且均匀分布,磨盘间动摩擦因素为 μ .若推杆在外力作用下以角速度 ω 匀速转动,磨盘转动一周,外力克服磨盘间摩擦力做功为 W,则( ) A.磨盘边缘的线速度为 B.磨盘边缘的线速度为 ωD C.摩擦力的等效作用点离转轴距离为 D.摩擦力的等效作用点离转轴距离为 【考点】功的计算;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 【分析】根据线速度 v=ω r;根据功的定义 w=Fs, s=2πr 即可求解 【解答】解: A、根据线速度 v=ωr , v= ,故 A正确 B错误 C、根据功的定义 w=Fs=μmgs ,对应圆的周长 s=2πr ,解得 r= 故 C错误 D正确 故选: AD 20.有 7个完全相同的金属框,表面涂有绝缘层.如图所示, A是一个框, B是两个框并列捆在一起, C是两个框上下叠放。上海市浦东新区20xx届高三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
相关推荐
. 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答案】 B 【解析】 当直线过原点时,直线在两条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斜率可以为任意数,故 不 成立; 当直线的斜率等于 ,可设直线方程为 ,故其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均为 ,故可得 成立,则 是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故选 B. 15. 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三棱柱的顶点 在 轴上, 平行于 轴,侧棱平行于 轴.当顶点 在 轴正半轴上运动时,以下
速率不再增加,此时外界 的 限制因素主要是。 22.在有光条件下,用 14C 标记小麦吸收的 CO2进入上图的物质代谢过程,则 14C在图中的转移途径是。 (用箭头和字母等表示)。 23.当光照不足时,上图中卡尔文循环的哪一步反应最先受到影响。 (填编号),此时缺少的物质是 (写物质名称)。 24. 当光照强度为 3 千勒克司时 , a 物质进入卡尔文循环被利用 的量为 ( mg /l00
年三十晚上,和父亲一同从北平来台湾的几位学生,聚在我们家,席榻榻米而坐包饺子。 ②父亲当时 50出头,秃顶,滚桶式的肚子抢眼。 数十年来一直认为天下最好吃的食物就是饺子。 大年三十晚上的这一顿,他一定要亲自监厨。 饺子非得猪肉白菜馅的, 得他自己亲手用一条新毛巾包上剁碎了的白菜,一回一回地拧出菜汁。 碎菜碎肉搅和在一个大锅里,酱油和其他调味品一丝一滴地往里倒。 搅不上 5分钟就得用筷子沾点馅儿
“ 并联 ” 或 “ 串联 ” ).断开投影仪的电键后,教室内在使用的用电器的总电阻将 变大 (选填 “ 变大 ” 、 “ 不变 ” 或 “ 变小 ” ).若通过日光灯的电流为 ,通电 10秒钟,通过该日光灯的电荷量为 3 库仑. 【考点】 电量及其计算;电阻的并联;家庭电路的连接. 【分析】 ( 1)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是并联的; ( 2)用电器并联相当于增大导体横截面积; (
C. all elevators are designed to open long enough D. no “close” button is fixed on the elevators 7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as fake? A. Thermostat buttons. B. Elevator buttons. C.
成 欢庆香港回归 开国大典 A B C D 20.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如 下 图所示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A.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B.美国主导,多极格局形成 C.冷战结束,美国独霸局面形成 D.多极合作,联合遏制美国 二、 综合分析题 (共 60分) 2工业革命 现代化的进程是工业革命开启的,但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多样性。 材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