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xx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 并联 ” 或 “ 串联 ” ).断开投影仪的电键后,教室内在使用的用电器的总电阻将 变大 (选填 “ 变大 ” 、 “ 不变 ” 或 “ 变小 ” ).若通过日光灯的电流为 ,通电 10秒钟,通过该日光灯的电荷量为 3 库仑. 【考点】 电量及其计算;电阻的并联;家庭电路的连接. 【分析】 ( 1)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是并联的; ( 2)用电器并联相当于增大导体横截面积; ( 3)利用电流定义式的变形公式 Q=It求解. 【解答】 解: ( 1)教室里的电灯与投影仪,它们独立工作、工作时互不影响,故它们之间是并联连接的; ( 2)教室里同时工作的并联的用电器越多,相当于导体横截面积越大,所以总电阻就越小;当断开投影仪的电键后,相当于导体横截面积减小了,所以教室内在 使用的用电器的总电阻将变大; ( 3)由 I= 可得,通过该日光灯的电荷量: Q=It= 10s=3C. 故答案为:( 1)并联;( 2)变大;( 3) 3. 10.冰的密度为 103千克 /米 3,它表示每立方米冰的 质量 是 103千克.当冰熔化成水时,质量将 不变 ,体积将 变小 (选填 “ 变小 ” 、 “ 不变 ” 或 “ 变大 ” ). 【考点】 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 密度的物理意义是表示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质量是指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它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 改变而改变. 【解答】 解:冰的密度为 103千克 /米 3,它表示每立方米冰的质量是 103千克;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冰熔化成水后,状态改变了,质量不变.根据公式 ρ= ,可知当物体的质量不变时,体积和物体的密度成反比,冰熔化成水后,密度变大,体积变小. 故答案为:质量;不变;变小. 11.著名的 马德堡半球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存在且很大.大气压强的数值会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逐渐 减小 ,(选填 “ 增大 ” 、 “ 不变 ” 或 “ 减小 ” ).拦河大坝设计成上窄下宽则是因为水的 深度 越大,水对大坝的压强越大. 【考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液体的压强的特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分析】 马德堡半球实验是首次有力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大气压来自空气的重力,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因此大气压也越小.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 【解答】 解: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大气压与高度的变化规律是: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由于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拦河大坝设计成上窄下宽则是因为水的越往深处的压强越大的缘故. 故答案为:马 德堡半球;减小;深度. 12.我国自行设计的 “ 蛟龙号 ” 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可达 7000 多米.当它下潜到深度为 1000米处时,海水对它的压强约为 106 帕(海水的密度近似取 103千克 /米 3),海水对 “ 蛟龙号 ” 每 米 2的外表面产生的压力为 105 牛. “ 蛟龙号 ” 继续下潜过程中,所受浮力将 不变 (填 “ 变大 ” 、 “ 不变 ” 或 “ 变小 ” ).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分析】 ( 1)根据公式 p=ρgh 求出海水的压强; ( 2)知道海水的压强,再根据 p= 求出压力; ( 3) “ 蛟龙号 ” 在水面下不断下潜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水的密度不变,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公式 F 浮 =ρ 液 V 排 g分析判断所受浮力变化情况. 【解答】 解:( 1) 1000m深度受到海水的压强为: p=ρ 海水 gh= 103kg/m3 1000m= 106Pa; ( 2)由 p= 得, “ 蛟龙号 ” 每 : F=pS= 106Pa = 105N. ( 3) “ 蛟龙号 ” 潜水艇在水面下不断下潜的过程中,水的密度 ρ 不变,排开水的体积不变, 根据 F 浮 =ρV 排 g可知,潜水艇受到的浮力不变. 故答案为: 106; 105;不变. 13.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接在电压为 9伏的电源上,通过它的电流为 ,该电阻丝的阻值为 30 欧.当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12伏时,其电阻为 30 欧,通过它的电流为 安.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分析】 根据欧姆定律求电阻丝的电阻; 根据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回答; 根据在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求电流大小. 【解答】 解: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接在电压为 9伏的电源上,通过它的电流为 , 根据欧姆定律,该电阻丝的阻值为 R= =30Ω ; 因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与温度有关, 与导体是否加电压及电压的大小无关, 所以当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12伏时,其电阻仍为 30欧, 根据在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所以通过它的电流为 =. 故答案为: 30; 30; . 14.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键 S 闭合后,电压表 V 无示数,已知电阻R R2中仅有一个出现了故障. ① 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 R1短路或 R2断路 ; ② 现用一个完好的灯泡 去替换电阻 R2,则小灯 一定发光 (选填 “ 一定发光 ” 、 “ 一定不发光 ” 或 “ 可能发光 ” ). 【考点】 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分析】 ( 1)首先从电路图中获取信息:两个电阻、电压表 V测量的是电阻 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有一处出现了故障,可能是某一处短路或断路,再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析出故障的位置. ( 2)电路发生断路,无电流通过,要将断路部分接通,再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出故障的位置. 【解答】 解:( 1)根据电路图可知,两个电阻串联、电压表 V测量电阻 R1的是两端的电压,电压表无示数,说 明电路中出现了断路或短路. 当电阻 R1出现短路时,电压表 V与一段导线并联,没有示数; 当电阻 R2断路时,电压表与电源的两极不相连,电压表没有示数; 所以故障原因为: R1短路或 R2断路; ( 2)若用一个完好的灯泡替换断路部分的电阻 R2,使电路接通,灯泡一定发光. 故答案为: ① R1短路或 R2断路; ② 一定发光. 15.我们在学习新的物理量时,有时会采用类比的方法.如图( a)( b)所示:在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电压有何关系时,我们可以利用同一水管,通过它的水流和水压之间的关系做类比. ( 1)根据日常 生活中的经验可知:对同一根水管来说,它两端的水压越大,通过它的水流也越 大 ,由此我们可以猜测同一导体,通过它电流和它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可能是: 对于同一导体,它两端电压越大,通过它电流也越大 . ( 2)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现,导体两端的电压大的时候通过它的导体的电流却并 不一定大,请你思考分析并查找原因,下面的选项合理是 A . A.电流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B.电流其实与电压是无关的. C.猜想得到的结论还需要更多实验来验证才具有普遍意义. 【考点】 物理学方法;电流的形成. 【分析】 ( 1)仿照 “ 对 同一根水管来说,它两端的水压越大,通过它的水流也越大 ” ,写出答案即可; ( 2)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据此分析即可解答. 【解答】 解:( 1)对同一根水管来说,它两端的水压越大,通过它的水流也越大, 由此我们可以猜测同一导体,通过它电流和它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它两端电压越大,通过它电流也越大; ( 2)根据 I= 可知,电流的大小不仅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有关,还与导体的电阻有关,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所以,在探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导体的 电流的关系时,应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否则,导体两端的电压大的时候通过它的导体的电流并不一定大,故应选 A. 故答案为:( 1)大;对于同一导体,它两端电压越大,通过它电流也越大;( 2) A. 三、作图题(共 8分)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题必须使用 2B铅笔. 16.重为 20牛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考点】 力的示意图. 【分析】 画力的图示要先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确定标度,按照力的图示要求画出这个力. 【解答】 解: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压力的大小与 物体的重力大小相等, F=G=20N,方向垂直于地面向下,作用点在地面,设定标度为 10N,压力的图示如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