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单元练习2内容摘要:

一尊还酹江月( ) ⑤料峭春风吹酒醒( ) ⑥一蓑烟雨任平生(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 ( 1)乱石穿空, ,。 江山如画, ! (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 3)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 4.下面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仁宗嘉佑三年,与弟辙同试礼部,苏轼兄弟才华出众,同科进士及第。 B.苏轼在诗、词、文、书法等各个领域取得 巨大成就,如诗歌《崇惠春江晚景》,散文《赤壁赋》。 他的书法在宋代书苑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C.苏轼的词一洗绮丽柔靡之风,高远清新之意境,形成了豪迈奔放的风格。 他拓宽了词的题材,“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D.苏轼与其父苏辙、其弟苏洵合称“三苏”。 其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辛弃疾词两首 本课文所选辛弃疾的两首词,主题相同,都表现了作者御敌抗金的爱国思想和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 总体风格是雄健、豪放。 都大量使用了历史典故,借古讽今。 两首词作于不同时期。 《水龙吟》是早期作品,作者时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词中虽然用了蓝天、绿水、青山、红日等景象来陪衬、点染,但没有柔媚繁缛之感。 《永遇乐》是晚期作品,辛弃疾当时以 65岁的高龄在镇江任职,他本以为可以积极备战,积蓄军事力量,但很快发现韩侂胄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于是,作者有了更多的悲愤。 可见,他早期的作品多些昂扬、激奋;晚期作品则转向了苍劲、悲壮。 同为豪放派的词人,苏轼与辛弃疾的风格也同中有异。 苏轼天性忠爱 ,自如畅达;辛弃疾气势沉雄 ,豪壮悲愤。 苏轼词风旷达 ,辛弃疾词风豪健。 评论者总是将苏、辛 并称,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 积累运用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断鸿 h239。 ng 水龙吟 y237。 n 遥岑远目 c227。 n 玉簪螺髻 zān B.拍遍 pi224。 n 倩何人 qi224。 n 鲈鱼堪脍 gu。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