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上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测试内容摘要:
宁静的 旷达 情怀 (五) 无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农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 . 无与为乐者, 遂 . 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 . 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加点的词。 念: 遂: 盖: 2 此文共分三层: ①第一层,记事,交代 ; ②第二层,写景,写 ; ③第三层,抒情,抒发了。 3.贯穿全文线索的是 ,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答:。 答案 1.考虑,想到 于是,就 原来是 2.①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②月下庭中 景物③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3.月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相影也 4.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 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 (六)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下列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东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本文是一篇不足百字的抒情小品,作者 ,宋朝文学家、书画家、被喻为 之一。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语语在文中的含义。 ( 1)相与步于 中庭 ( 2)庭下如积水 空明 ( 3)但少 闲人 如吾两人耳 ( 4) 念 无与为乐者 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并说说它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声。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一句,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分别以“奇趣”和“闲情”为尾词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人教版语文八上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测试
相关推荐
验,表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写“石头房子的骨架”“残留的水泥地面”,突出了居住条件的恶 劣;写筑路工人“用体温来相互取暖”,表现了他们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 作者细腻地描写环境,正是为了深入刻画人物性格。 2.“已有 9 个人开了小差,几天之后,又有 5 个人逃跑了。 ”从侧面反映筑路条件的艰苦。 “有一天晚上,火车没有从城里运来面包。 ”说明粮食缺乏,筑路工人眼看就要受到饥饿的威
) ( 3)可以调 素琴 . . ( ) ( 4)亭亭净 植 . ( ) ( 5) 可远观而不可 亵 . 玩焉( ) 翻译下列句子 ( 9分) (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三)简答题 ( 14分) 两篇短文所采用的写作手法相同,都是 《陋室铭》表明中心的语句是 ,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14.“聚集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的中国人眼睛湿润了”,这一细节说明了什么。 (3分) 答: 15.奥运会是国际盛事,我国运 动员发扬奥运精神,付出艰辛的汗水,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和地位。 你知道我国奥运史上谁获得了第一块奥运金牌吗。 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奥运冠军吗。 请写出他们的名字。 (至少写 3 个)( 2 分) 答: (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1— 15 题。 ( 11 分) 贫困不是理由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选文是描写人在“势极雄豪”的江潮上活动的场面。 B.选文在习俗的记述上较多铺陈、显得内容充实。 C.选文描绘了江潮的壮观,使人惊叹不已。 D.联系上文对江潮的描写,再想像人的活动与汹涌江潮交织一起的景象,多么惊心动魄,令人心驰神往。 2.下面是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一段可分三层,写出了水军训练检阅的 三个阶段。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理解在内容和表达上都较具作者个性色彩的句子,提高欣赏能力,培养语感。 ) 1、其实,苇丛不会“发闷 ”,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 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2、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
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风雨桥,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 桥长一百六十五米,桥面宽十米,桥高十五至二十米。 桥墩以青石砌成,桥面铺设成排的杉木,上面建有长廊, 覆以瓦顶,还建有楼亭五座。 楼亭呈方形,多角重檐,共有房檐五层,层层而上,形似宝塔,气势宏伟,桥面通道两侧有栏杆。 长廊两旁设有长凳,宛如游廊,供行人观赏和休息。 长廊和楼亭的瓦檐、柱头都雕花刻画,龙凤花草,秀丽玲珑,蔚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