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上杜甫诗三首同步测试4套内容摘要:

老翁别 16.„„新战死‖„„无完 裙。 ‖„„ 第一层:三男全被征。 第二层:家中情况。 第三层:老妇自请服役。 17.安史之乱中,差吏的横暴、人民所遭受的苦难 (三) 18.( 1)岂 ( 2)挨次 19.不行。 上边有“县小更无丁”一句说明成年男子已全被征兵,故只有母亲送行。 20.客即杜甫 21.表达了作者对应征“中男”的无限同情之心。 三、 22.(略) 杜甫诗三首评估测试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老妇出门 看 ( ) 老 妪 ( )力虽 衰 ( ) 如闻泣幽 咽 ( ) 不 胜簪 ( ) 决 眦 ( ) 2.填空。 ①《望岳》 选自《 ________》。 作者 ________,其《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 ________、西岳 ________、南岳 ________。 ②《石壕吏》按体裁分,为 ________古风,按表达方式分,是 ________诗。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造化 钟 神秀(聚集) B.家书 抵 万金(值,相当) C. 浑 欲不胜簪(混乱) D.二男 新 战死(最近) 4.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 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一)语段点将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的作者是 ________朝诗人 ________。 2.“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常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说你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迁移过关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的体裁是 ________。 2.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将早春细雨下的景色与烟柳满街的景色作 ________,突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表现这首诗的意境的一项是( ) A.清新自然 B.壮阔雄奇 C.含蓄蕴藉 D.慷慨悲凉 答案: 1. kān y249。 shuāi z224。 n z236。 2.①杜工部集 杜甫 泰山华山 衡山 ②五言 叙事 3. C 4. B (一) 1.唐 杜甫 2.战争 3.残破凄凉 4.见“要点详析” (二) 1.七言绝句 2.草色遥看近却无 3.对比 早春郊野景色的美丽迷人 4. A 杜甫诗三首综合能力测试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 岱( ) 眦( ) 簪( ) 逾( ) 二、文学常识填 空 1.杜甫( 712~ 770),字 ________,别号 ________,朝伟大的 ________诗人。 2.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 ________朝由 ________而 ________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3.《 》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