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上杜甫诗三首课后题及答案内容摘要:
想像来描 绘诗中的图景。 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和“有关资料”。 二、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 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设题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并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关键是要合理地补充某些情节或细节,从而鲜明地再现原作的思想 内容。 如果打算改编成短剧,最好采用集体编写的形式,由教师或个别学生先拟出一个提纲,经讨论后确定各部分的。人教版语文八上杜甫诗三首课后题及答案
相关推荐
译 出 给2 分 ; ② “ 妻 子 ”“ 绝 境 ” 能 正 确 译 出 给 2 分。 ) ⑴ 老 人 和 小 孩 都 高 高 兴 兴 , 显 得 心 满 意 足。 ⑵ ( 他 们 ) 带 领 妻 子 儿 女 及 乡 邻 来 到 这 与 世 隔 绝 的 地 方。 2020 天门(副卷) (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
老翁别 16.„„新战死‖„„无完 裙。 ‖„„ 第一层:三男全被征。 第二层:家中情况。 第三层:老妇自请服役。 17.安史之乱中,差吏的横暴、人民所遭受的苦难 (三) 18.( 1)岂 ( 2)挨次 19.不行。 上边有“县小更无丁”一句说明成年男子已全被征兵,故只有母亲送行。 20.客即杜甫 21.表达了作者对应征“中男”的无限同情之心。 三、 22.(略) 杜甫诗三首评估测试
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3.根据下面的意思,填上合适的成语、 ( 1)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________ ( 2)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________( 3)独有的巧妙的构思。 ________ ( 4)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 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1)作者认为“苏州园林的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单元 zh224。 n y236。 gāng qi225。 ng yōng d224。 i xiōng t225。 ng chān f qīng sh238。 u d224。 sǎo ( )( )( )( )( )( ) ( ) fēng suǒ z224。 n sh237。 l225。 n zi shā yǎ j236。 di224。 n f224。 ng s236。 p225。 o
、关灯、上楼梯、电话铃的响声。 这些随时在你身边发出的响声,你怎么会听不见呢。 你当然知道,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而每一种声响,每一种声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 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 愉快动听的声音,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则会使人痛苦。 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 人有耳朵,听八方,加上眼睛,观四方。 用心听,用心看,也用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