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同步测试3套内容摘要:
质量吗。 列式计算 . K] 五、某汽车厂计划半年内每月生产汽车 20辆,由于另有任务,每月上班人数不一定 相等,实际每月生产量与计划量相比情况如下表(增加为正,减少为负) 月份 一 二 [来 三 四 五 六 增减(辆) +3 - 2 - 1 +4 +2[来 - 5 比生产量最少的一天多生产多少辆。 比计划多了还是少了,增或减多 少。 *自我陶醉 编写一道自己感兴趣并与本节内容 相关的题,解答出来 . 测验评价结果: _______________。 对自己想说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2.- 51 4.- 79 二、 1.- 27 24 三、 5 四、 50 10+[ 1+3+(- 4)+(- 1)+2+(- 5)+(- 3)+0+3+(- 2)] =500+(- 6)=494(千克) 五、 1.+4-(- 5) =9 6+[ +3+(- 2)+(- 1)+(+4)+(+2)+(- 5)] =120+(+1)=121 121> 120 比计划多了 1 辆 . 初一同步辅导材料 (第 11讲)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知识梳理】 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方法一、 由于加法和减法统一为加法了,有理数的加 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加法运算.只要先把减法都化为加法 ,再 按加法的法则来计算就可以了.注意, 当式子全部转化为加法后,便可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来简化运算. 如 ( — 6) — ( — 7) +( — 9) — ( — 3) =— 6+7+( — 9) +3 —— 减法变加法 =— 6+( — 9) +7+3 ――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 15+10 =— 5 方法二、 我们还可以将上述计算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形式, ( — 6) — ( — 7) +( — 9) — ( — 3) =— 6+7—。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同步测试3套
相关推荐
,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 1) 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 ( 2) 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 分析:先画线段图: 1 m 2 m 假设爸爸用 x分钟追上小明,此时爸爸走了 米。 小明在爸爸出发时已经走了 米,小明在爸爸出发后到被追上走了 米,找出 等量关系,爸 爸追上小明时 + = 写解题过程: 三、巩固练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若 A、 B两地相距 480千米,一列慢车从 A地开出
是: _________________ 连续两个偶数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三个连续奇数的和为 75,求这三个数 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为 a,个位数字为 b,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得 到一个新的两位数,把它减去原数,差为 72,可列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平面内的同一点画它们的平行线,能画出两条,则 ( 5)过平面内的不在 a, b 上的一点画它们的平行线,只画出一条,则 . 8,在同一平面内有四条直线 a, b, c, d,已知: a∥ d, b∥ c, b∥ d,则 a 和 c 的位置关系是 . 9,如图, D, E 两点是线段 AC 上的点,且 AD=DE=EC. ( 1) 分别过 D, E画出 BC 的平行线,分别交 AB 于 F,
.①④ 8.下列变形中,错误的是( ) A. m3-( 2m- n- p)= m3- 2m+ n+ p B. m-( n+ q- p)= m- n+ p- q C.-(- 3m)- [5n-( 2p- 1) ]= 3m- 5n+ 2p- 1 D.( m+ 1)-(- n+ p)= m+ 1- n+ p 9.下列去括号错误的共有( ) ① a+ b+ c= ab+ c ② a-( b+ c-
棱柱是 _ ___棱柱 ; 5. 一个六棱柱模型,它的上、下底面的形状、大小都相同,底面边长都是 5cm,侧棱长 4cm,则它的所有侧面的面积之和为 ____ __; 6. 已知三棱柱有 5 个面 6 个顶点 9 条棱,四棱柱有 6 个面 8 个顶点 12 条棱,五棱柱有 7个面 10 个顶点 15条棱, …… ,由此可以推测 n 棱柱有 _____个面, ____个顶点, _____条侧棱 ;
21 ) =_______. , _______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 +b=0,则 a与 b_______. |x|= 51 , 则 x的相反数 是 _______. |m- 1|=m- 1,则 m_______1. 若 |m- 1|m- 1,则 m_______1. 若 |x|=|- 4|,则 x=_______. 若 |- x|=| 21 |,则 x=_______. 二、选择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