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社区科普资源 培养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内容摘要:

整合社区科普资源 培养未成年人科学素质 整合社区科普资源 培养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科学普及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对实施我国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今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而社区作为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侧面,对青少年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培养于国于民至关重要。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期望和民族的未来。 对未成年人开展科普教育,让他们从小走向大自然,走向实验室,走向科技馆,走向夏令营。 未成年人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掌握科学与技术,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这对我们祖国今后的发展将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未成年人的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形成主要依靠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从时间和空间上讲是有限的,为突破时空的有限性,需要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 社区科普资源的利用对未成年人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有着学校教育(科学课和科学教材)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青少年中开展普及科学知识,倡 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社区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那么,如何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未成年人,而且在社区广泛的资源里面,达到资源的最优化,实现科技教育达到“ 双赢”的目的呢。 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一、建立健全队伍、加强组织领导 要开展好社区的科技教育,必须要有一支好的管理队伍,没有科技辅导教师,没有一支管理队伍,没有系统的社区科技活动,只能称之为“三无产 品”。 所以我们提出的首要任务是:健全组织,建设队伍,强化管理。 二、营造宣传氛围,开展科普活动 科技活动是科技教育的载体、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 对青少年,就要以科学启蒙、科学理想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为主要内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树立他们的科学思想,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积极开展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内容丰富、形式多 样的科技教育活动,使未成年人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首先,社区要依托辖区单位,加强对青少年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的科普教育。 可以通过开辟科普画廊、“市民学校”等青少年科普教育阵地,并依托学校这块主阵地,开辟第二课堂,开 办青少年科普教育班,开设 普法课,普及法律常识,广泛向青少年开展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努力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氛围,引导他们自觉履行道德义务,遵守法律规范,自觉抵制伪科学, 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 观、价值观, 优化他们健康成长 的空间。 其次,可以利用寒假、暑期夏令营这个平台,举办科技夏令营活动,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读一本好 书、看一部好影片、写一篇好 读后感、参加一次有意 义的社会活动、参观一个爱国基地”的“五个一” 主 题活动,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科普教育。 使社区青少年在暑期中不仅增长见识,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养,树立科学观和法制观,更能活跃他们的生活,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立足社区资源,注重方式创新社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技普及法,以人为本,立足社区资源,进一步 发挥教育的导向功能,注重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不断开展以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健康知识、运动与健康等多种知识穿插期间来适应未成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等方面的需要。 同时,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灌输教育方式和零打碎敲、无序运作的方法,把未成年人的心愿放在第一位,把未成年人需要作为科普活动的第一选择,普及未成年人所需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基本目的,不能单纯地为活动而活动,硬性进行教育。 而是力求方式多样化,未成年人需要什么,就办什么,采取未成年人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 如把科普教育与未成年人科普宣传车进社区、防震减灾与科学保健知识讲座、青少年船模制作与比赛、电脑科幻画比赛、科普 图片展和科普报告会等活动相结合,这样可以达到时间短、影响大、效果好的目的。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水平是奠定我国未来人力资源的基础,决定国家未来的科技创新能力,启动和推进社区科普资源,培养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社区的大舞台上通过这些内涵丰富、寓教于乐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科学思想,讲 求科学精髓,传播科学知识,倡 导 科学方法,既使未成年人喜闻乐见, 积极参与,又注意不流于形式讲求实效,不仅提高了未成年人的科学文化素养,而且增强了未成年人投身社区建设的凝聚力、向心力。 宣汉县积极开展未成年人科普教育活动纪实当一辆“科普大篷 车 ”驶进宣汉县东乡镇 一完小的操场时,平时安静的校园立刻沸腾了。 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地参观着“科普大篷 车” 的作品。 这是该县 充分发挥科普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开展未成年人科普教育活动,引领他们健康成长的一个缩影。 科普宣传,增长未成年人科学知识 近年来,宣汉县坚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贯穿在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始终,先后投资上万元资金,在县城滨河路建起了长 105 米、宽 ,总面积 450 多平方米的科普画廊,被省上评价为“川东第一科普长廊”。 通过电视台、网站等向广大青少年广泛宣传科普知识、法律知识、自我权益维护知识,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共同关注、关心未成人的良好舆论氛围。 今年初以来,该县把黄、赌、毒、邪教和网络毒害纳入青少科普教育宣传工作重点,于 4 月上旬在全县开展了“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 对邪教、远离黄赌毒邪”为主题的大型图片巡回展,采取播放专题片、展览图片、实例讲解等多种形式,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刻阐述“五毒” 的危害。 科普活动,提升未成年人综合素质 科普教育必须通过生动有趣的科普活动才能完成,为此,近年来,宣汉县先后邀请北京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秘书长马天良、四川大学杨廷栋、山西省科协副主席关原成等众多知名教授、专家来到宣汉,对全县师生进行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培训教育。 在达州市第 23 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期间,组织全县各中小学生、学校科技辅导员和部分学生家长代表共 500 余人,前往达县参加了由市科协组织的科技创新技能培训。 在 2007 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该县有 10 万余名中小学生参加比赛,征集作品 55000 余件,内容涵盖数、理、化、生、计算机等 13 个学科,先后有 325 人获县级奖励、153 人获市级奖励、17 人获省级奖励。 科普项目,促进校外未成年人成才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社区非正规教育的项目优势”是科普项目中一个关心校外未成人的重要项目。 宣汉县把这一项目的实施,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来狠抓落实,建立健全了全县非正规教育项目领导小组,从县到乡到社区,层层建立管理机构,确保该项工作有专人抓。 在该县白马等乡镇,设立了未成年人非正规教育学校,招聘义务教师,定时组织上课和开展公益活动,帮助未成年人学会一定专业技术,提升自我生存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近三年来,宣汉县曾先后举办各类综合性业务和生产、生活技能培训班 100 多期,培训校外青少年 600 余人次,就业率达 100%。 通过“非正规教育” 项 目的 实施,减少了社会流 荡未成年人数,降低了青少年犯罪,为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