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高中历史第三册期末测试2内容摘要:

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主要是因为 A.苏德战场面积大 B.苏德战场是欧洲的主要战场,苏军抗击绝大多数法西斯军队 C.苏联进行正义战争 D.德国 连遭失败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同盟国协同作战,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转折,并走向胜利。 回答 27~ 28题。 27.下列二战期间通过的文件中,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签字的有: ① 《联合国国家宣言》 ② 《开罗宣言》 ③ 《雅尔塔协定》 ④ 《波茨坦公告》 A.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28.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使这两次世界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 ① 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 ② 以 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③ 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 ④ 由于科技进步 ,制造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 A.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战中为协调军事行动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促进了战争进程。 回答 29— 32题 29.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的国际文件,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签字的有 ①《联合国家宣言》 ②《开罗宣言》 ③《雅尔塔会议协议》 ④《波茨坦协议》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30.二战期间,英、美、苏三国首脑会议通过了许多决议,其中基本没有实现的一项是 A.建立联合国 B.苏 联对日宣战 C.战后合作 D.开辟第二战场 31.在德黑兰会议召开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是 A.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击溃德军 B.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C.德军处于盟军东西夹击下 D.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32.二战期间,中国曾两次与英美共同发表重要宣言或公告,这主要说明 A.英美对日本侵华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国取得了与英美同等的国际地位 C.中美英三国在对日作战中需要相互支援 D.美英致力于帮助中国打败日本 第 II卷(非选择题共 40分) 二 、非 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第 33题 14分,第 34题 14分,第 35题 12分,第 35题12分,共 52分。 33. (14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9年,每逢总统就职典礼的全国性日子,人们都要赋予为合众国 作出奉献以新 的意义。 在华盛顿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创立和熔铸成为一个国家。 在林肯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维护这个国家。 使它避免从内部发生分裂。 今天,人民的任务是挽救这个国家及其制度,使它避免因外部因素而瓦解。 8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 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证明这不是真的。 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 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后来这若干年一直是生气勃勃的年代,是这个民主国家的人民获得丰收的年代。 因为这些 年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安全,而且我希望,也带来了更好的认识,即生活的理想是由物质以外的东西来衡量的。 对我们的现在和未来而言,一个民主国家的这段经历是最重要的:他成功地度过了国内危机;它抛弃了许多邪恶的东西;它根据持久的路线建立了新的结构。 而通过所有这些,它坚持民主的实际。 —— 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 (1941年 1月 20日 ) 材料二 世界各国人民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面对着未来,他们既充满希望又满腹忧虑。 在这疑虑的时刻,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期待着合众国的善意、力量以及明智的领导。 —— 杜鲁门就职演说 (1949年 1月 20日 ) (1)1933 年,美国开始了罗斯福新政。 与传统的经济政策相比,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 (2 分 )新政在历史上产生了哪些积极的作用 ?(4 分 ) (2)上述材料美国 1941年和 1949 年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各 是什么 ?(2分 )运用所学知识,分别简要说明相关历史背景。 (4 分 ) (3)材料一中提到的 “人民的任务 ”都得以完成。 以林肯和罗斯福执政时期的美国历史为例,归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