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上生态系统同步测试内容摘要:
者固定太阳光能和海洋水深关系的曲线。 根据图回答: ① 在远洋水域, 从水深 30 米处开始,随着水深增加固定太阳光能的数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生产者中,主要的生 物类群是。 ② 近海水域水深 米左右处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③ 生活在水深 100米以下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主要是 者和 者。 第 2节 生态系统(二) 一、选择题 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各种关系而彼此联系,其中最主要的是 ( ) A.生态关系 B.食物关系 C.物质关系 D.能量关系 2.如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是生产者 B.丁是生产者 丁 甲 乙 丙 C.丙是分解者 D.以上都不正确 3. 某同学列举了以下四条食物链,其中书写正确的一条是 ( ) A.太阳 → 草 → 野兔 → 狐狸 → 虎 B.草 → 野兔 → 狐狸 → 虎 C. 草 → 野兔 → 狐狸 → 虎 → 细菌 D. 虎 → 狐狸 → 野兔 → 草 4.在一个养分充足的淡水湖中,有很多绿藻,使得这一水域出现了一定的污染。 已知湖中有这样的一条食物链:藻类→浮游动物→吃浮游动物的鱼类→肉食性鱼类。 在下列方法中,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大量减少这些藻类的是 ( ) A.除去吃浮游动物的鱼类 B. 大量引入肉食性鱼类 C.完全除去肉食性鱼类 D.大量引入吃浮游动物的鱼类 5.某牧草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区罩起 来。 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了。 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食物链被破坏 B.干旱缺水引起虫害 C.害虫过度繁殖 D.土壤肥力不够 6. 水晶球样的生态球 (如 右 图 ) 常 作为家庭摆设 , 该球密封,内装有水、 2— 3条小鱼,底部有泥沙,并生长着 一些水藻。 妙在小鱼、水藻都是活的。 下列关于 生态球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 生态球 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水草 B.该 生态球 与外界隔绝,所以 小鱼、水藻 一直能繁衍下去 C.该 生态球 必须放在有光照的地方才能使 小鱼、水藻 存活 D。华师大版科学七上生态系统同步测试
相关推荐
) A 铜 B 氧气 C 氯化钠 D 二氧化碳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 分子大、原子小 B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原子不运动 C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 分子可 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4.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大 B 原子同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C 它们都是电中性的粒子 D 它们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5.下列陈述不正确的是(
杂交水稻新品种 B.严禁大规模猎杀梅花鹿 [ C.禁止捕捞和销售人工养殖的珍稀海产品 D.采集人参,应提倡“以养为主,采养结合” 7.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①为人类提供了食物②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工业原料③为 人类提供了氧气④为人类提供了优美的生 活环境。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 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下列法律、法规中不属于直接保护我国野
AB两项 2下列关于肺泡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表面积之和很大 ,很薄 ,肺泡壁才与毛细血管紧贴在一起 2 一天,某 地 发生特大 车祸 , 一乘客 受重伤急需输血。 已知该伤员的血型是A B 型,则应为该伤员输 血的血型是 ( ) A .B型 B .A型 C .AB型 D .O型 2下列有关肺泡内气体交换的不正确叙述是: ( ) 2与人体新陈代谢直接有关的器官系统有 ( ) 、呼吸
位的天体 二、填空题 10. 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 重要的近邻是 和。 (填行星名称) 11.卫星是 运行的天体,卫星本身 发光(填“会”或“不会”)。 其中 地球的天然卫星有 颗,是 12.所有的大行星形状都接近于 ,它们都在不停地 ,同时还在不停地绕 作 运动。 13.将下列特征与对应的行星用直线连线: ①最亮的行星 水星 ②离太阳最近的 行星 火星 ③卫星最多的行星 金星 ④最巨大的行星
2x xx B、 c a ac b b C、 1abab D、 6 2 2 13 4 2yyxx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 22= 4 B、 22= 4 C、 22= 14 D、 22=14 1方程 11 12 xxx去分母后的结 果正确的是 ( ) A、 21x=1 B、 21+x=1 C、 21+x=2x D、 21x=2x
角三角形中, 30176。 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三、解答题( 21题 12分,其余每题 10分,共 52分) 17.如图所示,菱形 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 O, AE∥BD , BE∥AC , AE, BE相交于点 E,那么四边形 OAEB是矩形吗。 说明理由. 18.如图所示, O为 □ ABCD对角线 AC 的中点, EF经过点 O 交 AD于点 E,交 BC 于点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