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曲阜市20xx-20xx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1)内容摘要: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 ) A.小说以老街上的“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这一俗语开篇,是为了引出后文对贺府的介绍。 B.做了京官的贺家后人衣锦返乡时,海爷家人“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说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 C.海爷买下贺府,并精心照料祠堂,贺府后人还乡寻旧,感念海爷恩德,这一情节前后照应,设计自然而又精巧。 D.小说通过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生动细致地刻画了海爷这 一有长远目光、行事果断但又胆小怕事的人物形象。 E.起初,每至清明,贺家的子孙三三两两前来祭祖,后来不再有人来了,这说明贺家人已经穷困潦倒,无力来祭祖了。 8.小说第三段写贺府后院的环境有何作用。 (4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说以“走正门”为题有何作用。 “走正门”这一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古代诗文阅读( 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13题。 思同,幽州人也。 思同事刘仁恭为银胡指挥使,仁恭为其子守光所囚,思同奔晋,以为飞胜指挥使。 思同为人敢勇,善骑射,好学,颇喜为诗,轻财重义,多礼文士,然未尝有战功。 明宗时,以久次为匡国军节度使,徙镇雄武。 居五年,来朝, 明宗 . . 问以边事,思同指画山川,陈其利害。 思同去,明宗顾左右曰:“人言思同不管事,能若是邪。 ”于是始知其材。 石敬瑭 讨董璋,思同为先锋指挥使,兵入剑门,而后军不继,思同与璋战,不胜而却。 应 顺 元 年 二 月 潞 王 从 珂 反 凤 翔 驰 檄 四 邻 言 奸 臣 幸 先 帝 疾 病 贼 杀 秦 王 而 立 幼 嗣 侵 弱 宗 室 动 摇 藩 方 陈 己 所 以 兴 兵 讨 乱 之 状 因遣伶奴安十十以五弦谒思同,欲因其欢以通意。 是时,诸镇皆怀向背,所得潞王书檄,虽以上闻,而不绝其使。 独思同执十十及从珂所使推官郝诩等送京师。 闵帝嘉其忠,即以思同为西面行营马步军都部署。 三月,会诸镇兵围凤翔,破东西关城。 从珂兵弱而守甚坚,外兵 伤死者众,从珂登城呼外兵而泣曰:“吾从 先帝 . . 二十年,大小数百战,甲不解体,金疮满身,士卒固尝从我矣。 今先帝新弃天下,而朝廷信用奸人,离间骨肉,我实何罪而见伐乎。 ”因恸哭。 士卒闻者,皆悲怜之。 兴元张虔钊攻城西,督战甚急,士卒苦之,反兵攻虔钊,虔钊走。 羽林 . .指挥使杨思权呼曰:“潞王,吾主也。 ”乃引军自西门入降从珂。 而思同未知,犹督战。 严卫指挥使尹晖麾其众曰:“城西军入城受赏矣。 何用战邪。 ”士卒解甲弃仗,声闻数里,遂皆入城降。 诸镇之兵皆溃。 思同挺身走,至长安。 西京副留守刘遂雍闭门不纳,乃走潼关。 从珂引兵东,至昭应,前 锋追执思同。 从珂责曰:“罪可逃乎。 ”思同曰:“非不知从王而得生,恐终死不能见先帝于地下。 ”从珂愧其言,乃杀之。 汉高祖即位, 赠 . 侍中。 (节选自《新五代史》)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应顺元年二月 /潞王从珂反 /凤翔驰檄四邻 /言奸臣幸先帝疾病 /贼杀秦王而立幼嗣 /侵弱宗室 /动摇藩方 /陈己所以兴兵讨乱之状 / B.应顺元年二月 /潞王从珂反凤翔 /驰檄四邻 /言奸臣幸先帝疾病 /贼杀秦王而立幼嗣 /侵弱宗室 /动摇藩方 /陈己所以兴兵讨乱之状 / C.应顺元年二月 /潞王从珂反 /凤翔驰檄四 邻 /言奸臣幸先帝疾病 /贼杀秦王而立 /幼嗣侵弱 /宗室动摇 /藩方陈己所以兴兵讨乱之状 / D. 应顺元年二月 /潞王从珂反凤翔 /驰檄四邻 /言奸臣幸先帝疾病 /贼杀秦王而立 /幼嗣侵弱 /宗室动摇 /藩方陈己所以兴兵讨乱之状 /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宗”是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 B.“先帝”用以称呼本朝在位皇帝的亡父,“先”指已故的,多用于尊长,如先君、先妣。 C.“羽林”为“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意,是皇帝卫军的名称,汉武帝时始设。 D.“赠”是指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获得追赠的官员生前一般官职很低。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思同起初为官,略有波折。 他先是在刘仁恭手下为官,后来刘仁恭被他的儿子刘守光囚困,王思同便 奔逃, 后来做了飞胜指挥使。 B.王思同文武双全,为官尽责。 他喜欢作诗,常礼遇 文士 ,明宗 时曾调职镇守雄武, 从容回答明宗 对边 事的 询问, 令君臣 大为惊异。 C.王思同立场坚定,忠心耿耿。 潞王向他示好,他不为所动,并将其手下安十十和郝诩等送至京城,其忠心得到了皇帝的褒奖。 D.王思同重节 重义,为君赴死。 王思同会同各路兵马攻打潞王,终因军心涣散兵败逃亡,被俘后他凛然陈词 ,令潞王羞愧 ,终被杀害。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分) ( 1)今先帝新弃天下,而朝廷信用奸人,离间骨肉,我实何罪而见伐乎。 ( 2)西京副留守刘遂雍闭门不纳,乃走潼关。 从珂引兵东,至昭应,前锋追执思同。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 1415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成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 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 亲人赶制棉衣。 E.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15.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 《望海潮》 (柳永 )词中写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 殷富这个繁华都市 穷奢极欲的一面的句子是: “ , ,。山东省曲阜市20xx-20xx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1)
相关推荐
( ) A - 412 B - 212 C -1 12 D 1 12 二、填空题: (每题 3分,共 36分) 13.将下列几何体分类,柱体有: ,锥体有 (填序号) ; 俯视图左视图主视图 14.如图 11中的几何体有 个面,面面相交成 线; 15.薄薄的硬币在桌面上转动时,看上去象球,这说明了 ____ _____________. 16. 六棱柱有 个顶点, 个面 , 条棱;
宗棠 ④ 林则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资本输出是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的重要手段。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明确规定允许列强进行资本投资、开设工厂的是 A、《黄埔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北京东郊民巷是重要的外 国使馆 界,这一地区单独被辟为 “ 使 馆界 ” 始于 A 《北京条约》 B 《天 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 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 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这首民间小 调所直接反映的事件是 A.南京大屠杀 B.九一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甲午中日战争 16. 2020 年 4 月,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国民党主席连战举行了会谈。 历史上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
家系的系谱图;对该家系中 l~4号个体分别进行基因检测,将含有该遗传病基因或 正常基因的相关 DNA片段用电泳法分离,结果如图 2,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患病基因显示为另一个不同的条带。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图 2中的编号 c对应系潜图中的 4号个体 B.条带 2的 DNA片段含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 C. 8号个体的基因型与 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2/ 3 D.
4分) ) 某同学利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一圆柱体工件的直径和高度,测量结果如图 (a)和 (b)所示。 该工件的直径为 ________cm,高度为 ________mm。 12.( 4 分) 为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分 评卷人 某同学在墙壁上固定了竖直的标尺,让小钢球在标尺附近无初速释放,然后启动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连拍两张照片的时间间隔为 T,得到了如右图所示的照片。 测量出
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 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 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行使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自治权,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司法自治权和变通执行权等 ③民族自治地方要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法律赋予的自治权 ④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只有少数民族才能享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花开有时,圆梦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