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3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测试内容摘要:
浙江 ” 在南方,表达了流落异乡的人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 C 11.《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 “ 原应叹息 ” ;第五回中有茶名为 “ 千红一窟 ” 、有酒名为 “ 万艳同杯 ” ,其谐音为 “ 千红一哭 ”“ 万艳同悲 ”。 这些反映了《红楼梦》的创作风格为 ( ) 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 《红楼梦》描写了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当时社会种种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及其日益衰亡的历史趋势,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答案: C 12.戏曲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宋代最发达的戏曲形式是 ( ) A.曲子词和鼓子词 B.杂剧和诸宫调 C.南戏和杂剧 D.南戏和曲子词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戏曲与其说唱形式区别开来。 答案: C 13.《家有儿女 》里刘星常挂在嘴边的话是 “ 我怎么比窦娥还冤呢 ”。 “ 窦娥 ” 这一形 象出自下列哪位戏剧家的代表作品 ( ) A.关汉卿 B.白朴 C.马致远 D.王实甫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 窦娥 ” 是元代杂剧家关汉卿代表作《感天动地窦娥冤》的主人公。 答案: A 14.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举行的维也纳 中国新春音乐会上,中国的京剧与西方的交响乐交相辉映。 中国艺术团选择京剧作为表演重点的原因是 ( ) A.京剧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B.京剧服饰华丽,体现了中国文化雍容华贵的一面 C.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D.京剧代表了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京剧艺术的认识能力。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最能代表中国。 答案: C 15. 1993 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会谈之余两人均唱了几段自己喜爱的国粹艺术 —— 京剧。 这一段佳话说明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具有( ) A.相同的心理素质 B.共同的文化传统 C.相同的经济基础 D.共同的生活习俗 解析: 京剧属于中国的 “ 国粹 ” ,两会会长在异地会谈,共同唱起 “ 京剧 ” ,足以。岳麓版历史必修3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测试
相关推荐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② 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 ③ 注重理论研究 ④ 以科学实验见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 根据材料可看出古代数学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的特点。 答案: A 7.北朝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认为 “ 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 ”。 这主要是强调 ( ) A.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 B.应抓紧农时耕作 C.主张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C.皇权不断加强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 答案: C 解析:从上述材料的君臣关系看,大臣的地位是越来越低,表明了皇权的不断加强。 1汉统治者吸取秦的教训,建立了太子制度,立太子的基本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对此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①其原则继 承了先秦宗法制 ② 其确保了西汉初年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 ③
) A.义务教育 B.扫盲教育 C.教育大革命 D.民族教育 解析:选 B。 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最急需的是提高现有劳动者的素质,即扫盲教育。 2.图中所示是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煤矿工人速成中学学习,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 A. 1950 年以后我国 开展大规模扫盲运动 B. 1982 年中国颁布的宪法要求扫盲 C. 1986 年,全国人大通 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 1958
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 1832 年,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即将结束,资本主义处在上升阶段,而此时主张共同劳动、按劳分配超出了社会现 实发展水平,故选 D。 3. 某西方学者评论说 : “ 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 , 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 „„ 实际上 , 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 ”
为 “ 傩 ”。 因此 “ 傩 ” 的产生应与宗教巫术有关。 2.下列关于宋代南戏和元杂剧的评述, 不. 正确的是 ( ) A.根本原因是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它们的表演方式和表现内容的手法相同 C.都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表达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D.在文学风格上都属于现实主义 解析:选 B。 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表现, 其表现内容和手法与南戏都不相同。 3.宋元时期,话 本、杂剧的出现丰富
这是一本书 . pencil 铅笔 It’s a pencil. 这是一支铅笔. eraser 橡皮擦 It’s an eraser. 这是一块橡皮擦. table 桌子 book 书本 desk 书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