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20xx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b卷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下列内容属于“这一时期的改革”的是 A.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B.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办厂 C.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 放 D.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1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 340亿美元增加到 1929年的 830亿美元。 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 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 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 1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 无寡,安无倾。 ”由此可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下史实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 1929~ 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 B.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 C. 20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 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 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 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表明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 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2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2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 .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 .会馆为旅居异地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 .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2《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 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胜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面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商品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待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2 1500 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 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 这位航海家应属于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2 16—— 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 256%,工资上涨了 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①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