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基础训练内容摘要:
50 公斤左右,可是 2020 年,他的棉花亩产竟翻了一番,其法宝就是实施了滴灌 „„ (1)试分析新疆和硕县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及主要的制约因素。 (2)近几年新疆和硕的特色农业种植规模日益扩大,试分析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3)和硕县农民的增产增收,主要得益于 (双选 )( ) A.种植品种的改良 B.种植技术的改良 C.耕地规模的扩大 D.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E.化肥农药的使用 F.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17. (2020全国文综卷 Ⅰ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2 分 )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 ,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 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 图 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 图 b 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 世界上酒精度最高 ( 度 )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 (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 (3)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 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答案及解析 12【解析】 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周期性、地域性的特点,而图示是水果栽培区,应是地域性特点。 ① 地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大的秦岭阻挡,冬季冷空气不易进入;夏季受四周地形阻挡,气流较封闭,温度偏高。 【答案】 3【解析】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上,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适合水稻生产。 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地处丘陵,受地形影响,发展立体农业。 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 “ 水稻田 — 甘蔗地 — 鱼塘 — 花卉棚 ” 则主要受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 环地 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主要受交通运输的变化和农产品保鲜技术的发展影响。 【答案】 D 46【解析】 据图可知图中横坐标为从我国广东至黑龙江,从 南 向北纬度升高,纵坐标为海拔高度的变化。 两者结合起来反映了垂直变化与从低纬向高纬变化规律相似的特点。 对应的农作物分布也相似。 结合我国广东、云南、江苏、河北和黑龙江四省区的农。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基础训练
相关推荐
.居民燃烧煤炭等燃料做饭和取暖,排放大量烟尘 C.工矿企业燃烧煤炭排放大量烟尘和废气 D.汽车、飞机、火 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排放大量尾气 10.保护和改善环境,不应该 ( ) A.加强城市管理 B.控制经济发展 C.进行全面规划 D.扩大绿地面积 11.首都北京提出建成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建设方针,主要考虑的是 ( ) A.强化北京市民以 至全国人民的政权意识 B.经济建设不再是北京的工作重心
0,536,875 人。 普查登记的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以下简称为“大陆”)的人口共 1,339,724,852 人。 “大陆”人口中,汉族人口为 1225932641 人,占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 113792211 人,占%。 “大陆”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1265825048 人相比,十年共增加 73899804 人,增长 %,年平均增长率为 %。 21.
下列不利于矿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做法是 ( ) A. 、复垦 C. D. 15. 区域内能源资源的开发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 B. D. 16. 下列能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能源的是 ( ) ①风能 ②生物能 ③天然气 A.①②③④ B. C.③④ D.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在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此完成 以下 2题。 17.
程分散。 第 4 题,众多电器工业集聚在柳市镇并不是依靠资源丰富、能源充足,而是由于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同时社会协作条件好可取得规模效益。 答案: (2020年宜昌市质检 )读甲、乙两新工业区分布图, 完成 5~6 题。 、乙新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形成的高技术工业区 解析:选 C。 甲为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乙为美国硅谷。 两者都是在 20 世纪 50
生气象灾害 B. 全年高温 C.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D.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8. 东南亚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社 会经济条件之一是 ( ) A.劳动力丰富 B. 科技水平高 C.资金雄厚 D. 机械化水平高 9.(双)亚洲水稻种植业商品率低的原因是 ( ) A.机械化水平低 B. 人口众多 C.交通不便 D. 每户的稻谷总产量小 二、综合题 10.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 1)①
A. 气候炎热,终年湿润多雨 B.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 劳动力资源丰富 D. 临太平洋,便于商品经营 7. 19世纪中叶以前,环地中海地区水果、蔬菜、花卉不能大量生产的主要原因是 ( ) A. 自然条件不适合花卉生长 B. 交通不便 C. 花卉生产技术水平低 D. 没有灌溉水源 8. 我国有“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的记载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土壤性质不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