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考试题内容摘要:

飒地飘落满 地黄叶,用另一种鲜艳,点缀着山光水色,也是怪有情调的。 色彩总是搭配起来,要好看些。 站在山下,放眼看去,红中有黄,黄中有绿,于是,风景便格外好看了。 每年秋天,人们到香山去,无不志在红叶。 但我,却总要拾几片银杏树叶,夹在书里,作书签用。 而且,我到别处去,若见到银杏树叶,也有收集的兴趣,无非留在书册里,作一个小小的纪念。 这片银杏叶,从此在书中的某一页与某篇相伴,也多了一丝斯文。 有时候,翻开书,未读文章,先读叶片,因为很容易就翻到夹着叶片的那一页,它马上就突然出来。 于是使你想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某地逗留的情 景。 在大自然中,它算得上最微末的事物了,所以,它从来也不会扮演重要角色的。 它在你的书页中,那种不想让你注意,也不想让你不注意的自然而然的样子,其实,也含有一份做人之道的平实在内的。 若是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也就多了一点自知之明,便省得许多力不从心的烦恼。 当然,也就有了尊严。 叶是一回事,但无数的叶构成的树,则是另一回事。 我记得有一年,在山东泰安的岱庙里,见到两棵并肩立着的古银杏树,中间只隔着一条甬道,可谓形影不离数千年。 两棵数高约几十米,数径也得两三人合抱,确是一副非凡模样。 看到这两棵历经沧海 桑田,阅遍人间变化的参天古数,同行的人,都膜拜之,仰视之,赞叹之,无法不肃然起敬。 有人说,泰山为五岳之首,那么泰山下的这两棵银杏树,也许是最古老的了。 银杏树给人的感觉,是疏朗端庄,是高标挺拔,但它的叶片,却是明洁俏丽,优雅可人。 这也是伟岸的人,和寻常的人,各有其不一般的特色了。 伟岸者有其抱负,寻常人有自己的志趣,这世界所以美丽,就是有各种不同的追求和目标。 假如我们都能懂得大自然中,没有 两张绝对相同的叶片,那么对于拾叶者的启示,莫过于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了。 前不久,到广东韶关的南华寺, 时值初冬,南方的季节要晚些,但那银杏树叶,也到枯黄坠落的日子。 在香烟缭绕中,飘然而下,落地无声,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看着看着,也仿佛悟到了一点禅意。 这世界,这人类,也不就这样一季一季地生生不息吗。 这无限之中,具体到每一个人,又是极有限的。 因此,叶片不大,却总是应该记下它的一段时光。 人也一样,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绿碧绿的蓝天。 去了,也就由它去了,但你留下了它呢,也就留住了。 知识见闻的积累也好,生活中辛酸和悦的感受也好,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也好,都是应该珍惜,应该谨记的。 这样,你拾起一片一片 叶子的同时,也就觉得活着是多么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了。 1 作者在 “ 拾叶 ” 中都获得了哪些乐趣。 请加以简要概括。 ( 6分) 答: 1 文章既写了泰安岱庙的银杏,又写了韶关南华寺的银杏,这样写是否重复。 请说明理由。 ( 6分) 答: 1 作者从 “ 拾叶 ” 中都产生了哪些人生感悟。 请简要回答。 ( 6分) 答: 1 简答题(任选一题, 100字左右 ,5分) ( 1)请简述 《家》中琴作为新女性的表现。 ( 2)简析 《巴黎圣母院》中 伽 西莫多这一人物形象。 ( 3)请 简述《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这一人物形象。 答: 四、作文 (70 分 ) 读懂下面诗句的意思,并任选一句作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①春水碧 于天,画船听雨眠 ②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③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考试参考答案 D B C ①岩扉松径长寂寥 ②袅袅兮秋风 ③吞声踯躅不敢言 ④三顾频烦天下计 ⑤碣石潇湘无限路 ⑥石破天惊逗秋雨 ⑦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⑧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⑨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⑩逸豫可以亡身 ⑾飞羽觞而醉月 ⑿人间正道是沧桑 略 上阙写尽了作者的凄惋之情。 “无言 ”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 “无言 ”、“独上 ”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故国旧地,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 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里, “寂寞 ”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下阙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一句,作者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此句运用味觉来写愁:这里的味道不是普 通的酸甜苦辣,而是一种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深的感觉;舌品不得,心感方知。 作者不是将 “愁 ”诉诸人们的味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①不同。 前诗“客来”二句写诗人梦中醒来,不知身在何方,但见西窗外水天相接,烟波浩渺。 诗人不被贬谪所困,仍能悠然欣赏自然环境的清静壮美,表现出一种旷达、洒脱的情怀。 后诗“溪边”二句写热闹过后,路人稀少,斜阳下诗人只身独处,在方向不明的三叉路口,百无聊赖地数过往行人。 蕴蓄着诗人晚年被贬,对不幸身世与不平社会的感叹,表现出落寞 与不平的情怀。 /②相同。 后诗“溪边”二句写诗人悠闲地独自站在溪边的三叉路口,在斜阳余晖下,数着一个个的过路行人。 表现出诗人摆脱了被贬的痛苦,心中满是闲逸洒脱的情怀。 1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