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xx-20xx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内容摘要:

用科学知识解释一些魔术中的现象. 10.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 实验室温度计: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进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测量前应先估测被测液体的温度,了解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若合适便可进行测量. 【解答】 解: A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所以是错误的. C碰到了容器的底部,所以是错误的. D碰到了容器的侧壁.所以是错误的. 故选 B. 【点评】 温度计的使用是初中物理比较重要的实验技能考核内容,即使卷 面考试时出现的频率也是很高的,所以一定要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1.当室内温度为 20℃ 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如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A. B. C. D.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分析】 蒸发具有致冷作用,能使温度下降;但酒精蒸发后,受周围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 【解答】 解: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 围温度示数相同时,不再上升; D图象与事实相符合. 故选 D. 【点评】 此题通过图象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考查了蒸发特点和现象,要注意分析;大部分学生知道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温度降低,如果没有考虑酒精蒸发完毕后温度的回升,会选错答案,因此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再做题. 12.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 ℃ ,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 ℃ 和 ℃ ,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 ℃ 和 ℃ B. ℃ 和 ℃ C. ℃ 和 ℃ D. ℃ 和 ℃ 【考点】 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 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解答】 解: 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 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 ℃ ,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 ℃ ,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病人的体温不高于 ℃ , 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 ℃ . 所以体温是 ℃ 的人测量的结果是 ℃ ,体温是 ℃ 的人测量的结果是 ℃ . 故选 B.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体温计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我们的启示是:使用之前别忘了 “ 甩一下 ” . 13.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冬天口中呼出的 “ 白气 ” 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 D.烧开水后,看到的 “ 白气 ” 是汽化现象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分析 】 此题需要结合物态变化进行判断,首先判断物态转化前后的物体状态,分析物态变化;知道汽化有两种方式;根据选项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选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B、 “ 白气 ” 是水蒸气液化的现象,选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C、剪去侧枝,即减小了树的表面积.根据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知,减小了表面积,即可减少水分的蒸发.正确,不合题意. D、 “ 白气 ” 是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汽化的两种方式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14.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将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 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 C. “150 分贝 ” 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 D. “150 分贝 ” 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 【考点】 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调;响度. 【分析】 解答此题要知道: ( 1)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等级的单位,而不是用来计量音调的高低的. 0dB是人刚 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30﹣﹣ 40dB是理想的安静环境. ( 2)超声波是指高于 202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 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 【解答】 解: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可以用分贝来计量,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等级的单位,而不是用来计量音调的高低的;超声波是指高于 202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 故选 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贝这一单位的理解和掌握,明确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等级,属于识记内容. 15.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 舟、吃粽子也成为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粽子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 “ 小火 ” 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用 “ 小火 ” 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能更快的将粽子煮熟 B.用 “ 大火 ” 可使水沸腾更剧烈,沸点升高,不应该改用 “ 小火 ” C.水沸腾后,改用 “ 小火 ” 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 D.水沸腾后,用 “ 大火 ” 或 “ 小火 ” 煮,水温都不变,用 “ 小火 ” 煮可节能 【考点】 沸腾及沸腾条件. 【分析】 ( 1)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升高,沸点升高;液体沸点跟其它因素没有关系. ( 2)液体沸腾时,不断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 解: A、改用 “ 小火 ” 没有改变水面上气压,不能改变水的沸点.不符合题意. B、改用 “ 大火 ” 没有改变水面上气压,不能改变水的沸点.不符合题意. C、水沸腾后,无论用 “ 小火 ” 还是 “ 大火 ” ,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D、水沸腾后,用 “ 大火 ” 或 “ 小火 ” 煮,水温都不变,用 “ 小火 ” 煮可节能.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 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升高,沸点升高. 16.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D. “B 超 ” 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由于超声波无法在空气中传播 【考点】 声与信息;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能量. 【分析】 解决此题需掌握: ① 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音值,是一种监测设备,并不是降低噪音的手段和措施. ② 物体振动而发出声音,但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 ③ 声音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④ 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不能直接感受到的声音. 【解答】 解: A、设置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音值,是一种监测设备,并不是降低噪音的手段和措施,在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不能减弱噪声.此选项不合题意. B、只要物体在振动,就一定能发出声音,但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要想听到声音,需要通过传播声音的介质将声音传播到耳朵里.此选项说法不正确,不合题意. C、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人的听觉范围是 20Hz﹣ 20200Hz,由于超声波的频率在 2020Hz以上,所以人耳不能直接听到 “B 超 ” 发出的声音.此选项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 此题属于一道声学综合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与信息、声音与能量、超声波和次声波及防治噪声的途径等多个知识点,题目难度不大,但需要学生牢固掌握声学基础知识才能解答. 17. “ 神十 ” 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 “ 天宫一号 ” 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 108米 /秒 D.王亚平讲课声 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响度. 【分析】 (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3)声音在 1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340m/s; ( 4)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解答】 解: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 A选项说法正确;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 B选项说法不正确; C、 在 “ 天宫一号 ” 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 340米 /秒,故 C选项说法不正确;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响度很大,故 D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A. 【点评】 本题借助 “ 神十上天、天宫授课 ” 这一历史事件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科技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18.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 c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减少,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考点】 沸腾及沸腾条件. 【分析】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沸点与 气压有关,同种物质气压不变,沸点不变. 【解答】 解: 由题可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减少,所以水的沸点是不变的,但是 b、 d表示沸点都变了,所以 BD错误. 但由于水的质量减少,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温度升高的比较快,所以 A正确. 故选 A. 【点评】 解决本题要抓住一种液体的沸点,只与气压有关,与液体的质量大小无关,但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变小. 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 28分) 19.日常用语中的声音的 “ 高 ” 、 “ 低 ” ,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 “ 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 ” ,这里的 “ 低 ” 是指 音调 , “ 高 ” 是指 响度 . 【考点】 音调;响度.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 解:男低音是指声带振动频率慢,发出的音调低;放声高歌是指声带振动幅度大,即发出声音的响度大; 故答案为:音调;响度.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音调和响度定义去分析解答. 20.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甲和乙 ;响度相同的是 甲 和丙 . 【考点】 音调;响度. 【分析】 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快慢有关系;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 【解答】 解: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 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甲和乙;甲和丙.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对其影响因素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 21.交通噪声是城市的主要来 源之一,如图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在 声源处 和 传播过程中 控制了噪声.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 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解答,知道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解答】 解:市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隔音墙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声源处,传播过程中. 【点评】 减弱噪声,一般就是从声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