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20xx-20xx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 A.老于想请中学同学项市长帮忙却不好意思开口,但女儿正处于学业的关键阶段又 让他觉得自己必须开口。 整个故事就在这两种心理的交叉冲突中展开。 B.作者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老于,如电话联系项市长时“声音挺大,“高 声坚持说没事,显示出他说话时的自豪心理。 C.小说使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式的视角,灵活的叙述方式,平实细腻的语言描写, 展 现了老于内心矛盾复杂的斗争和辛酸无奈的心理。 D.看到项市长家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老于 自感寒碜,为迎合项市长的爱好,只好大谈文学。 E.老于最后对一棵龙盘槐倾诉,反映了知识分子维护自尊的心理,也直接批评了当今 项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 ( 2)作品的第五段是如何表现老于的心理的。 请简要分析。 ( 6 分) ( 3)作品主人公老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 6 分) ( 4)请结合全文,探究“树的深刻意蕴。 ( 8 分) 12.(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 — ( 4)题。 ( 25 分) 马寅初:风雨人生一百年 马寅初十几岁时,维新之风吹到家乡。 他受维新思潮的影响渴望外出读书。 1901年秋,20 岁的马寅初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北洋大学矿冶系。 1906年秋,他进入美国耶鲁大学矿冶系学习,后入哥伦比亚大学改学经济学专业。 当时,留美的中国学生获取学位的‚窍门‛是写论文时选择导师不熟悉的有关中国问题。 马寅初在哥伦比亚大学做博士论文时,却把‚纽约市财政‛作为题目。 他对纽约进行了详实的调查后,高质量地完成了论文,此文还被哥伦比亚大学选为教材。 马寅初回国后,应邀到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 30 年代前期,他又担任南京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 为了显示‚礼贤下士‛,蒋介石请马寅初担任立法院的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实际上就是南京政府的最高经济顾问,参与经济政策的制定。 面对千疮百孔的民族经济,马寅初一直在寻求救国良策。 抗战初期,马寅初满怀救国激情在重庆参与整顿经济。 然而,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买办资本借抗战名义聚民财入私囊。 马寅初见此怒不可遏,在立法院提出向发国难财者征收‚临时财产税‛的议案。 此论一出,各界轰动。 他还在演讲中直斥蒋介石 :‚有人说委员长领导抗战,可以说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但是照我看,只能说是‘家族英雄’。 因为他包庇他的家族亲戚,危害国家民族啊。 ‛马寅初切身感受到国民党政府的腐败,认识到自己的强国理想不可能在这样黑暗的政权下实现。 面对民族的灾难,马寅初开始关注共产党。 1939 年,他同周恩来、王若飞会面,听到他们对抗战形势和中国前途的介绍,让他看到中华民族的希望。 与周恩来的一席谈话,改变 了马寅初的人生轨迹。 后来,他回忆说:在 1939 年以前,我是不与共产党一起的,‚自那年起直到现在,无时无刻不与共产党在一起。 ‛ 马寅初的言行 ,使蒋介石恼怒万分。 1940年 12月,马寅初被强令‚外出考察‛,实际上是先后被送往贵州息烽和江西上饶的集中营关押。 马寅初被捕引起了各界愤慨,共产党人也组织力量进行营救。 1944 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大溃败,在各界一片指责之声,蒋介石被迫恢复马寅初的自由。 新中国成立后,年近古稀的马寅初焕发了青春。 1951 年,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一上任就马上倡导北大教师开展思想改造学习运动。 对中国建设的长远规划,他也进行了深入思考。 1953年,新中国首次人口普查发现全国已有 6亿人,增长率又达每年 2. 2%。 马寅初 忧心忡忡地认为这将会‚影响工业化‛,应当实行计划生育。 他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写成提案。 1957 年,他把提案提交一届人大四次会议。 后来,这篇提案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这就是著名的《新人口论》。 对于控制人口的主张,周恩来曾表示赞成。 毛泽东开始也认为有可取之处。 然而翌年,国内开始搞‚大跃进‛,人多是大好事等错误观念一度泛滥。 在康生、陈伯达的煽动下,从1958年到 1959年,全国各大报刊掀起了批判马寅初的风潮,《新人口论》被说成是‚马尔萨斯主义在中国的翻版‛。 好心的人劝他公开认个错,但马寅初坚定地说:为了坚持真理 ,‚不怕油锅炸,即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 ‚文革‛期间,周恩来起草的保护名单中包括马寅初,得到毛泽东批准,这使他免遭劫难。 1972年,马寅初患直肠癌后,周恩来又亲自批准为他进行手术。 1982 年 5 月,马寅初安详长逝时,距他的百年诞辰只差一个月零十四天。 这位百岁老人一生经历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风风雨雨一百年。 (摘自徐焰《红色记忆 :70位名人的故事》) 相关链接: ① 1957 年下半年,‚反右派‛斗争的政治风暴席卷全国,康生、陈伯达积极主张把马寅初划 为‚右派‛。 在这关键时刻,周恩来挺身而出,仗义执 言。 周恩来明确指出:马寅初这个人有骨气,有正义感,是爱国的,他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国内外都有影响,不能划为‚右派‛。 (摘自《马寅初力主计划生育遭批判》) ②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摘自 1982年《胡耀邦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 A.马寅初一生不断追求新思想。 他十几岁时受维新思想的影响,渴望外出读书; 1906 年留学美国;抗战时期又开 始接近共产党。 B.马寅初十分鄙视中国留学生做论文投机取巧的行为,把“纽约市财政”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并以实际调查为基础完成论文。 C. 1939 年以后,中国共产党与马寅初建立密切联系。 他从共产党人身上看到民族的希望;他被捕后,又因为共产党人的营救而获释。 D.中共十二大把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此时距马寅初首次提出“计划生育”近三十年,历史证明马寅初在人口问题上眼光是长远的。 E.马寅初利用自己的学识,积极建言献策。 他的著名的《新人口论》,先是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之后又作为提案提交给人大会议。 ( 2)在不同 历史时期,周恩来对马寅初有哪些影响。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 6 分) ( 3)抗战时期,马寅初为什么“开始关注共产党”。 请结合材料,简述其原因。 ( 6 分) ( 4)在当今社会,马寅初身上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8 分) 五 .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13.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 这顿农家饭菜清爽可口,别有风味,虽无鱼肉荤腥,却也是一次不错的 打牙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