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xx届高三生物第五次月考试题内容摘要:

重新组合在一起,共有 24种组合 21.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 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有关 B.核膜包含两个磷脂双分子层,房颤与核质间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复合物数量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D.房颤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22. 人体细胞之间的通讯多数是通过信号分子传递的。 有些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有些则作用于胞内受体。 生物学上将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由其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则称为第二信使,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表面膜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 B.神经递质和绝大多数激素都是第一信使 C.第二信使通过调控细胞核内基因的翻译过程发挥作用 D.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 POD),分别与四种不同酚类物质及 H2O2 进行催化反应 ,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 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酚类物质的不同浓度对 POD活性的影响 B.当底物浓度为 0. 08 mmolL 1时, POD催化酚类 2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酚类 3 C.由图 2可知, 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 POD的活性,降低浓度后 POD活性就会恢复 D. H2O2对 POD活性的影响与温度和 pH对 POD活性的影响相同 24.在 a、 b、 c、 d 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 CO2和 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 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条件下,没有乳酸的产生 B. b条件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C. c条件下,种子消耗的葡萄糖最少 D. d条件下,产生 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5. 如图是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 DNA含量变化的图解, 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 在 AB段, DNA进行复制,所需的酶有解旋酶和 DNA聚合酶 ② 若该细胞为动物细胞,由细胞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和中心体膜等构成其生物膜系统 ③ 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在 CD段该细胞中央平面将出现赤道板 ④ 若该细胞是动物细胞,在 BC段该细胞中有中心体在活动 ⑤ 若该细胞是 蛙的红细胞,在 BC段不会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A. ① 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①④⑤ 26.对拟南芥野生型( WT)和突变体( chup1)进行研究:将二者的叶片分别放在弱光下和强光下进行照射,其中强光照射时只对叶片中部留出的一条缝进行强光照射,其他部分遮光,叶片颜色如图 1。 然后对叶片中部缝处两层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分布进行观察,结果如图 2。 chup1突变体是 chup1基因突变导致 CHUP1蛋白失活的变异个体。 根据实验结果不可得 出的结论是( ) A.正常情况下强光可以导致叶片颜色变淡,与叶绿体中色素减少有关 B.叶绿体在细胞中的位置依光照强度情况而变化 C.强光下,叶绿体会移动到细胞的侧面以躲避强光直接照射 D. CHUP1蛋白与叶绿体的运动有关 27.甲图中, A、 B分别为培植于无色透明气球内、质量相 等的某植物幼苗,气球可膨胀、收缩;其中 B已死亡,气球内的培养液中均含 CO2缓冲液(维持气球内 CO2 浓度不变);初始时指针指向正中零的位置。 乙图为不断改变灯泡距水面的距离,间隔相同时间记录到指针偏转变化情况。 下列对于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d点 时 指针向右偏转 B.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 c点植物 O2释放速率最大 C. f点与 a、 b、 c、 d点的指针偏转方向相同,但数值较小 D. 若改在无 CO2缓冲液情况下进行实验, b点时指针偏转格数加大 28.高等植物中被子植物的筛管细胞是运输有机物的结构,其成熟后细胞核退化,液泡膜消失,细胞质仍保留,且能长期生活。 与其由同一母细胞分裂产生的还有一种叫伴胞的细胞,是具有完整结构的活细胞,代谢较旺盛,伴胞与筛管细胞之间存在发达的胞间连丝。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筛管细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