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博野20xx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测1015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牙旗校猎还。 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 (台湾 )丘逢甲《往事》,诗人“夜夜梦台湾”的不平等条约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中国古代的官吏选拔经历“世袭制 —— 察举制 —— 九品中正制 —— 科举制”的过程。 以下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龙生龙,凤生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2 近代列强侵略中国无不是满载而归 ,绝无空手而回 之理。 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主权独立。 与此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北京条约》 —— 《辛丑条约》 —— 《马关条约》 侵华战争 —— 《南京条约》 2抗日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方面最大的变化是 ,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 ,形成了全民族抗战 2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被称为国民大革命。 “ 国民 ” 的主要含义应是 A.由国民党发起 B.底层民众广泛参与 C.以进步各阶级联盟的统一战线为基础 D.以反帝、反军阀为革命任务 2秦朝郡县制度 之所以能够适应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官吏不能世袭 17 世纪西方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将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 —— 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 ”该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二、非选择题 (共 40 分,其中 31 题 24 分, 32 题 16 分) 3 ( 24 分) 阅读材料 : 材料一 : 西周时 , 耒、耜是主要农具 , “一人跖(踏)耒而耕 , 不过十亩”。 战国时 , (秦国)“用注填阏之水 , 溉泽卤之地四万顷 , 收皆亩一锺 , 于是关中为沃野”。 (魏国改革家)李悝说 : “今一夫挟五口 , 治田百亩 , 岁收亩一石半 , 为粟百五十石”。 —— 摘录自《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会子、交子之法 , 盖有取于唐之飞钱。 真宗时 , 张咏镇蜀 , 患蜀人铁钱重 , 不便贸易 , 设质剂(古时贸易用的契券)之法 , 一交一缗(贯) , 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 , 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 , 谓之交子 , 富民十六户主之。 后富民赀(资)稍衰 , 不能偿所负 , 争讼不息。 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交子务 , 以榷其出入 , 私造者禁之„„ —— [元 ]脱脱等《宋史食货志下三会子》 材料三 : 明清时 , 官府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 万历( 1573— 1620 年)中后期 , 矿监、税使四处搜刮。 苏州大涝 , 桑蚕减产 , 丝织品的税收却有增无减 , 以致“穷民之以丝为生计者 , 岌岌乎无生路矣。 ”官局垄断丝织业 , 以低价强迫民间机户限期为官局生产 , 甚至还强制压价收买 , 往往“十不还一 , 无异空取”。 官府对 民间工匠管制很严 , 康熙时规定 , 有些工匠需编甲 , “五人连环互保 , 取结报册” , 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 对丝绸出口 , 官府严加限制。 清朝规定 , 江苏省的出海船只 , “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 , 每卷重一百二十斤” , 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 , 将被治罪 , “船只货物入官”。 请回答 : (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什么。 ( 2 分) 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8 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河北省博野20xx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测1015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