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xx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体时,注意 “ 一贴、二低、三靠 ” 的原则. 【解答】解: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用 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不能将 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 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 “ 一贴、二低、三靠 ” 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1.区分稀硫酸和稀盐酸,不能使用的试剂是( ) A.硝酸钡 B.氯化钡 C.氢氧化钡 D.氯化钠 【分析】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解: A、稀硫酸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稀盐酸不与硝酸钡溶液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稀盐酸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稀盐酸不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稀硫酸、稀盐酸均不氯化钠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2.为了检验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下列方法正确的( ) A.放入水中,看是否全部溶解 B.滴加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C.滴加酚酞,看是否变色 D.用手接触,看是否有滑腻感 【分析】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潮解,且氢氧化钠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质.再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也就是检验是否有碳酸钠就行了. 【解答】解: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是可溶性的物质.且它们的溶液都显碱性,所以看溶解性和酸碱性一定不合适. 药品不能用手直接触摸,因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 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生成气体 ,证明该物质中含有了碳酸根离子,也就是说明氢氧化钠变成了碳酸钠. 故选: B. 【点评】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潮解且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所以氢氧化钠要密封保存. 二、解答题(共 4小题,满分 16分) 13.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的序号填空: ① 石灰浆 ② 煤 ③ 金刚石 ④ 稀盐酸 ⑤ 小苏打 ( 1)可作燃料的是 ② ; ( 2)玻璃刀头上镶的物质是 ③ ; ( 3)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④ ; ( 4)可用于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⑤ ; ( 5)可保护树木、 防止虫害,涂刷在树干上的物质是 ① . 【分析】在树木上涂刷含有硫磺粉等的石灰浆,可以防止树木冻伤、并防止害虫生卵;煤具有可燃性;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小苏打常用作食品发酵剂. 【解答】解:( 1)可作燃料的是煤; ( 2)玻璃刀头上镶的物质是金刚石; ( 3)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稀盐酸; ( 4)可用于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 ( 5)可保护树木、防止虫害,涂刷在树干上的物质是石灰浆; 故答案为:( 1) ② ;( 2) ③ ;( 3) ④ ;( 4) ⑤ ;( 5) ① . 【点评】物质的性 质决定用途,了解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基础和关键,难度不大. 14.( 1)配制 10%的盐酸的步骤有: ① 稀释 ② 计算 ③ 装瓶并贴标签 ④ 量取浓盐酸和水.其正确的顺序为 ②④①③ (填序号). ( 2)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滴管及 玻璃棒 . ( 3)用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待测的硫酸溶液反应,实验过程中溶液的 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a点对应的溶液呈 酸性 (填 “ 酸性 ” 、 “ 碱性 ” 或 “ 中性 ” ); b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 NaOH 和 Na2SO4 (写化学式). 【分析】( 1)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解答. ( 2)实验室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根据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 ( 3)根据酸性溶液的 pH小于 7,碱性溶液的 pH大于 7,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解答. 【解答】解: ( 1)用浓盐酸配制 10%的稀盐酸,先计算出所需浓盐酸和水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